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同证券]:12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从政策导向看2025年A股投资机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12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从政策导向看2025年A股投资机会

2024-12-13张坤飞、景剑文大同证券米***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12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从政策导向看2025年A股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 从政策导向看2025年A股投资机会 ——12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整体上,继续看好2025年A股行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正视了当下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困难,给出了明确的货币财政双宽松、提振消费等市场期待的应对措施。同时,会议罕见的大篇幅提到了股票市场,强调要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稳定金融市场。 正视内外部困难,财政发力稳定基本面:一方面,强调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另一方面,直面国内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就业增收的压力。为了稳定基本面,会议提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来加大财政支出强度。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数字,但是传统的赤字率、政府杠杆率约束将被打破,市场预期的赤字率是4%左右,专项债4.5万亿,特别国债预计2万亿。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和市场的基本面。 坚定投资者信心,货币宽松提供流动性:货币政策方面,更是14年来首次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并明确提出要降息降准,这也延续了潘行长此前的“不够再加”的态度。从今年的降准及降息的情况来看,降准降息各两次,上半年降准50BP,OMO降息10BP、MLF降息20BP,下半年降准50BP,OMO降息20BP,MLF降息30BP。明年如果力度更宽松的话,那降准2次幅度100BP,OMO降息两次幅度40BP,MLF降息两次幅度60BP或将是应有之义。视情况如果不够甚至可能会继续加。毫无疑问,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和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突出A股重要性,创新改革稳定市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提出要稳住股市,突出了A股市场的重要性。除了系列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之外,还特意提出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今年央行已经创设了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来稳定股票市场,明年预计更重磅的平准基金或将推出。同时,会议还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投资端国家将更加重视公司治理、市值管理和分红回购等来增加投资者获得感;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昨天个人养老金制度从试点扩展至全国范围,就是长期资金入市最好的案例;融资端通过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来培育壮大创新型硬科技企业。 看好的投资机会梳理:在后续具体任务方面,本次会议所涵盖重点信息明确,方向清晰。以扩内需为首要目标,在大消费、人工智能+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我们认为,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扩内需提位,消费行情有望迎来“新”机会。本次经济工作 大同证券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坤飞执业证书编号:S0770524020001 邮箱:zhangkf@dtsbc.com.cn 分析师:景剑文执业证书编号:S0770523090001 邮箱: jingjw@dtsbc.com.cn 地址:山西太原长治路111号山西世贸中心A座F12、F13 网址:http://www.dtsbc.com.cn 会议中,扩内需提至首位,可以看出,提振消费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从会议具体表述可以看出,“两新”政策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更多偏向以场景为导向,构建以“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特定范围的消费新业态或将成为未来拉动消费,引导大消费领域走出新机会的主要抓手。投资机会:基于3C电子产品自身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功能日益多元,消费需求加码等因素,有望取代家用电器,重点关注3C电子产品成为“两新”重要受益者机会;另外,场景为导向或成为大消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方向,可阶段性关注餐饮概念、文旅产业链、大健康等相关场景类新消费概念。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抓手,高质量发展布局核心机会。自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后,对于人工智能叠加各类产业的模式探索如火如荼。本次会议再次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未来产业布局的内生动力,对于后续“人工智能+”对科技的承接、产业的转型发展,保有较高的期望。投资机会:鉴于科技板块投早投小的特性,政策利好对于科技板块的助力较大,且中国曾经“互联网+”、“智能+”均有成功路径可供借鉴,一脉相承下,人工智能、虚拟人、ChatGPT等相关概念有望成为科技板块中的重点机会,同时,也可关注部分运用人工智能的下游高端制造机会。 整治“内卷”,产能过剩行业或迎反弹机会。本次会议针对“内卷式”竞争做出了明确指示,表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我们认为,这或许表明了产能过剩行业或将迎来一场自上而下的“反内卷”变革,相关领域或能够在后续打破当前业务“高成本、低需求、低收入”僵局,迎来反弹契机。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的光伏板块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阶段性成果,股市楼市平稳进行。针对国企改革,会议指出,“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国企改革有望迎来阶段性成果;另外,此次会议仍延续了上次政治局会议精神,“稳住楼市”仍是地产长期基调。投资机会:短期或可关注国企改革机会,中长期或可关注地产阶段性企稳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事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4年经 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我们分析对比了 今年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异同,具体如下(部分内容摘自2023 年及2024年的《中共经济工作会议通稿》): 具体政策 2024年 2023年 经济形势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政策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宏观政策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货币政策 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产业政策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改革政策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消费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投资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