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2024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前言 十九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以化石能源消费驱动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带来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环境退化和气候危机。这一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了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兴起和发展。简单来说,可持续金融是将环境(Environment)、社会 (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的目标整合到传统金融活动和投资决策中。 在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无疑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之一。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前碳达峰,在2060实现碳中和,确定了我国气候行动的总体目标。2024年8月 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央 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中,企业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同、创新、安全”转型的主要践行者和核心推动力量之一。只有当社会中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创造活动减少了对碳排放的依赖,绿色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时,经济社会才可以说是进入了绿色低碳的轨道。 虽然一般而言,企业有意愿积极适应可持续发展趋势,通过转型努力和国家乃至全球气候行动目标相一致。然而,企业的减排和转型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转型过程中面临成本上升、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种严峻挑战。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虽然目前近半数全球上市公司做出了净零排放的承诺,①然而在理想愿景和现实行动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可以也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跨越愿景和现实间的鸿沟,其中的关要是形成和气候行动目标相一致的金融市场激励机制,降低 ①MSCI,TheMSCINet-ZeroTracker,May2023. 低碳资产的成本,分散和抵消低碳资产风险,同时增加碳密集资产的持有成本,使得“聪明的”钱更多流向低碳转型领域。 那么,在现实转型中,企业低碳发展面临哪些挑战?金融机构和可持续金融政策如何助力企业克服障碍,真正迈向净零排放?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中欧金融MBA(FMBA)课程部共同推出《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旨在追踪研究全球可持续金融行业发展和企业减碳转型进程,同时关注中国企业绿色发展进展、行业趋势和政策环境,发挥链接中外、市场与政府、企业与投资者,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智库研究作用。 本报告是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和中欧金融MBA(FMBA)课程部合作共创的成果,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欣舸教授、中欧金融MBA(FMBA)课程部主任余方教授共同领衔,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中欧金融MBA (FMBA)课程部行政主任马宁联合统筹。报告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二部分分别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玺、裘菊担纲主笔;第三部分“中欧校友洞见”遴选自中欧金融MBA(FMBA)校友的毕业课题研究项目,本期研究项目由中欧金融MBA (FMBA)2022级校友邹婧畅、孔卓君、李进、许寿朋、张健成共同完成。 摘要 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与实践 在过去八年期间,全球可持续债券和贷款市场均呈现为三阶段的发展模式。在第一阶段(2016—2019年),可持续债券和可持续贷款市场保持着较低的年度发行总额和数量,市场规模相对稳定。第二阶段(2020—2021年)见证了可持续债券和贷款市场的显著扩张,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2021年全球发行规模均增至历史高点,绿色债券和社会债券的发行量尤其突出。在第三阶段(2022至今),受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恶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可持续债券和贷款市场出现显著下滑,直至2023年才相继回暖,并在2024年初表现出较强复苏势头。 全球可持续债券类型多样化,呈现各具特色的发展趋势。首先,绿色债券始终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有所波动,但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数量均远超其他三类债券。其次,随着全球应对社会和经济挑战行动的升级,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的重要性迅速增强。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社会债券的发行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达到了前一年的十倍。 从区域看,欧洲一直是全球可持续债券的主要发行区域,其发行的可持续债券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长期保持在50%左右。2022—2023年,亚太地区发行的可持续债券总额连续两年超越美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可持续债券发行区域。亚太地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与在可持续债券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相比,欧洲可持续贷款发行规模在近四年波动较大,总体与美洲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2024年上半年,欧洲可持续贷款规模有所扩大,达1602亿美元,占全球可持续贷款总额比重为42.4%,略高于美 洲37.4%的占比。 欧盟可持续金融框架的建设主要围绕三大核心支柱逐步推进,即欧盟分类法、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息披露体系,以及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投资工具。目前来看,这三大支柱的立法和实施进展已取得显著成果,为欧盟的可持续投资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监管环境。 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绿色金融为主导,转型金融、社会责任金融等新兴金融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8-2023年期间,中国绿色贷款年均增速高达26.62%;2022和2023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分别达到0.98万亿和1.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为60.66%和10.20%,创历史新高。在新兴金融领域,中国2023年发行53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总规模为406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相较于可持续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和可持续金融标准拓展及国际接轨等领域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信息披露要求仍然以鼓励为主、强制为辅,企业强制披露的信息指标仍然有限,披露可持续信息的上市公司比例仍然较低等。 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进程 要实现本世纪末的控温目标,同时降低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成本,需要尽快大规模提高气候投资规模。从近年来全球资金使用情况来看,全球有潜力调动起足够的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足够的激励。 考虑用“绿色溢价”或“碳溢价”来衡量资本市场对低碳经济活动的支持或对高碳项目的惩罚,我们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支持此类溢价的广泛存在。例如,基于不同类型金融资产收益情况的比较发现,绿色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较传统金融资产具有更大的波动性。绿色低碳投资的高风险特征,间接反映了资本市场并没有形成引导市场资金规模化流入低碳领域的激励。 在金融机构的减碳进程方面,全球借贷规模最大的54家银行中,已有48家设立 了净零排放目标,其中23家承诺停止对煤炭关联资产的资金支持。此外,其中37家有连续披露数据的银行向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钢铁和水泥五个碳密集行业的总 计贷款规模较2017年下降了24%,贷款关联的碳排放下降超过40%。分区域来看,欧洲地区银行流向五个碳密集行业的贷款规模和关联碳排放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北美地区银行,然而,亚太地区银行的相关贷款规模和关联碳排放都有显著增长。初步分析显示,行业自身碳排放的下降、能源结构更清洁化,以及银行针对高碳行业贷款的策略转变,都可能是银行贷款碳暴露显著下降的原因。 企业方面,全球432家碳排放密集行业企业已有68%设立了净零排放的目标。从区域分布上看,欧洲和南拉丁美洲地区已承诺净零排放目标的企业占比最高,均达到80% 以上。绝大多数(75%)企业的净零目标涵盖范围1和2的排放,仅有17%计划实现范围1、2和3全面净零。在减排路径选择上,有60%的企业将借助购买碳信用、投资碳抵押等市场化方式实现碳中和,另外40%的企业计划完全实现自身生产和办公过程的净零排放。 更大范围上市企业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的十年间,企业的平均碳排放减少了一半,排放强度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能源消耗减少了45%,能耗强度下降了40%。分行业分析显示,除了个别行业外,大多数行业在这四个指标上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各区域企业减排进程差异显著。北美地区企业平均碳排放量在各区域中最高,在2014至2019期间下降幅度也最为显著。但自2020年以来,该区域减排进入平台期。 欧洲企业在2019年之前平均碳排放量仅次于北美地区,但排放量持续稳步下降,从 2021年起,欧洲样本企业的排放中值已成为各区域中最低的,十年间排放量下降了 68%。欧洲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也逐年稳步下降,和其他区域指标的波动形成反差,反映出欧盟和其他欧洲国家在推动气候立法和绿色转型方面的成效。亚太地区企业平均碳排放自2019年起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总体上,企业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疫情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排放量和能耗进入下降区间,然而在疫情后复苏阶段,相关指标有所反弹,此后逐步恢复,2022年基本和疫情前的水平想接近。例如2015年时,约一半的企业碳排放同比下降,到2020年碳排放下降的企业占比达到70%,到2021年该比例降至44%,2022年恢复至2019年相近的水平,约有50%的企业碳排放同比下降。 中国企业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呈现显著的行业差异。消费商品和服务行业在减排方面表现相对更好,企业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中值均有显著下降,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16%和29%。能源和电力、制造和技术,以及金属和化合物三个行业的平均碳排放仍在 逐年增长。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行业企业的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自2015年以来均实现了大幅度下降。 中国ESG资管产品现状 中国ESG监管要求正在趋向于规范化,对企业的ESG披露要求也正趋向于常态化。截至2024年5月2日,共有2124家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3年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约占A股公司的39.8%,特别是沪深300上市公司,2024年发布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比例高达95%。上交所的ESG报告发布率最高,为49.9%;其次是深交所,ESG报告发布率为33.2%。 从行业发布率来看,2024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率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金融业、公用事业和能源业,发布率分别为91.3%、64.4%和58.7%,ICT、消费品、医药和工业发布率处于行业末,行业发布率分别为31.0%、35.1%、36.4%。 作为全球第二大资管市场,国内自2019年开始有ESG相关产品面市,截止当前,国内ESG相关资管产品几乎都是公募基金产品及银行理财产品,少量一级股权私募使用ESG命名,几乎不涉及ESG投资和二级私募。因此公募类ESG产品及银行理财产品代表了目前国内ESG资管产品的发展状况。从发行数量来看,2018年至2024年期间,ESG产品数量占全市场产品数量比重一直稳定在35%-40%之间,最高时在2022年6月达到38.8%。从存续规模来看,ESG公募产品占总公募产品的比例自2018年的14%一直攀升至2022年6月的27%,而后回落。银行理财ESG产品的发行经历了和公募ESG产品类似的进程。 目录 第一章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与实践1 第一节可持续金融全球进展概况2 一、可持续金融的兴起2 二、可持续金融概念的形成3 三、可持续金融全球实践5 第二节欧盟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全球典范13 一、欧盟可持续金融框架的启动及结构13 二、欧盟分类法及其特点15 三、欧盟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体系15 第三节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和机遇19 一、中国可持续金融政策蓝图与基础设施建设19 二、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实践21 三、中国可持续金融的前景与机遇26 第二章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进程29 第一节可持续金融与碳溢价30 一、可持续投资增长目标30 二、碳溢价和可持续投资激励32 三、可持续资产收益状况33 第二节金融机构减碳进程追踪38 一、气候行动目标的设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