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二):线上模式:从获客和风控看互金平台入局策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二):线上模式:从获客和风控看互金平台入局策略

2024-11-06袁喆奇、许淼、李灵琇平安证券大***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二):线上模式:从获客和风控看互金平台入局策略

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二) 银行 2024年11月6日 线上模式:从获客和风控看互金平台入局策略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一):于无色处见繁花,细分赛道大浪淘沙*强于大市20240906 证券分析师 袁喆奇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80003 YUANZHEQI052@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许淼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3020012 XUMIAO533@pingan.com.cn 李灵琇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4070021 LILINGXIU785@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摘要:承接上篇系列报告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本 篇报告我们将聚焦于消费金融市场主体线上模式的具体打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线上模式:差异化竞争,监管态势趋严。相比于线下模式而言,线上模式 获客端更强调流量的获取与经营,风控端更注重用户多维度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金融牌照成为影响各市场主体放贷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近年来,监管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监管态势趋严,尤其是针对助贷领域的政策持续完善,一方面关注助贷业务隐性兜底风险问题,一方面持续要求商业银行提升自身业务的独立性,若未来监管进一步关注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模式,机构间利益分配标准的设立或将进一步影响行业助贷业务格局,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或将迎来“破茧成蝶”之路。 核心竞争力:获客策略举足轻重,风控能力行稳致远。互联网消费金融同样分为获客、放贷、风控和贷后管理四大环节,获客端更强调流量获取和转化能力,场景建设更完善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在获客端的优势显而易见。 信贷业务模式上则受限于各参与主体金融牌照的差别,金融牌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展业模式,未来严监管背景下金融牌照的相对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不同于基于传统征信体系的线下风控体系,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更注重用户多维度的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将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纳入风控体系,信息处理维度的科技能力成为影响风控的核心因素。展望未来,互联网巨头间的流量竞争或将直接影响自身以及“依附”平台流量的垂类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获客能力,而强监管背景下金融牌照的特殊性或将在未来的业务竞争中提供差异化优势,自营生态完整、风控能力优异以及金融牌照更为齐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或将更为受益。 深耕细分领域,垂类金融服务提供商各有千秋。目前上市的互联网消费金 融公司大多数是深耕信贷领域的垂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于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度小满金融等依托于母公司平台掌握大量客户流量和场景优势的一线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而言,他们流量获取的范围相对受限,但以奇富、信也、乐信为代表的主要上市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利用在细分市场上多年数据积累和科技能力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仍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例如奇富轻资本业务、信也科技的海外业务拓展以及乐信的场景闭环等特色打法都逐步走上正轨。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宏观经济下行超出预期;(3)竞争加剧拖累企业盈利。 行业报 告 行业深度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一、线上模式百舸争流,监管态势趋严4 1.1互联网金融模式趋于成熟,参与主体日益丰富4 1.2线上线下各有所长,资源禀赋决定展业方式4 1.3严监管趋势延续,精细化监管模式逐步落地5 二、核心竞争力:获客策略举足轻重,风控能力行稳致远7 2.1获客:流量经营决定获客能力,多措并举提升用户粘性7 2.2放贷:自营+助贷多渠道介入,牌照优势突出11 2.3风控: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分析水平影响风控能力14 三、深耕细分领域,垂类金融服务提供商各有千秋18 3.1奇富科技:背靠股东,自营发力,轻资本转型有序推进18 3.2乐信:电商+金融构造消费金融生态,重资本收入贡献占比较高19 3.3信也:P2P平台成功转型,海外业务贡献度提升20 四、风险提示21 图表目录 图表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4 图表2消费金融产业链格局5 图表3有关助贷业务的重要监管文件6 图表4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流量转化及参与方7 图表5以阿里、腾讯、抖音和拼多多为例看互联网金融平台生态体系8 图表6花呗和借呗在消费场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9 图表7花呗服务各类型的区别9 图表8奇富科技获客方式10 图表9乐信业务生态10 图表10乐信主要产品介绍10 图表11东南亚部分地区消费金融监管要求11 图表12信也海外业务交易量11 图表13信也海外业务未偿贷款余额11 图表14互联网消金主要的盈利模式12 图表15助贷业务资金及信息流向13 图表16主要互联网平台直接持股、存在实控人关联关系或穿透后存在持股关系的金融平台14 图表17蚂蚁消金风控决策框架15 图表18征信体系16 图表19度小满金融提供的银行信贷风控整体架构图17 图表20非差异化风险定价的逆向选择可能17 图表21上市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18 图表22奇富科技营收结构变化19 图表23奇富科技贷款结构变化19 图表24奇富科技90天+逾期率变化19 图表25奇富科技复贷率变化19 图表26乐信营收结构变化20 图表27乐信贷款结构变化20 图表28信也营收结构变化20 图表29信也贷款结构变化20 图表30信也海外市场累计注册人数21 图表31信也海外贷款发放量和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1 一、线上模式百舸争流,监管态势趋严 相比于线下模式而言,线上模式获客端更强调流量的获取与经营,风控端更注重用户多维度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金融牌照成为影响各市场主体放贷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近年来,监管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监管态势趋严,尤其是针对助贷领域的政策持续完善,一方面关注助贷业务隐性兜底风险问题,一方面持续要求商业银行提升自身业务的独立性,若未来监管进一步关注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模式,机构间利益分配标准的设立或将进一步影响行业助贷业务格局,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或将迎来“破茧成蝶”之路。 1.1互联网金融模式趋于成熟,参与主体日益丰富 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通常指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和还款全流程的消费金融服务。我国最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或将追溯到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成立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开启了我国线上金融服务模式的先河。从04年支付宝平台正式独立运营以来,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参与者范围逐步扩大,05年开始,腾讯、京东、移动等流量平台开始逐步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我国第一家纯线上贷款平台“拍拍贷”也在07年正式推出。自13年开始,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进一步加速,后续三年间,分期乐、花呗、微信支付、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新兴主体开始进入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以阿里、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非银流量平台在此期间快速入局,通过丰富自身金融牌照的方式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但因为快速发展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道德风险事件,监管自16年开始,明显收紧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审批和监管,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图表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2005- 2012 1997-  2004  1997 2003 20048 2005 /2007 2011 2011 2012 2016 2013- 2015 2016 2016     () 2020   2021 2022 20138 20138 201310 2014 2014 20156 2016360     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平安证券研究所 1.2线上线下各有所长,资源禀赋决定展业方式 对比线上和线下两种业务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最大的不同主要是在于获客、放贷和风控层面。从获客方面来看,线上模式更关注流量的曝光和转化,线上潜在客户范围的边界也远大于线下以网点为基础的定点宣传,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线上获客的方式相比传统金融机构线下展业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所以更强调品牌流量获取和流量转化的能力。放贷方面,由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的是例如消费金融、网络小贷等金融“弱”牌照,资金来源、杠杆率等限制条件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放 贷方式上会更加多样化。风控方面,信息的多维度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个人征信的基础上融入用户行为信息、交易信息和社交信息等信息完善贷前贷中贷后风控体系,多维且多元的信息可以在降低风控难度的基础设上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 图表2消费金融产业链格局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不同底色代表不同参与主体以及不同环节和不同主体主要的展业方式 1.3严监管趋势延续,精细化监管模式逐步落地 互联网消费金融日益严格,尤其针对助贷领域的管理日益完善。一方面过去助贷业务盛行的“保证金模式”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发布之后逐步走向消失,《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没有担保资质的助贷机构也因此被禁止了这种增信和兜底行为,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 或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轻型化的助贷模式同样是监管重点关注领域。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发 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助贷行业划分为10个环节,明确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职责权属。直至今 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制银行等三类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不应该过度依赖合作机构引流或者担保的方式来获取规模增长,直指股份行、城商行和民营银行三类银行的现状。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多与融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增信,互金平台再为融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费用,如果监管新规进一步关注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标准的设立或将进一步影响行业助贷业务格局。 图表3有关助贷业务的重要监管文件 时间 文件名称 文件内容 2017年12月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 2020年7月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将助贷行业划分为10个环节,包括营销获客、身份核验、风控审批、签约、放贷资质、风险分担资质、支付、信息科技、逾期催收、不良资产处置,并要求“不得将上述风险模型的管理职责外包”,“除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合作机构以外,商业银行不得将贷款发放、本息回收、止付等关键环节操作全权委托合作机构执行”。 2021年2月 《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 细化审慎监管要求,强调商业银行的风控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并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 2022年7月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强调商业银行履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应当提高互联网贷款风险管控能力,独立有效开展身份验证、授信审批和合同签订,严格履行贷款调查、风险评估、授信管理、贷款资金监测等主体责任,防范贷款管理“空心化”。 2024年4月 《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制银行等三类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 提出“不应过度依赖合作机构的获的客引流或担保增信来追求互联网贷款业务规模或盈利的短期快速增长”,直指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三类银行的现状 资料来源:国务院官网、原银保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核心竞争力:获客策略举足轻重,风控能力行稳致远 互联网消费金融同样分为获客、放贷、风控和贷后管理四大环节,获客端更强调流量获取和转化能力,场景建设更完善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在获客端的优势显而易见。信贷业务模式上则受限于各参与主体金融牌照的差别,金融牌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展业模式,未来严监管背景下金融牌照的相对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不同于基于传统征信体系的线下风控体系,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更注重用户多维度的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将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纳入风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