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的定义与发展
- 定义:智能合约最初被定义为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功能设定与区块链分布式特征完美契合,使得智能合约自动履行更为可靠且更易实现。根据目前区块链技术标准,智能合约是指以数字形式定义的能够自动执行条款的合约,即基于预定事件触发、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 核心特性: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获得多方承认的、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程序,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处理资产。其主要优势在于利用程序算法替代人为仲裁和执行合同。
智能合约与传统合同的区别
- 以现实交易为基础:智能合约和传统合同本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意,但智能合约需要有基础交易和相关条款。
- 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是其与传统合同的最大区别,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同条款,而传统合同则依赖法院或仲裁机关的裁判及后续的强制执行。
- 高效率:智能合约能够大幅提高效率,例如在证券发行中,发行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向众多投资人发行证券,无需繁琐的登记手续。
- 安全与节省:智能合约部署于区块链上,具备不易篡改的安全性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优点。
- 灵活性低:智能合约的本质是计算机代码的自动运行,一旦编写完成和上链,智能合约将不可逆地自动运行。在发生未预见的情况时,智能合约无法处理,但交易各方可以通过协商修改代码。
智能合约的设计
- 合同条款的确定:交易各方需协商确定交易方案,并形成合同条款和条件。小额或简单的交易不需要书面合同或律师参与,而大额或复杂的交易则需在律师协助下协商和起草条款。
- 代码编写和部署:程序员将交易的合同条款转换成可以在区块链上自动运行的计算机语言,并为交易各方提供电子签署合同的技术条件。同时,需确认和测试涉及的需要缔约方达成共识的技术操作方式。
- 电子签名:智能合约一般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完成合同成立的法律要件。我国《电子签名法》认可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签名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电子合同迅速普及。
- 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在预设条件下自动执行约定事项,例如在证券发行中,当发行人收到投资款且其他发行条件满足时,智能合约将自动将TOKEN转账到每个投资人的电子钱包地址。
智能合约面临的挑战
- 预见外情况的处理:智能合约需要在前期沟通时预设好所有细节,但人的预见性有限,当预见外的情况发生时,智能合约该如何处理需要进一步思考。
- 代码漏洞: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代码,可能存在漏洞及安全问题,当智能合约出现BUG时,产生的不利后果应如何追责,编程人员是否应被追责需进一步讨论。
- 争议解决和管辖:智能合约领域的争议解决方式和管辖问题值得思考,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使得中心化第三方的引入和管辖权的确定变得复杂。
- 法律审查:智能合约的本源代码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解读,但代码本身的法律含义设计仍需法律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技术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将更加重要。
总结
智能合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改变合同的执行方式,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但也面临着预见外情况处理、代码漏洞、争议解决和法律审查等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合约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解决诸多法律和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