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
一、集体行动的逻辑
-
居民对废弃物管理的问题意识和客观认识不足
- 居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噪声控制,废弃物减量回收分类处理位列第四。
- 居民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的估算与实际数据有较大差距。
-
认识上的个人归责和行为上的集体逻辑存在分歧
- 大多数居民认同“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但很多人认为“别人都不分类,我也就随大流”。
- 居民认为影响个人废弃物减量、再利用、分类行为最大的因素是个人相关意识提升、社区设施完善监管到位以及家人朋友行为习惯。
- 居民评价目前做得最不到位的因素是个人相关意识、缺乏奖惩措施、社区设施监管不到位和家人朋友行为习惯。
-
现代社会便利消费和人情文化是减量障碍
- 快递、外卖包装和一次性便利产品减量难度大,居民难以自觉减少使用。
- 净菜进城政策的赞成度高,但居民心理价位与实际价格存在差距。
- 过度包装产品和限塑令落实仍有问题,特别是人情消费和塑料袋使用。
-
居民节约型减量主动意识强
- 居民在自带购物袋、光盘、纸张重复使用和使用充电电池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意识。
- 使用再生材料制品、捐赠旧衣物、交换二手物品等行为也受到居民关注。
二、无处安放的社区生活废弃物
-
基本设施配备不足
- 不足三分之二的小区配有两类及以上分类垃圾桶。
- 不足三分之一的小区配备四类分类垃圾桶或回收点。
- 设施配备与小区品质无明显关联。
-
设施维护与宣传不足
- 多数小区垃圾桶外观干净整洁,但超过半数小区没有宣传栏或告示牌指导垃圾分类。
- 超四成的受访居民表示社区生活垃圾被混合收集运走。
- 各层级宣传治理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社区和国家层面的宣传。
三、生活废弃物分类漏斗
-
垃圾分类行为意识现状
- 所有受访居民对20类垃圾分类的平均正确率为27.7%。
- 传统可回收垃圾如矿泉水瓶、图书杂志和易拉罐分类正确率较高。
- 部分塑料垃圾如泡沫塑料、塑料餐具等分类正确率较低。
- 平均分类正确率最高的城市是厦门、深圳和杭州。
-
垃圾分类落实情况
- 设施配备不足,分类清运落实不到位。
- 居民分类行为的正确率和实施率不高。
结论
为了有效推进生活废弃物分类减量,需要加强宣传、奖惩措施和社区设施完善。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减少便利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