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科技通过自研算法+软硬件协同,成为中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优秀供应商。公司是由宋阳先生于2016年成立,其创始团队均来自业内巨头企业博世汽车,具备多年相关研发及行业经验。公司产品全面覆盖了低端到中高端的车型,可以实现L2到L2++级的自动驾驶,智驾水平从低到高为iFC系列、iDC系列和SuperVision。截至2024年4月,公司已获40多个定点车型,其中吉利为最大客户,包括热门车型极氪001和009。公司在德国设立子公司,助力国内车企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同时帮助公司完成国际客户开拓。公司业务规模继续扩大,净利扭亏为盈可期,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36亿元,归母净利润-0.99亿元,毛利率7.05%。 智能汽车需求驱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快速攀升,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逼近万亿。1)高阶智驾渗透率快速提升:据灼识咨询,2023年中国乘用车智驾渗透率达到57.1%,中国的L3-L5的智能驾驶渗透率位于全球领先水平,2023年为7.1%,超全球水平2.6pct,预计2030年增至80.2%,超全球水平16.7pct。2)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逼近万亿:据灼识咨询,受ASP和渗透率上升影响,L3-L5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中国市场规模将增至9666/4325亿元,全球L1-L2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于2028年开始递减,预计2030年的全球/中国市场规模为505/105亿元。 多维度改善经营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可期。1)成本控制方面:公司通过采购+技术双维度来构建成本优势,截止2023年6月iDC Mid和iFC 2.0的毛利率分别约为15.1%/-11.4%,随着规模效益的提升,公司有信心实现成本强控制。2)产品性能方面:公司下一代增强版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iDC High具备了OTA持续迭代能力,除SoC芯片的算力提升以外,其性能和功耗也得以优化。3)业务拓展方面:2024年8月5日,公司与航盛电子订立合资协议,所成立的合资公司重点进行驾舱一体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促进公司收入来源多元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营收为15.8/25.3/35.4亿元,同比分别+30%/+60%/+40%;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盈利预测为-1.4/-0.3/1.0亿元,公司尚处于产品投放期,产品符合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具备广阔发展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AI技术创新低于预期,特斯拉FSD入华进展低于预期,国内L3智能化渗透率低于预期。 1.港股“智能驾驶第一股”,厚积薄发扩营收 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知行科技,1274.HK)成立于2016年,由宋阳、李双江及罗红联合创立,并于2017年9月完成首轮融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为L3级以下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组件,负责融合并处理来自摄像镜头、雷达及镭射雷达等感测器的感知资料,以做出驾驶决策,并触发车辆中的执行器。 1.1.高度重视研发,不断扩展产品矩阵 头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扩展产品矩阵。2018年3月,公司与Mobileye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基于此于2021年提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SuperVision)。 2023年1月,公司开始量产iDC Mid,为极氪009的L2+级自动驾驶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拥有已商业化的L2-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正在为整车厂开发L2-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成立工程服务事业部和德国分公司,同年12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智能驾驶第一股”。2024年2月,在德国子公司的协助下,公司帮助某头部自主车企通过了欧盟新GSR法规认证。 图1:公司发展历程 1.2.股东阵容强大,管理层技术积累深厚 公司股东阵容强大,持股较为集中。公司在上市前共完成了9轮融资,理想汽车、明势资本、国中资本、建银国际、中银粤财、国家混改基金、华强创投、讯飞创投、招商启航等均参与投资。早在2017年9月,公司完成了明势资本领投、理想汽车跟投的Pre-A轮融资,明势资本在后续轮次持续加码,并在上市前持有公司6.0%的股份,为主要机构投资方之一。截至2024年6月30日,创始人宋阳先生直接持股28.8%,公司管理团队通过蓝驰平台、紫驰平台、苏州红驰及苏州绿驰持有公司14.5%的股份;副总裁李双江先生智界持股6.29%。 表1:公司上市前融资历程梳理 图2:公司简化股权架构(截至2024年6月30日)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具备多年相关研发及行业经验,公司技术底蕴雄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宋阳先生拥有近20年的汽车行业工作经验,其中有超10年时间是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曾在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百利得汽车担任多项要职,于2016年创立知行汽车科技。而公司总裁蒋京芳女士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与商业化落地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2024年4月,她的加入被视为公司进入2.0发展阶段的标志。副总裁李双江先生和首席技术官卢玉坤先生同样有10余年的一线自动驾驶行业工作经验,具备优秀的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表2:公司现任管理团队信息(截至2024年8月) 1.3.价值链整合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价值链整合能力突出,积极开拓上下游合作伙伴。公司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车规级芯片、机械部件、光学部件及电气部件,自2018年起公司便与Mobileye合作,而后推出高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SuperVision;截至2024年4月,公司已获得40多个车型的定点,其中吉利汽车作为公司最大客户,其原因包括:1)公司在商业化早期阶段,客户集中有利于提高生产及营业效率;2)SuperVision专注高端BEV市场,该市场的OEM相对有限,而吉利的极氪品牌下热门车型极氪001和009均采用SuperVision。 图3:公司上下游合作厂商梳理 公司的主营业务专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与iFC产品。其中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包括了公司基于Mobileye的技术开发的SuperVision和自主设计和开发的iDC系列,均支持L2+级自动驾驶功能;iFC产品则是集成了公司的核心算法,支持L2级自动驾驶功能。2023年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收入占总营收93%,其中2023年上半年SuperVision贡献该业务总营收的98%,是公司营收的核心驱动力。 表3:2021-2023公司主营构成(千元) 公司拥有全面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组合:1)SuperVision:为支持全面升级的点对点辅助驾驶导航解决方案,包括云功能升级,主要目标高端车型,于2021年10月开始量产;2)iDC系列:为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主要目标中高端车型。iDC Mid于2023年1月开始量产,公司计划于2024年开始量产iDC High,不同于iDC Mid,iDC High其采用了瑞萨 V4H 7nm 制程高能效比芯片,增加了城市NoA、紧急转向辅助(ESS)等更先进的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及更先进的泊车功能;3)iFC系列:为一款L2级自动驾驶经济性解决方案,主要目标入门级车型,公司计划于2024年开始量产iFC 3.0,该版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紧急转向辅助(ESS)功能。 图4:公司产品战略路线梳理 表4: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详细介绍 自研算法+软硬件协同,为产品性能保驾护航。公司具备全面研发能力,包括自研算法及软硬件协同能力。公司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为OEM提供高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利用软件中间件实现算法与不同SoC的无缝集成,并通过先进的核心算法优化传感器数据处理,确保系统性能。此外,公司还提供定制化的系统集成与测试服务,以满足不同OEM的特定需求。 公司在软件方面掌握Know-how,构建了一套“厚实”而稳定的底软系统:底层基础服务、操作系统、hypervisor、BSP,以及全栈拉通的功能和信息安全模块,为不断深入复杂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提供了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运行环境,同时兼顾上层开发对效率和多样性的需求,如公司会将部分底层处理器进行抽象封装,为上层应用提供去畸变、缩放等可直接调用的端口。 图5:公司的底软架构图 公司研发投入为行业平均水平,技术成果突出。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50名研发人员,占比74.18%。通过雇员福利开支口径测算,公司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为46万元,位列行业平均水平。另外,自2017年以来,公司共完成5个L3级及L4级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项目,并取得了L3级及L4级自动驾驶相关的18项已获颁发专利及8项在申专利。 表5:地平线按职能分类公司在职员工 表6:2023年同行业研发水平梳理 1.4.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出海步伐坚定 拓展海外足迹,聚焦欧洲市场。出海产品上看:搭载公司SuperVision产品的极氪001已于2023年8月实现量产,并出口欧洲。这也是中国本土供应商(除新势力自研和车企体系内供应商)首次实现在欧洲的落地。 合作车企上看:2023年10月,公司在德国成功设立子公司,主要为中国车厂的出口提供数据合规、质量保障等研发方面的支持。基于子公司的支持,在今年2月,公司成功助力某头部自主车企成功通过欧盟新GSR法规(General Safety Regulation)认证,该法规旨在确保车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而欧盟的所有车辆注册自2024年7月起须遵守新的GSR。这不仅将有效帮助客户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同时利于公司开拓国际车厂客户。 1.5.财务分析:量增费减,业绩拐点将现 丰富产品矩阵以驱动收入规模跃升,主营业务的经营能力突出。2021年10月开始量产SuperVision项目,为收入增长主要来源。2023年公司收入为12.16亿元,同比下降8.27%,实际交付的产品及方案同比上涨58%,主要为公司收入确认口径变化所致;2024年上半年收入6.36亿元,同比上升17.11%,全年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分业务来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占比稳定,总营收占比均维持在90%以上。 2023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贡献收入11.30亿元 ,同比下降9.82%, 其中SuperVision和iDC系列的收入为11.15亿元;2024年上半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贡献6.13亿元,同比上涨17.74%,其中SuperVision和iDC系列的收入为5.98亿元。 相比之下,公司的另外两大业务的收入贡献较低,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贡献收入0.20亿元,而PCBA产品的销售仅贡献收入0.03亿元。 图6:公司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 图7:公司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细分收入(千元) 多产品全面开花驱动收入规模跃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0-2021年公司处于初创阶段,受产品销量、早期研发投入和财务费用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处于低位,归母净利为-0.54亿元/-4.6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率为-112.95%/-260.41%。2021-2022年,随着SuperVision的放量,虽然其毛利率较低,但公司营收规模成功跃升,归母净利亏损逐步缩小,从2021年的-4.64亿元缩至2023年的-1.95亿元。后续随着公司自研产品逐步放量,叠加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或实现盈利。 图8: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同比增速(%) 图9:公司毛利率及归母净利率(%) 营收规模增长驱动费用率管理效果显著,多产品全面开花规模效益提升明显。2022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明显下降,降至9.66%,主要为收入高增规模效应影响所致。2020-2022年,销售费用率由6.39%降至2.09%,管理费用率由18.03%降至3.13%,虽然因研发团队扩张和产品测试导致研发开支增加,但受业务扩张带来的规模效益影响,研发费用率由92.63%降至7.85%。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66%,同比下降16.6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