2023年11月 总第270期第6期 黑河学刊 HeiheJournal Nov.2023SerialNo.270No.6 ■■■■■■■■■■■■■■■■■■■■■■■■■■■■■■■■■■■■■■■■■■■■■■■■ 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精准化发展研究 张冬梅 (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随着用户对深层次、智慧化知识服务要求的日趋追求,信息服务精准化已然成为近年来各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梳理我国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研究现状,解析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精准化研究的核心要素,包括数据、用户、服务、技术,从图书馆、用户、技术、制度四个不同层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丰富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精准化的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用户画像;信息服务;精准化;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3)06-0098-06 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23.06.017 近年来,信息增长速度快、体量大、多样性等特点造成了信息过载,准确获取信息较为困难。仅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构建智能化、精准化的推荐系统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共识。数据挖掘作为优质的数据分析手段,已广泛用于云计算、WEB前端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运维工程项目、金融理财分析、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数据挖掘技术在以分类、科学计算、建模、挖掘进而实现预测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精确化,使其更好地满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因学科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年龄、性别等差异,形成不同的知识需求条件下的要求,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目前,学术界针对图书馆用户画像已有颇多研究。笔者于2023年5月6日,以“图书馆”“用户画像”为主题,以北大核心和CSSCI作来源限制,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过滤整理后得到162篇相关期刊论文。对所得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已有研究可归纳为4个方向:第一,关于用户画像用于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尹婷婷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智慧图书馆服务情景建构研究2022SJYB11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冬梅(1981-),女,江苏盐城人,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参考咨询、智慧 图书馆建设。 ·98· 网络平台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师生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四层模型[1]。康存辉提出用户画像用于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空间再造的策略[2]。刘海鸥等认为用户画像和资源画像两者的情境化融合更能为移动图书馆推荐系统的资源聚合提供新思路[3]。周莉基于区块链技术,给出提升移动图书馆用户画像数据管理的具体策略和建设路径[4]。第二,关于用户画像用于图书馆精准服务的研究。潘家芳构建了人机智能协同的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型,并提出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实现路向[5]。明海等面向用户画像的数字图书馆精准服务体系框架进行设计[6]。白苏红对精准化服务视角下的图书馆馆员画像进行研究,建立了图书馆员画像的5类标签系统[7]。董宁探讨精准服务视角下数据驱动的图书馆员画像的逻辑结构和实现流程[8]。第三,关于用户画像用于图书馆推荐服务的研究。周聪等将场景五力理论引入到图书馆精准推荐服务体系[9]。李宝提出基于冷启动和用户阅读学习过程画像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策略[10]。刘海鸥等构建图书馆用户画像的多维标签模型,为图书馆的情境化推荐服务提供参考[11]。张晗等解读用户画像的需求和功能,并构建数字图书馆精准推荐服务体系[12]。第四,关于用户画像用于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研究。朱东妹将高校图书馆读者和资源两个主体分开进行阅读推广画像标签设计,并将其整合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中[13]。敬海燕以慕课用户多元化阅读需求画像为基础、打造慕课阅读推广体系[14]。吴素舫等以5W传播模式为理论指导,设计基于用户画像的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方案[15]。范新美认为溯源读者阅读画像,了解读者阅读行为,有助于精准领读人优化内容,提升服务[16]。程全将情景感知融入智慧图书馆阅读推荐服务,并构建了智慧图书馆阅读推荐服务模型[17]。 二、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精准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分析 用户画像是以协助高校图书馆完成信息服务精准化任务为目标,理解其精准化本质,要牢牢把握并建立资源、用户、服务、技术和管理五重核心要素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一)数据资源为基础 数据资源是用户画像发展与应用的前提与基础保障。没有丰富数据资源的支撑,任何形式的服务都无从谈起。在数据时代,海量数据资源的分布形态、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等都是数据资源整理与准备的重要维度。 首先要了解数据资源的来源。高校图书馆数据有内、外之分。内部数据是指图书馆固有资源和用户及其使用图书馆资源所产生的数据;外部数据是指出版商、电子资源商、书商、第三方服务商、区域内兄弟场馆状况、行业新闻、学/协会动态、政策法规等互联网数据。其次是数据资源互联。信息服务精准化是基于用户画像与资源画像间的数据匹配,数据资源之间的相互匹配、链接,要解决对各种不同结构数据资源处理模式的确立;还要实现所有数据资源的信息标签化,并进行智能化计算与分析,构建资源-用户之间精准匹配的数据画像体系。 ·99· (二)用户需求为中心 要做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首先要注重信息的实时、动态、多元。信息的即时性特征决定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实时性要求,这与当下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十分契合。信息的千变万化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带来了数据资源的不断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满足动态化需求。数据资源的多样性带来了用户对信息需求不再局限于纸本、文字、数据库文献,而是包含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在内的更为丰富的多元资源形式。 其次要注重信息的深度精准。高校信息服务精准化建设的任务与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基于资源—用户画像数据匹配上的基本信息推送,而是要以挖掘与满足用户深层次信息需求为目标的信息服务深度上的精准。根据用户画像,利用智慧化数据计算与分析系统,主动发现用户潜在的兴趣爱好,完善用户交互平台建设,注重并做好用户体验的闭环管理。 (三)服务精准为目标 想要服务精准为目标要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化。个性化体现在服务资源、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上,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为出发点,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刻画用户画像,对馆内现有的资源状态、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进行调整或提供链接。精准化服务是个性化服务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资源共享、人员共享、数据共享的未来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的发力点就是要突破数据孤岛与技术孤岛的困境。通过技术打破时空壁垒,实现资源、用户与环境的深层次链接,从而提供精准化信息知识需求内容。 (四)技术为力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日渐成熟,智慧化系统功能日渐完善。自助化、智能化、柔性化、虚拟化、可视化的智能设备与系统在图书馆越发多见。自助借还、自助文印、智能分拣上架、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管控,虚拟现实技术是对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可视化展示,智能化穿戴设备更是带给了用户声音、视觉上的沉浸式体验。用户画像构建是以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活动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建立映射机制为框架,这会带来用户个人信息暴露机率增加的潜在风险。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以及智能化计算分析过程中,都面临着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或遭受黑客攻击危险性可能,故搭建安全、高效信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五)管理为保障 首先是统筹管理。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信息服务精准化建设涉及诸多要素,需要资源、技术、服务、人才以及读者的同步支持。面对如此多的关联要素,建立科学、规范的宏观管理制度是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是多维评价。以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价基于用户画像的信息精准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体系的重要标准。因此,需要从用户的感知体验的全流程,信息期望、信息接受、服务情景、交互质量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信息精准化服务的感受。并从用户反馈的信息中去实时优化服务场景,努力提升服务满意度。 三、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精准化的发展建议 对于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精准化研究现状以及核心要素的解析,从图 ·100· 书馆、用户、技术、制度4个不同层面提出发展建议。 (一)图书馆层面 1.提高服务创新意识与能力 响应与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目标。一方面图书馆应将服务创新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观察法等,从基本信息、兴趣爱好、社交属性等多维度去做好用户画像构建的前期调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专业的研究团队或机构做好研究工作的前期评估,初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2.增强馆员的信息技术能力 引进与培养具有数据敏感性、数据理解力、数据分析及数据应用能力的馆员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一方面要积极引入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升图书馆的数据处理、应用、可视化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为馆员营造、建立良好的培育环境,加强对馆员专业技能、知识结构、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将数据素养能力培养与实践紧密结合,完善数字化环境,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多样化实践空间,配备可视化软硬件设施如高端图形处理器等,为馆员实践探索与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用户层面 1.提升用户信息素养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图书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用户是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受体,也是智慧化服务的推动者。数智时代,提升用户信息素养一方面是要增强用户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对精准化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要增强用户对数据的应用意识,包括对信息的即时性、准确性、智慧性的需求以及正确看待和评价信息的意识。 2.提高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一直是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大部分网络的防护措施较为简单。因此,提高用户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才是做好用户安全保护工作的关键。一方面,要提高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风险认知,在获取、享受便捷服务之前要查看各资源、APP、软件等平台的隐私政策,包括隐私声明、隐私保护政策或隐私保护协议等;另一方面,用户应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权力。用户有权注销账号并删除或匿名化个人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删除个人信息、关闭设备相关功能、在APP或电子设备中进行隐私设置等方式撤回部分授权,或者通过注销账户的方式撤回全部授权。 (三)技术层面 1.发挥技术的互联作用 图书馆信息精准化服务是以技术促进资源、空间、服务、管理等多元要素间的数据融合,建立数据资源与用户需求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技术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智能技术获取用户的需求,构建用户独立画像或用户群体画像。通过不同用户数据使用轨迹分析计算出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与偏好。二是注重本馆自身资源的整合与挖掘,构建馆员自画像,例如在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可根据自身资源采购与使用数据,分析数据的 ·101· 利用率与覆盖率,还可根据馆员的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为馆员分配契合的工作内容。三是通过技术建立用户画像与资源画像的联动机制,精准匹配资源与用户需求。 2.强化技术的监管作用 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系统应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层面外,更多的风险则源于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在数据赋能过程中对海量数据的储存、传输、挖掘和使用,这也为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强化技术的监管作用要做到技术安全、使用安全和风险预警。第一,增强安全技术防护。在数据开发利用的不同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技术,做到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控、可管,最大限度将数据管理通过技术平台实现自动化,形成数据安全快速反应能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