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
1. 总体概述
2015年是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简称《大气十条》)实施的关键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这一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数量从2014年的8个增长到了11个,全国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至71.2%,比2014年上升5.2个百分点,比2013年上升10.7个百分点。
2. 空气质量状况
- 颗粒物污染:全国颗粒物污染总体有所改善,但超标情况依然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期重污染天气频发,部分省(市)如河南、宁夏、陕西、吉林、辽宁、湖北、甘肃等PM10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不降反升。
- O3和NO2污染:部分地区存在O3和NO2超标情况,部分省(市)如江苏、上海、北京、辽宁、河北等地O3或NO2污染不降反升。
- SO2污染:全国大部分地区SO2年均浓度达标,但山东省采暖期SO2仍有超标现象。
3. 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
- SO2和NOX排放:2015年全国SO2排放量降至历史最低值,NOX排放量降低10.9%。
- 汞污染防治:环保部发布了《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涉汞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 协同控制措施:限煤、淘汰黄标车等措施协同减排效果显著,但VOCs、氨排放控制和柴油机颗粒物污染控制需加强。
4. 空气质量管理进展
- 立法: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确立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权利和责任。
- 标准制定:国家出台12项大气相关标准,多个省(市)实施了新的大气相关标准。
- 经济措施:提高排污费收费标准和实施按日连续计罚,促进了减排。
- 空气质量监测: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具备PM2.5等6项指标的监测能力。
- 信息公开:更多省(市)公开了年度工作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报告,增加了信息公开和互动。
5. 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
- 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全国第二、三产业比例下降,但整体偏重,结构调整压力依然较大。2015年,内蒙古、山西、宁夏、贵州、安徽、河北等省份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仍较高。
- 机动车排放:除北京、天津外,其他省份2014年每百人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污染控制压力增大。
6. 主要建议
- 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各省(市)应根据新《大气法》的要求,尽快编制和实施科学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 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通过提高环境标准、加强执法等手段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 加大清洁煤推广和农村建筑节能改造:京津冀区域应加大燃煤散烧治理力度。
- 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空气质量数据查询系统,提高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度。
结论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通过应用“清洁空气管理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为全国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参考,帮助各省(市)更好地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