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汽车制造行业 行业研究|汽车制造行业 大公国际:汽车制造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文/刘银玲、张帅 摘要 2024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延续新能源汽车销量、出口销量快速增长态势且自主品牌车竞争力持续提升,汽车产品结构正在持续向新能源车转变;行业政策主要侧重于促进消费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促进汽车行业稳定向好发展,激发创新动力;行业存续债券规模不大且集中于AAA评级企业,债券偿付压力不大,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但受市场需求增长较慢、出口壁垒提升等因素影响,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市场承压运行;行业内品牌较多且新能源汽车参与主体不断增加,整体竞争较为激烈。与此同时,需关注企业技术及产品迭代速度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以及研发投入对其货币资金和现金流的影响;需关注业绩走弱企业未来经营业绩走向以及对其信用水平的影响。 正文 一、行业概况 2024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延续新能源汽车销量、出口销量快速增长态势且自主品牌车竞争力持续提升,汽车产品结构正在持续向新能源车转变,7月以来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均在50%以上,实现新突破;但由于市场需求增长较慢且出口贸易壁垒提升,汽车销售规模同比增速放缓,市场承压运行。 2024年1~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9%和2.4%,增速同比下降,但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从月度趋势看,2月,受春节假期减少工作日、制造业处于传统淡季、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当月汽车销售规模同比及环比均明显下滑;3月,由于节后新车大量上市、车展等线下活动陆续开展、部分地区以旧换新促销政策实施等,汽车销售量环比同比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环比增速达到70%以上;4~5月,汽车销售量同比小幅增长,环比规模有所波动;6~9月,受市场内需增长缓慢、出口贸易壁垒持续提升等因素长期影响,汽车行业承压运营,连续四个月同比负增长,环比规模仍处于波动状态。其中,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逐步体现,2024年8月和9月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呈现较好增长,增幅分别为8.5%和14.5%。总体来看,2024年以来,汽车行业整体需求增长较慢且出口贸易壁垒提升,导致汽车销售规模同比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出台促消费政策,对汽车销售形成支撑,各月销售规模有所波动。 图1我国汽车月度销量及增长趋势(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分产品看,2024年1~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864万辆和1,8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和3.0%,增速同比有所下降;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83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8%和1.6%,销售增速同比下降19.9百分点。汽车产销结构仍以乘用车为主且占比很高。新能源汽车方面,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快速增长,但结构有所变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续航优势保持高速增长,销售占比大幅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01万辆和7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0%和30.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4.2%。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37.5%,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此外,根据工信部发布信息,2024年7~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所占比重持续位于50%以上,实现了新突破,此数据变化表明,在国家政策支持、创新技术不断突破落地、产业链及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汽车产品结构正在持续向新能源车转变。 分品牌看,随着国内汽车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自主品牌车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021万辆,同比增长20.4%,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63.2%,市场份额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及2024年1~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全球市场份额均在60%以上,并且在插电混动细分领域表现更为优异。 分市场看,2024年1~9月,汽车出口431万辆,同比增长27.3%,汽车出口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增长动力仍主要来自于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市场拓展等。从产品结构看,出口汽车仍以乘用车和传统燃料汽车为主,其中,累计出口乘用车363 万辆,出口传统燃料汽车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0%和32.0%,新能源汽车出口93 万辆,同比增长12.5%。俄罗斯、墨西哥、巴西汽车出口量排名靠前。但同时,海外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不断出台贸易保护政策,比如,2024年欧盟对中国及欧盟在华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加拿大自2024年10月起,对所有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辆征收100%附加税;美国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芯片等实施关税提升政策且设置多重非关税壁垒。此类措施提高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壁垒,需要关注对新能源汽车后续出口的影响及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战略应对。 图2我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标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从市场景气度看,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一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55,环比下降6个点,处于绿灯区,行业在正常区间运行。其中,一致合成指数为88.31,环比下降0.36点;先行合成指数为90.71,环比提高3.19点,产业运行趋势向好。二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56,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分别为87.42和90.87,环比变动不大,行业平稳向好运行。 二、政策环境分析 2024年以来,汽车行业政策主要侧重于促进消费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促进汽车行业稳定向好发展,激发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行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业经济稳增长“压舱石”作用,多年来持续获得积极政策支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和“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全年汽车政策围绕两大要求逐步出台,侧重于促进消费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促进汽车行业稳定向好发展,激发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促进政策方面,在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后,国家层面又陆续出台多个专项政策推动落实《行动方案》,主要包括《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等,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的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相继落地,具体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实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鼓励车企提供以旧换新购车优惠、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以旧换新购车支持等。 三、上游供应链情况 汽车制造行业中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主要成本构成有所差异,传统燃油汽车成本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底盘、车身、变速器等直接材料成本;新能源汽车成本主要集中在“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此外,芯片是汽车制造的核心材料,尤其新能源汽车。本文主要选取对汽车制造成本较为重要的动力电池、汽车芯片、铝材钢材进行分析。 (一)动力电池 受动力电池产能规模扩大、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提升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以来动力电池价格显著下降且逐步趋稳,有利于减轻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成本压力。 目前市场最为常见的动力电池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其价格变动趋势受产能规模、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从产能规模看,近年来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竞争也随产能规模扩大而愈发激烈,进而对电池价格形成下降压力。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1~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达154.5GWh、294.6GWh和387.7GWh,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42.8%、90.7%和31.6%,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2024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46.6GWh,累计同比增长35.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98.9GWh,同比增长2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7.5GWh,同比增长42.4%,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增速明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期,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为734.4GWh和685.7GWh,同比分别增长37.3%和42.5%。 图3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价格变动趋势(单位:万元/吨)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从原材料方面看,受供需格局变动、前端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自2022年末以来呈现明显下滑并趋稳态势,至2024年10月31日,磷酸铁锂(国 产)价格为3.29万元/吨,三元镍(55型)价格为9.40万元/吨。从市场竞争看,在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装车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以中国为主,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企市场占有率超过60%,第一梯队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其他规模较大企业包括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 综合因素影响下,2023年以来动力电池价格显著下降且逐步趋稳,根据Wind数据,2021~2023年末及2024年10月末,方形动力电芯三元市场价分别为0.93元/瓦时、1.07 元/瓦时、0.49元/瓦时和0.46元/瓦时;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市场价分别为0.70元/瓦时、0.96元/瓦时、0.43元/瓦时和0.37元/瓦时。 (二)汽车芯片 2023年以来,汽车芯片供应短期情况逐步缓解,但受中国汽车芯片对外依存度高、贸易摩擦加大、需求提升等因素影响,汽车芯片供应将长期内对中国汽车产业形成限制。 汽车芯片是用于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半导体产品,是实现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性能的核心元器件,在汽车电子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汽车芯片可分为计算与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等,随着汽车行业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对汽车芯片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 从市场格局看,目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基本被国际半导体巨头垄断,市场份额主要由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等国际企业把持。为促进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弥补国内汽车芯片产业不足,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以鼓励相关产业发展与创新。目前国产芯片产业已然快速发展,部分厂商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如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星辰一号”芯片、华为麒麟990A芯片等,但在车规级MCU、碳化硅功率器件、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高端芯片方面,仍大部分依赖于进口,导致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在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2023年以来,汽车芯片供应短期情况逐步缓解,但受中国汽车芯片对外依存度高、地缘政治紧张导致贸易摩擦加大、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及汽车智能化推升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汽车芯片供应将在长期内对中国汽车产业形成限制。 (三)钢材及铝材价格 2024年以来,铝材价格有所波动,钢材价格小幅下行后有所回调。 铝合金及钢材等是汽车车身、零部件等的主要材料,其价格变动对汽车成本具有影响。2024年以来,平均铝价有所波动,最高点为2024年5月30日的2.17万元/吨,最 低点为2024年2月20日的1.87万元/吨。钢材价格方面,1~8月综合钢价整体呈现小 幅下行趋势,随后有所回调。2024年11月1日,平均铝价为2.08万元/吨,综合钢价 格为0.38万元/吨。 图4钢材及铝材价格变动趋势(元/吨)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四、供需情况及竞争格局 我国汽车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汽车及出口需求增加、技术革新推动的更新需求等,由于我国汽车存量规模大且普及率持续提升,未来销售增速大概率承压。 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机动车汽车保有量3.45亿辆,多年来 持续增长。从平均拥有量数据看,截至2023年末,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 汽车55.92辆,同比增加4.52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