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CONTENTS 1.消费者调查2.企业调查3.专家调查 调查结果四 · 1.消费者的营养知识自我认知05 —— 超六成的消费者认为自己营养知识掌握较好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是消费者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渠道六成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对“平衡膳食宝塔”概念很了解超五成的消费者认为自己能较好地理解营养成分表近九成消费者认为“三减”对国人健康很重要近一半的消费者听说过营养健康的相关政策 2.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特征13 —— 近六成消费者认为自己饮食健康只有两成多的消费者食用“三高”食品频率很低超九成的消费者愿意改善饮食健康消费者改善饮食健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城市饮食健康相关信息排名消费者、企业、专家对“三减”态度专家对中国未来公众的营养健康持乐观态度消费者大大低估了家庭厨房的重要性业界期待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 3.营养标签与消费者行为25 —— 近七成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会查看营养标签消费者最关注脂肪含量,忽略了“隐形的盐”营养健康并非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考量 4.食品企业的健康升级27 —— 六成消费者认为当前市场健康食品供应充足企业健康转型意愿强烈,期待政府政策扶持大型企业健康升级行动积极,但产品叫好不叫座的情况较多餐饮业健康转型与专业界预期甚远过去五年,乳制品品类形象变得更健康 调查结论五 · 1.女性和高学历消费者具有较好的营养健康意识和行为2.营养知识越丰富,饮食越健康,越愿意付诸行动3.10城市饮食健康意识,广州排名第一,重庆、成都垫底4.“三减”仍有难度,重点在减盐5.消费者重视“健康自主权”,但低估家庭厨房重要性6.消费者关注营养标签,但忽略了隐形的盐7.消费者食物选择具有惯性,不愿放弃口味偏好8.企业健康升级行动积极,但专家有更高期待 建议六 · 1.主动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2.加强健康食品研发和推广3.加强政策法规支持 调查局限性七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也更加重视。为了解消费者、企业界和专业界对饮食健康和健康食品等的态度、行为、需求等信息,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开展了中国十大城市食品健康发展调查。 本调查对十个城市(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居民进行了在线配额问卷调查,总共回收3001份有效问卷。同时,对28家知名大型食品企业和46位营养健康方面的资深专家进行了定向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发现:(一)超九成消费者认同“三减”的重要性,但其行动意愿受到知识水平的制约,女性和高学历者的健康意识相对较好。(二)消费者重视“健康自主权”,对外部干预存在一定排斥心理,且明显低估了家庭厨房的重要性。(三)虽然减盐是“三减”的头号目标,但消费者食品选择具有惯性,不愿放弃口味偏好,且在选购食品时往往忽略了“隐形的盐”。(四)在被调查的十个城市中,广州的消费者饮食健康度领先,而重庆、成都垫底。(五)企业健康升级行动积极、意愿强,但专业界有更高期待。 建议消费者应主动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加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政府部门也需要充分利用政策扶植、法规标准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等激励工具,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企业更积极地进行产品健康升级。 Page /02Page /02 调查背景和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实施“三减三健”专项活动,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认知,倡导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健康中国行动”更进一步,诸多指标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并对社会公布,政策推动力度空前。 《健康中国行动》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和合理膳食行动在十五个专项行动中居前,足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减”为代表的膳食营养宣教和干预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地方政府落实上述文件的重要抓手。但目前政府、食品(包括饮料)行业、专家和消费者在“怎么看”到“怎么办”的各层面均存在较多分歧。这些现象可能影响未来相关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不利于发挥社会共治的合力。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以数据说话”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此科信中心开展了本次调研。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研不同相关方的态度、行为、需求等信息,推动各方形成共识,促进未来食品产业的良性发展。 Page /02Page /0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消费者群体、企业群体和专家群体。 消费者调查 我们以4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排名靠前的6个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为样本城市,对常住消费者进行在线配额问卷调查,配额标准参照各城市常住人口结构设置。每城市消费者样本量为300-301人,总样本量为3001人。 企业调查 对食品(包括饮料)企业的调查以知名大型食品企业为对象,由法规、市场、技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线上答卷形式完成。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份。 专家调查 对专家的调查对象以具有高级职称的营养专家为主,通过线上答卷形式完成。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份。 Page /04 调查结果 消费者的营养知识自我认知 01 超六成的消费者认为自己营养知识掌握较好 调查发现,63.3%的消费者认为自己营养知识掌握较好(很充分和比较充分),但只有8.7%的专家认为消费者掌握的营养知识比较充分,半数以上专家认为消费者营养知识缺乏。消费者营养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很显然他们的自我评价是高估的。 63.3%消费者认为自己营养知识掌握较好 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是消费者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渠道 您的营养知识主要获取渠道是什么? 从上图可知,消费者获取营养知识的渠道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方式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其次新闻门户或者资讯网站。可见,手机和互联网是消费者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渠道,年龄较大的群体(50岁以上)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群体,从商场超市获取的营养知识相对更多一些(P<0.05)。 不同年龄段人群获取营养知识渠道区别 本次调查还发现,近三分之二的中国消费者苦恼于营养建议经常改变,不知道该相信哪种说法。因此,我们建议官方机构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个渠道进行营养知识的传播,面对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和老年人的科普,还要重视商场超市这一渠道。 六成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对“平衡膳食宝塔”概念很了解 63.6%消费者认为自己对“平衡膳食宝塔”很了解(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交叉分析发现,女性比男性认知率高(P<0.05);从年龄看,认知率最高的是30-39岁的中年人(P<0.05);高中及以上学历对“平衡膳食宝塔”概念的认知率也较高(P<0.05)。 将10个城市按照对“平衡膳食宝塔”概念的认知率进行排名,排名前三的是北京、广州、杭州,上海、成都、重庆低于平均水平。此外,分析还发现,消费者认知率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比如上海GDP排名全国第一,但是消费者的认知率排在倒数第3位。 Page /09 超五成的消费者认为自己能较好地理解营养成分表 总体来说,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59.1%)认为自己能较好地理解营养成分表的信息(完全理解和基本理解)。这与前文中消费者的营养知识自我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近九成消费者认为“三减”对国人健康很重要 高达89.2%的受访者认为“三减”对国人健康很重要(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60岁以上人群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认同度更高(P<0.05);学历越高,认同度也越高(P<0.05)。 近一半的消费者听说过营养健康的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调查结果显示,这三个政策的知晓率分别是55.0%、47.8%、46.9%。这说明,三个文件的宣传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知晓率只有一半左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您听说过下列哪些政策/规划/文件? 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特征02 本次调查中发现,高达80%的消费者认为是否遵循健康饮食是自己的选择。59.9%的消费者认为“我的饮食虽不完美,但是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健康”,58.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饮食健康(非常健康和比较健康)。相对于别的年龄段,60岁以上人群认为自己饮食健康的比例更高(P<0.05)。自我认知可能会影响其饮食改变的意愿和行为,消费者的“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是营养宣教的挑战之一。 只有两成多的消费者食用“三高”食品频率很低 消费者食用“三高”食品的频率 与“三减”概念对应,“三高”指高盐、高油、高糖食品。调查发现,经常吃的消费者有25%,有时候吃的消费者有52.9%,很少吃或者几乎不吃“三高”食品的消费者只有22.1%。 选择“三高”食品的原因 本次调研发现,“经常在外吃饭,餐厅提供的选择有限”是消费者选择“三高”食品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是“‘三高’食物更易买到”和 “食堂选择有限”。可见,在餐饮环节提供更多健康选择是主要努力方向,而在零售环节需要提高健康食品的可及性。此外,79.2%的消费者认为健康食品比不健康食品更贵,这说明在支付能力范围内,消费者很可能为更健康的食品买单。 超九成的消费者愿意改善饮食健康 结果显示,有92.2%的消费者希望改变饮食(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希望变得更健康。交互分析发现,掌握营养知识越充分的消费者,改善意愿更强烈(P<0.05)。可见,营养知识赋能是改变饮食健康意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说明,营养健康意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即最需要改善的人,改善意愿最低。 92.2%消费者希望改变饮食变得健康 和1年前相比,现在的饮食状况有什么变化? 和1年前相比,不同性别的人群现在的饮食状况有什么变化? 与一年前相比,有75.0%的消费者认为饮食状况有改善(明显更健康和稍微更健康),仅有3.8%的消费者认为变得更差。女性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消费者自评饮食变得更健康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50-7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自评变得更健康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这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的饮食健康自我评价已经较高。 在未来一年,倾向于调整自己饮食习惯的消费者的比例高达89.6%(肯定会和可能会)。男性和女性均有调整意愿,无差别(P>0.05);学历越高的,越有倾向调整(P<0.05)。 不同学历人群在未来一年内是否会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调整饮食习惯意愿与健康自评和改善饮食健康明显存在相互影响,越是认为吃得健康的消费者,越愿意改善饮食健康,调整饮食习惯(P<0.05)。而且,营养知识掌握越充分的,调整饮食习惯意愿越高(P<0.05)。 消费者改善饮食健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消费者选择来改善饮食健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饮食、营养和运动等。其中,减少脂肪和盐摄入是消费者最看重的方式,其次是增加运动量。但通过对消费者自画像分析发现,实际行为也许与认知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比如经常运动(每周4次以上)的消费者只有18.5%。 消费者运动频次 城市饮食健康相关信息排名 对10个城市饮食健康度进行排名,排在前三位的是广州、武汉、杭州,排名靠后的是上海、重庆、成都。总体来看,10个城市的饮食健康自评均未超过70%,排名最后的成都市不到50%,需要格外关注。 饮食健康自评排名 中国十大城市健康度排名 改善饮食健康意愿和调整饮食习惯意愿 10个城市饮食健康相关排名 将10个城市消费者数据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吃在广州”实至名归。广州消费者不仅“平衡膳食宝塔”认知率高,而且非常重视饮食健康,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