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更新规划研究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2017年8月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 “城市双修”:强调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来治理城市病和补齐设施短板。
- 用地模式转型:国家对新增用地规模严格控制,要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
- 产业效益提升:通过城市更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宜居环境改善:改善旧城区、旧居住区和旧村庄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适应城市用地转型:适应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的要求,改变用地模式。
- 推动用地集约高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用地集约性。
- 统筹提升宜居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完善城市功能。
- 指导规划编制:为江苏省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指导。
三、研究技术路线
- 基础研究:总结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评估江苏已有工作。
- 规划研究:构建规划方法,统筹更新空间体系,建立实施机制。
- 实证研究:选取江苏省典型案例,探讨更新专项规划、片区规划和单元规划。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一、研究现状
-
概念内涵
- 国外研究:城市更新从“城市重建”、“城市复兴”到“城市再生”,涵盖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提升。
- 国内研究:分为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社区参与三个阶段,强调多元主体参与。
-
内涵特征
- 全球重组下的城市重构:新经济成为城市复兴的主要途径。
- 从企业化城市经营到社区管治:强调社区参与和多元治理。
- 文化力量的推动:利用文化力量进行城市更新。
主要结论
-
城市更新的重要性:
- 通过综合方法实现城市多方面的全面提升。
- 适应城市用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
江苏省城市更新的特点:
- 存在更新系统性不足、可实施性欠佳和技术指导缺乏等问题。
- 通过系统化、标准化和长效化手段,提升城市更新的效果。
-
研究的意义:
- 提供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促进江苏省城市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 为其他地区城市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上述研究,旨在为江苏省城市更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