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工作文件 10955 授权公开披露 授权公开披露 贸易结构调整 评估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效应 KalebAbrehaGladysLopezAcevedo 贫困与公平全球实践2024年 10月 政策研究工作文件10955 Abstract 这篇论文评估当前贸易重构的模式和驱动因素及其福利影响。主要的贸易重构驱动因素包括较低的成本先进技術、离岸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近期的冲击如COVID-19疫情、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双边贸易流量数据显示,美国和欧盟重新调整了其贸易关系。例如,在2017年至2023年间,美国从墨西哥和越南的进口显著增加,而从中国和日本的进口则显著下降。市场重新分配源自关税、贸易限制和大规模的产业政策。拥有更强竞争力、高效物流能力和技术准备度的国家正在成为新的生产中心。 枢纽。此外,重组对福利产生了显著影响。自动化增加了回岸的趋势并加剧了离岸国家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不平等,减少了出口需求,并导致离岸国家的就业和收入损失。此外,保护主义措施如预期般降低了福利。例如,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成本、减少了产品多样性、产生了少量的关税收入,并迫使出口商承担大部分报复性关税。展望未来,需要更多证据来了解重组的长期影响及其对福利的影响。同时,政策对话应集中在防止贸易碎片化并减轻不利的福利影响上。 这篇论文是由世界银行贫困与平等全球实践部门出品。它是世界银行为提供研究成果的开放访问并为全球发展政策讨论做出贡献而开展的一项更大努力的一部分。政策研究工作论文也在网上发布于<http://www.worldbank.org/prwp>。作者可以联系gacevedo@worldbank.org。 该政策研究工作论文系列旨在发布正在进行中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关于发展问题的交流与讨论。该系列的一个目标是在报告尚未完全完善的情况下迅速传播这些发现。论文应标注作者姓名,并据此引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解释和结论完全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它们不一定代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附属组织的观点,也不一定代表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成员或他们所代表的政府的观点。 由研究支持团队制作 贸易结构调整:评估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效应* KalebAbreha(得克萨斯州A&M)格拉迪斯·洛佩兹·阿塞维多(世界银行) JEL代码:F14,F16,F50 关键字:贸易结构调整、再分配、自动化、关税、福利 *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世界的观点我们感谢DanielLederman提供的宝贵意见,并感谢“关于墨西哥”第10届会议参与者们的参与。 1.Introduction 全球生产,特别是制造业,已经变得更加互联互通和碎片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VCs)的各个空间和功能维度上组织生产过程和业务运营。这些决策涉及决定哪些任务保留在内部,哪些任务外包,包括地点选择。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大衰退”期间,全球离岸外包显著增长,这包括将低技能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Baldwin2016)。这一快速发展的离岸外包为各国提供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力和升级产业的机会,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减少了贫困,并促进了更加包容的经济增长。 然而,这一趋势正在逆转。2008年大衰退减缓了离岸外包的步伐,促使发达经济体通过“回岸”将某些制造业和活动带回本土。推动回岸——更广泛地说,推动贸易重构的主要力量之一——是先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可用性和可负担性,这使得回岸变得更加可行。此外,离岸外包不再能带来同等水平的成本节约,例如中国的人力成本有所上升。 同时,随着收入不平等加剧、由于离岸外包引发的就业替代和就业结构polarization,就业结构分化。1主要离岸经济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倾向于保护主义,以带回制造业岗位并保持研发(RD)在国内或“更安全”的国家进行,以保障创新。此外,COVID-19大流行显著扰乱了供应链,建立更具韧性的生产和贸易体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国家安全和发展政策的首要任务。贸易争端、能源成本上升以及由于乌克兰和中东持续战争导致的全球航运挑战,进一步促使各国重新评估贸易政策和优先事项,以增强国内生产能力并减少供应链风险。 尽管关于离岸外包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对近期贸易政策及其对福利影响的全面研究刚刚开始出现。本文评估当前贸易结构重组的模式和驱动因素及其福利影响,借鉴了有关回岸和保护主义措施的研究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它提供了短期内可能效果的证据,并确定了政策对话的重点领域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1增加工资不平等和工作流离失所,导致对贸易的不利情绪(Pavcnik2017)。 这项工作由于以下两个原因而非常重要。首先,由于主要离岸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社会政治发展,回岸——以及更广泛的贸易重构——预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其次,贸易重构涉及将生产从离岸国家或贸易伙伴转移到新的东道国。这可能促进新东道国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但也可能导致离岸国家或贸易伙伴的生产岗位和就业机会减少。2 在解决主要问题时,本文分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我们评估美国(U.S.)和欧盟(EU)市场正在经历的贸易重构程度。论文显示,两者都正在进行重大重构。3 在2017年至2023年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下降,而墨西哥、越南和孟加拉国的市场占有率 有所增加。在欧盟市场中,俄罗斯联邦经历了显著的贸易收缩,而韩国、印度、巴西、挪威和中国则出现了增长。我们还估算了一个标准引力模型,以确定基于给定的贸易政策变化,双边贸易流量如何变化。估计结果显示,在美国的情况下,关税提高1个百分点会导致总贸易量大约减少7 .25%,而在欧盟的情况下,则会减少约4.67%。 其次,我们识别出可以从贸易重构中受益的国家的特点。研究发现,影响国家是否能够获得或失去市场份额的三个关键因素包括:(a)劳动生产率或单位劳动成本;(b)物流能力,包括贸易和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物流服务以及通关流程的效率;以及(c)技术准备度,涵盖信贷和技能的可用性、ICT基础设施、高科技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交付的能力以及研发活动。证据表明,竞争力较强、物流能力尤其是贸易和运输基础设施得到增强,并且具备更大技术准备度(特别是在金融接入和工业生产能力方面)的国家,更有可能获得市场份额并成为新的生产中心。 最终,贸易重构被证明对福利产生了显著影响。自动化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促使企业回迁(reshoring),但并未创造就业机会或提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 2吸引和保留与离岸相关的就业机会——这些岗位通常分配给成本最低的地方——可能会促使国家采取措施损害劳动权益(例如,降低工资、不稳定的工作合同以及恶劣的工作条件)。 3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贸易重构未必会在短期内导致脱钩,因为各国仍通过全球价值链保持联系。例如,纺织品和半导体是中间产品,前者对于服装生产至关重要,后者则是广泛的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 工人数量增加✁同时提高高技能工人✁工资。例如,在美国,自动化减少了来自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家✁出口需求,导致就业和收入损失。在美国以及与出口关系密切✁当地劳动力市场中,自动化程度高✁行业尤其受到影响。国内自动化也导致了工资下降。此外,研究发现保护主义措施造成了福利损失。例如,美中贸易战争提高了消费者成本、减少了产品多样性、产生了微不足道✁关税收入,并迫使出口商承担大部分报复性关税。重要✁是,证据表明这些负面影响对低技能、制造业、女性员工以及小型企业✁影响更为严重,并且在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 。 论文其余部分✁结构如下。第2节讨论主要数据来源和实证方法。第3节讨论贸易模式和驱动因素 ,并总结了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效应✁证据。第4节进行总结。 2.数据和方法 Data 主要数据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并包含产品级双边贸易流动记录。这与Centred'ÉtudesProspectivesetd'InformationsInternationales✁数据相结合。 (CEPII)数据集包括地理距离、社会文化➓近度、贸易便利化(如GATT/WTO成员国身份、区域贸易协定)、国家特征等方面✁数据。最惠国(MFN)和实际关税数据则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此外,还使用了世界银行✁国家物流能力数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劳动力调查数据以获取劳动生产率信息,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 ✁前沿技术准备情况数据。 进近 分析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我们对主要贸易经济体(欧盟和美国)在2017年至2023年间✁贸易模式进行characterization。我们选择2017年作为参考年份,因为这一年正值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显著升级之前。此外,为了捕捉贸易结构重组✁异质性,我们将重点放在纺织品、服装及相关商品上。 半导体行业,高度生产碎片化且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领域,对于经济发展✁关键驱动、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如何响应贸易成本(如地理和文化➓近度)、贸易协定和关税,我们估计了一个标准✁引力模型: ,,=(1+),+,+,+,+,,(1) ,是国家之间✁贸易 where,□□□□□□□□β□□□□□□□□□□□□□□□□□□□□□□□□□ 根□据□结□构□重□力□模□型□✁□预□测□□,□□□□□□.□□□□□□□□□□□□□□□□□□□□□方程(1)包括□□□□□□ □□□□□□□□□□□国□家□/□地□区□fi□X□-□e-□e□ec□ts□()□,□出□口□商□□年□fi1X在-一e-年e中ect□s□,(□),□,以a及nd进□口□商年fiX等 (□,□)以□控□□制□时□变□□和□□□□□□□□□,影□响□贸□易□✁,时□□间□不□变is因□素□□□□一□个□□□应□用□。了方TI程A(1)是估计 最R大□似□□然□(□P□P□M□L□)估□□计□器.,它解决了可能✁关键估计□□□□使用泊松伪问题□□□□从贸易 数据中可以看出,存在较高✁零贸易流量频度和异方差性(Silva和Tenreyro2006;France和Zylkin2024)。 下一步将探讨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决定哪些国家在贸易重组过程中获得或失去市场份额。这包括总结对欧盟和美国市场出口经历显著变化✁国家✁特点。关键特点包括竞争力指标、贸易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 最终步骤基于实证证据进行总结,并概括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效应。我们考虑了技术引发✁回岸(reshoring)和近期保护主义措施带来✁影响。鉴于各国之间✁差异性,在必要时分别阐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键影响。例如,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就业创造、工资不平等、消费者价格和产品多样性是衡量福利效应✁关键指标;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出口增长以及新创造✁就业岗位✁数量和质量(如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就业形式✁正式化程度)更为重要。 3.Results 3.1贸易结构调整 贸易重新定向✁模式 在近年来,美国和欧盟显示出显著✁贸易重新定向,进口来源地明显转向北美和亚洲✁新兴经济体(除中国外)。如图1所示,从2017年到2023年,美国从越南、泰国、印度、爱尔兰、韩国和墨西哥✁进口大幅增长。亚洲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和墨西哥以及加拿大逐渐成为北美✁重要贸易伙伴并获得了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传统✁贸易伙伴如中国和日本经历了显著下降,而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法国则下降幅度较小。 在纺织贸易中,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墨西哥✁进口显著增加,而来自中国、加拿大和其他发达国家✁进口则出现下降。至于服装,意大利、巴基斯坦、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尼加拉瓜✁进口显著上升。然而,来自中国、墨西哥、斯里兰卡、萨尔瓦多、印度尼西亚和洪都拉斯✁进口则出现了显著减少。在半导体贸易中,进口从以色列、泰国、越南和德国增加,而从加拿大、中国 、法国、爱尔兰和日本则有所下降。 对于欧盟进口情况,图2显示俄罗斯经历了最显著✁贸易收缩,这是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所致 。与此同时,来自韩国、印度、巴西、挪威和中国✁进口有所增长。在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