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固态电池深度系列二: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固态电池深度系列二: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

电气设备2024-12-01曾朵红、阮巧燕东吴证券周***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固态电池深度系列二: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 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 --固态电池深度系列二 电新首席证券分析师:曾朵红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6080001联系邮箱:zengdh@dwzq.com.cn 电动车首席证券分析师:阮巧燕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7120002联系邮箱:ruanqy@dwzq.com.cn 联系电话:021-601997932024年12月1日 摘要 国内24年开始加大支持力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危机意识,24年政府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产业端看,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基本定型,主流路线为高镍+锂磷硫氯+锂金属体系,安全性大幅提升,能量密度400-500wh/kg,但由于工艺、设备并不成熟,目前电芯尺寸较小(不超过20Ah),循环次数不够(600-700次),快充性能有限(低于2C),成本较为昂贵(4-5元/wh),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节奏方面,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23-24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全固态电池预计27年开启小批量量产,主要以示范运营为主,规模在0.5GWh左右,目标成本降至2元/wh,随着规模效应释放,成本的持续下降,30年规模有望达3-5GWh,35年规模有望突破300GWh。 硫化物路线未来潜力最大,头部电池厂商均重点布局,其中前驱体硫化锂为降本关键。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中硫化物发展潜力最大,因为其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主流厂商的重点布局路线。硫化物电解质中,锂磷硫氯具备成本优势,成为量产主流选择,目前报价1-4万元/公斤,降本的关键在于前驱体硫化锂,多因素导致其价格昂贵,目前报价在500万元/吨以上,后续随着工艺、设备突破后,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工艺难点在于前道成膜环节,对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材料分散的均匀性和负极的平整度的控制要求大幅提升,要求为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目前生产设备仍不成熟,无法达到量产要求,需要定向开发相关设备和技术,才能保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整体看,全固态电池量产需解决两大问题,持续降低固态电解质的成本,提升生产设备的精度和能力,未来突破后有望开启商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产业链看,全固态电池技术壁垒更高,正极厂商横向拓展固态电解质环节,此外干法工艺、导电剂、锂金属、硅碳负极等也迎来机遇,建议关注几条主线:①电池推荐宁德时代(凝聚态+硫化物)、比亚迪(硫化物);②电解质推荐容百科技(正极+硫化物)、当升科技(正极+硫化物)、湖南裕能(正极+电解质)、天赐材料(硫化物+硫化锂)、恩捷股份(硫化物+硫化锂),重点关注厦钨新能(正极+硫化锂),关注三祥新材(氧化物/卤化物)等;③添加剂推荐天奈科技(导电剂)、元力股份(硅碳)等;④设备推荐纳科诺尔 (干法电极)、曼恩斯特(陶瓷化+干法电极)、先导智能(固态整线)、璞泰来(前中段+电解质),关注 赢合科技(前中段)等。 风险提示:新技术量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录 Part1:全固态电池大幅提升安全性,突破后有望替代液态电池 Part2:海外抢先押注全固态电池,国内加快引导行业发展 Part3: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为主流厂商重点布局路线 Part6:国内、海外相关公司近况更新 Part4:硫化物路线存在诸多难点,带来材料/工艺/设备全新变化Part5:全固态电池取消隔膜/电解液,新增固态电解质/锂金属 Part7:投资建议&风险提示 PART1全固态电池大幅提升安全性,突破后有望替代液态电池 固态电池:电池的终极技术,相当于把汽油换成沙子 液态电池为正极+电解液+隔膜+负极结构,为目前大规模量产形态; 半固态电池为正极+电解液+隔膜(涂覆固态电解质)+负极结构,和液态电池结构一致,被认为是过渡态技术; 全固态电池为正极+固态电解质片+负极结构,电池整体为三明治结构,被认为是未来电池终极技术; 液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核心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电解液相当于汽油,汽油浸润性好,但容易燃烧,安全性不足;固态电解质相当于沙子,安全性大幅提升,但是浸润性差。电解液到固态电解质,相当于沙子去替换汽油,这是一把双刃剑,必然带来一些优势,但也会引入避免不了的劣势。 图液态/固态电池结构示意图 液态电池固态电池 图液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核心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电解液>>汽油固态电解质>>沙子 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能量密度,降低循环+快充性能 传统液态电池中,电解液相当于汽油,汽油浸润性好,对应循环次数高,快充性能好,但容易燃烧,对应的是安全性不足,能量密度有限; 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相当于沙子,大幅提升安全性,打破能量密度瓶颈,但是浸润性差,有固-固界面问 题,对应的是循环次数低,快充性能差。 液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会提升安全性、提升能量密度,但是降低循环次数和快充性能,电池终极技术或为一把双刃剑。 图全固态电池无惧破损,剪开后还可使用(安全性相关) 图全固态电池打开能量密度上限(能量密度相关) 图固-固接触VS固-液接触(循环、快充相关) 固态电池液态电池 图电极材料膨胀造成应力堆积(循环相关) 活性材料膨胀开裂活性材料与固态电解质分离 固态电池:有诸多本质的难点,制约中期商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虽然具备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终极标签,但是由于固-固界面的引入,离子电导率低、界面稳定性差,带来循环、快充等问题,制约其商业化进程。 循环寿命差:液态电池可达1.5万次,固态电池仅为几百次; 快充性能差:液态电池已达4-6C,固态电池部分可达2-3C,但大部分基本在0.5C以下; 加工性能差:固体无流动性,类比沙子,加工难度大; 成本高昂:液态电池成本0.2-0.3元/Wh,固态电池成本4-5元/Wh,为液态电池的十倍以上。 表固/液电解质电导率对比图全固态电池成本显著高于现有液态电池 电解质电导率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常温𝟏𝟎−𝟓S/cm,高温𝟏𝟎−𝟒S/cm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𝟏𝟎−𝟒S/cm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𝟏𝟎−𝟑S/cm 液态电解质𝟏𝟎−𝟏S/cm 固态电池:待短板性能突破后,有望大规模替代液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短板是电解液换为固态电解质的必然结果,目前液态电池的综合性能较好,成本处于较低水平,而固态电池想要大规模的替换掉液态电池,短板性能需要达到电车要求,而此时液态电池性能必然过剩。 固态电池(性能均衡时候):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具备核心优势,但循环+快充性能也需满足电车需求, 性能较为均衡,快充性能4C以上,循环3000次以上,续航1000km以上。 液态电池(必然性能过剩):固态电池满足以上条件时,液态电池快充性能或达6-8C以上,循环或达2万次以上,性能必然过剩,此时引入固态电解质,才能将短板性能达到电车要求,进而成为电池终极路线,我们预计时间点至少在2030年以后。 图极氪001/小米su7性能均衡,4C快充+1000km续航图:麒麟电池为目前电池最优解 PART2海外抢先押注全固态电池,国内加快引导行业发展 9 10 注:24年11月1日,日元汇率0.0468、欧元汇率7.74、美元汇率7.11 数据来源:各国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海外政策:抢先研发布局全固态电池,资金补贴大力推进技术落地 海外整体布局领先,大额补贴抢先押注全固态电池技术。日本押注硫化物路线,研发布局最早,技术和专利全球领先,打造车企和电池厂共同研发体系,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超2千亿日元(94亿元RMB),力争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韩国选择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并行,政府提供税收抵免支持固态电池研发,叠加动力电池巨头联合推进,目标于25-28年开发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商用技术,30年完成装车。欧洲以聚合物路线为主,同时布局硫化物路线,其中德国研发布局投入最大。美国全路线布局,由能源部出资,初创公司主导研发,并与众多车企达成合作,目标在30年达到能量密度500Wh/kg。 表海外国家固态电池政策梳理 国家时间规划内容 2010年4月在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能源与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支持下,成立LIBTEC研究中心,负责“下一代电池材料评估技术开发”项目,成员包括丰 田、本田、日产、马自达、松下等35家企业。 2007年NEDO启动“下一代汽车用高性能蓄电系统技术开发”项目,2030年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1000W/kg,1万日元/kWh,远期目标700Wh/kg,1000W/kg,5千日元/kWh。 日本2018年6月NEDO宣布在未来5年内投资100亿日元,由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23家企业,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联合研发全固态锂电池,到2022年全面掌握相关技术。 2021年NEDO部署“电动汽车创新电池开发”项目(2021-2025年),计划投入166亿日元,开发超越锂电池的新型电池(包括氟化物电池、锌负极电池),增强电池和汽车行业的竞争力。2022年5月NEDO宣布投入1510亿日元,用于资助包括高性能电池及材料研发主题和10个固态电池课题等18个课题,并着重开发700-800Wh/L高容量电池。 2022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蓄电池产业战略》,目标在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正式商业化应用,确保卤代电池、锌负极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技术优势,并完善全固态电池量产制造体系。 公布《K-BatteryDevelopmentStrategy》,政府协助研发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并提供税收优惠,投资设备和投资研发最高可享20%及50%的税收抵免,在2025年推动锂硫电2021年7月池和2027年全固态电池的实际商业化应用。具体开发①全固态电池,选择重量轻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安全性高的氧化物系全固态电池,2025-2028年具备400Wh/kg的商用技术, 2030年完成装车验证;②锂金属电池,2025-2028年具备400Wh/kg的商用技术,2030年完成装车验证。 2018年11月LG化学、三星SDI、SK创新联合成立下一代1000亿韩元(9000万美元)电池基金,用于共同研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和锂硫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 韩国 2017年10月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出资320万欧元,发起为期三年的凝胶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研究项目,由德国系统与创新研究所(Fraunhofer)承担。 2018年11月德国政府投资10亿欧元支持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并支持建立动力电池研发联盟,聚焦固态电池技术开发,瓦尔塔迈科、巴斯夫、福特德国、大众已加入该联盟。 2018年12月公布《电池2030+》,明确全固态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金属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迭代路线,目标2030年电池实际性能与理论性能差距缩小至少1/2,耐用性和可靠性至少提升3倍。 欧洲2019年12月批准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IPCEI),由欧盟七国共同出资32亿欧元,同时从私人投资商中筹集50亿欧元,用于研发下一代创新、环保锂电池技术(包括电解液、固态电池等)。2021年EUROBAT(欧洲汽车和工业电池制造商协会)发布《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提出锂电池迭代目标为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安全性,明确固态电池技术为研发方向。 2022年5月德国系统与创新研究所发布《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2035+》,由10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预计硅基负极+高镍三元+硫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25-30年达275Wh/kg, 650Wh/L,35年达325Wh/kg,835Wh/L,锂金属负极+高镍三元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