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资信评估]: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2024-11-22龚春云新世纪资信评估陈***
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公共融资部龚春云 经济实力:地处开放前沿,广东省联通港澳,具有特殊的要素禀赋,依托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红利,经济体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经济韧性强。近年来,广东省产业转型步伐稳健,制造业持续升级,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全省经济呈现恢复性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5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8%,经济增速为4.8%,较上年回升 2.9个百分点。当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显著,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下降走势,消费市场回暖;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面对国际市场相对疲弱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省进出口仍实现小幅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投资增势良好,外贸增速明显提升。当期,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万亿元,同比增长3.4%。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广东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稳定,珠三角经济实力仍雄厚。随着经济逐步复苏,2023年广东省各地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揭阳得益于绿色石化产业的崛起,经济增速较大提升;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加快、制造业投资增势显著、市场销售首次突破万亿、进出口增长态势向好,当年经济亦保持较高增速;东莞受工业承压、外贸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以2.6%的经济增速居全省末位。2024年前三季度,除汕头因工业经济下滑明显,经济呈负增长外,广东省其余地市经济均保持增长。深圳得益于工业和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支撑,经济增速居全省第一;揭阳凭借绿色石化产业的强势带动,经济增速仍较高;东莞制造业增势较好,当期经济增速明显回升;广州主要受房地产和汽车产业影响,经济增长放缓。 财政实力:广东省财政实力强,2023年受益于经济回升及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土地市场延续低迷,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继续缩量。当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850.78亿元,规模保持全国领先,高出第二位江苏省3920.6亿元,增速为4.4%,较上年大幅回升10.4个百分点;税收比率及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74.0%和74.8%,收入质量及持续性较好,公共财政自给能力强。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501.88亿元,同比下降13.4%。广东省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主要系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对财力的贡献有限。财政支出端,2023年全省教育、民生等领域投入有所扩大,城乡社区支出有所收缩,政府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仍保持较大规模。2024年1-8月,主要受上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上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 成8986.38亿元,同比微降1.9%。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23年广东省各地市税收收入均恢复增长,除云浮外,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呈不同程度回升,其中揭阳以41.6%的高速增长居全省第一,增幅表现突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珠海、湛江、潮州、梅州、韶关增长亦较快,但前3市收入增长中非税因素贡献较大;深圳税收收入较快回升,但因非税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当年收入增幅不大。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区域间分化较大,珠三角地市财政收入质量整体较好,粤东西北地区非税收入占比相对较高。除珠海财政自给水平明显提升外,绝大多数地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上年变化不大,珠三角地区财政收入规模、公共财政平衡能力明显优于粤东西北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依赖较大。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多数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同期保持增长,但增速总体不高。 2023年,广东省下辖地市中汕头、揭阳、茂名、梅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清远微增,其余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继续呈现不同程度减收,但降幅明显收窄,其中3市降幅超40%,5市降幅在20%~30%区间。珠三角城市中,广州、东莞、中山降幅相对较小,珠海降幅最高,超70%。受此影响,2023年,除茂名和汕头外,各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总体延续下滑态势,广州、茂名、佛山、汕头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的比相对较高,在0.5倍以上;汕尾、阳江、揭阳自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相对偏小,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赖较大,稳定性较弱。 债务状况:广东省政府债务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 为2.99万亿元,但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及雄厚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2023年随着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投入,广东省政府债务规模继续增大,但增速有所放缓。全省仍以新增专项债券为主要债券增量,距财政部核定的债务限额仍有一定空间,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23年广东省各地市政府债务规模延续增长态势,债务负担总体上升,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现阶段财力相对较弱的汕尾、河源、梅州、韶关债务压力相对突出,2023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均在6.5倍以上;湛江、汕头自身财力基础尚可,但由于近年收入承压且债务规模扩张,债务压力亦有所上升;除肇庆外的珠三角地市基于较好的财力支撑,其债务承载能力较强,虽债务持续扩张,但总体负担仍相对较轻,深圳债务压力仍属全省最轻。 广东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全国处于中游,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城投企业 债券余额合计970.15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降序排列中居于第21位。广东省存量城投债及城投带息债务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江门、惠州及珠海等珠三角地区,相较于各市财力水平,总体城投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广东省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在市场化转型方面起步相对较早,且区域金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或更多依赖市场机制和多元化资金来源,从而使得城投债规模相对较小。 一、广东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广东省经济实力分析 地处开放前沿,广东省联通港澳,具有特殊的要素禀赋,依托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红利,经济体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经济韧性强。近年来,广东省产业转型步伐稳健,制造业持续升级,科技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广东省经济实现恢复性发展,经济增速有所回升。当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显著,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下降走势,消费市场回暖;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面对国际市场相对疲弱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省进出口仍实现小幅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投资增势良好,外贸增速明显提升。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自东至西依次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接壤,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广东省土地总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省内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河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两大平原;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4084千米,居全国首位,全省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沿海众多优良的港口资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依托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广东省经济体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经济韧性强,对全国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稳定器”作用。2023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8%,经济增速为4.8%,较上年回升2.9个百分点,当年全省经济实现恢复性发展,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略低于全国经济增速(5.2%) 0.4个百分点。得益于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广东省具有较强的人口导入能力,截至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7亿人,较上年末增加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9.0%。2023年,广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0万元,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4万元)的1.2倍。 图表1.2023年广东省与全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2.2002年以来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2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世纪评级整理 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广东省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自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来,全省“三二一”产业结构不断巩固,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广东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540.70亿元,增长4.8%;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44万亿元, 增长4.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57万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4.1:40.9:55.0调整为4.1:40.1:55.8,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势良好,其中现代服务业增速较快回升,当年全省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92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年回升 3.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5%。金融业保持稳健,房地产业降幅有所收窄,全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5万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较上年收窄4.3个百分点。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水平高,且近年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持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巩固提升以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 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为代表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域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和精密仪器设备为代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广东省实现工业增加值4.8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回升1.8个百分点。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回升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4%,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5%、 -7.6%和31.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7%,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2%和7.6%,新材料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5%。2023年,全省新兴产品生产和市场向好,其中,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3.3%、23.8%和17.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0.3%。 图表3.2002年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2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4.广东省产业情况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电子信息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绿色石化 高端装备制造 智能家电 智能机器人 汽车产业 区域链与量子信息 先进材料 前沿新材料 现代轻工纺织 新能源 软件与信息服务 激光与增材制造 超高清视频显示 数字创意 生物医药与健康 安全应急与环保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农业与食品 精密仪器设备 资料来源: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从经济特征看,民营经济是推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近年来,广东省优化审批服务,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近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50%,民营经济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广东省民营企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