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与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一、责任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 背景:随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提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理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 新冠疫情影响:新冠疫情促使各国重新审视传统增长模式,更加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ESG投资与绿色金融政策环境
- 标准体系构建:
- 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成为全球首个在中央政府层面推出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文件。
- 2018年,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成立,研究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 激励约束机制:
- 监管部门将ESG要求纳入银行授信全流程,并建立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
- 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绿色投资情况自评估,强化ESG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
- 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
- 推动6省9地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开展环境信息强制披露试点。
- 强调项目的ESG特征,通过金融机构披露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 国际合作:
- 发布《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 截至2019年末,已有35家机构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三、绿色金融深化发展
- 标准体系建设:
- 修订并征求意见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剔除了煤炭清洁利用等涉煤项目。
- 数字基础设施:
- 利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助力传统金融模式,包括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环境效益跟踪计量、基础信息数据统计等。
- 开发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投融资业务管理。
- 产品和服务创新:
- 金融机构推出上百种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工具,为绿色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 关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新型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
- 激励约束机制:
- 设计税收优惠、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注册发行绿色通道等激励约束机制。
- 地方层面推出财政贴息奖励补贴、绿色基金担保机制和绿色项目库等激励约束机制。
四、未来发展方向
- 碳中和目标:
- 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政策措施:
- 加大对绿色建筑、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重点绿色产业板块的支持。
- 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开展宏观审慎管理。
- 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碳减排的体制机制。
通过上述措施,中国的ESG投资与绿色金融正朝着更加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