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亚开行]:东亚老年人的福祉:中国、日本和大韩民国(英)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东亚老年人的福祉:中国、日本和大韩民国(英)

文化传媒2024-10-01亚开行J***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东亚老年人的福祉:中国、日本和大韩民国(英)

池村英彦、雷晓燕、李春熙、李真国、阿尔伯特公园、泽田康行 NO .7 4 5亚 行经济 20 24 年10 月工 作亚洲发展银行纸 亚行经济工作论文系列 东亚老年人的福祉: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和大韩民国 池村英彦、雷晓燕、李春熙、李真国、阿尔伯特公园、泽田康行 亚行经济工作论文系列 本研究旨在征集意见并促进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问题的讨论。作者的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亚洲开发银行 (ADB)及其理事会或其所代表政府的立场和政策。 第745号,2024年10月 伊势和彦(ichimura@arizona.edu,ichimura@e.u -tokyo.ac.jp)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东京大学的教授。雷小燕(xylei@nsd.pku.edu.cn)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李植熙(chullee@snu.ac.kr)是首尔国立大学的教授。李锦酷(jinkookl@usc.edu)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帕克·阿尔伯特(afpark@adb.org)是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发展影响部门的首席经济学家兼总干事。早田康之(sawada@e.u-tokyo.ac.jp)是东京大学的教授。 亚洲发展银行 知识共享署名3.0IGO许可证(CCBY3.0IGO) ©2024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大道6号,曼达卢永市,1550年马尼拉,菲律宾电话+63286324444;传真+632 86362444www.adb.org 保留部分权利。出版于2024年。 ISSN2313-6537(打印),2313-6545(PD F)出版物库存编号WPS240470-2DOI:http://dx.doi.org/10.22617/WPS240470-2 本出版物中的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亚洲开发银行(ADB)或其董事会或其所代表政府的观点和政策。 亚洲开发银行不对本出版物中包含的数据准确性负责,并对由于使用这些数据而产生的任何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提及特定公司或制造商的产品不应视为这些公司或产品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的推荐或认可,而不推荐类似性质但未提及的其他公司或产品。 在本文件中提及任何特定领土或地理区域的指定或参考,亚行并不意图对任何领土或区域的法律或其他地位作出判断。 这份出版物采用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3.0IGO许可协议(CCBY3.0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igo/。使用本出版物的内容,您同意受该许可协议条款的约束。关于引用、翻译、改编和权限的问题,请阅读https://www.adb.org/terms-use#openaccess中的相关规定和使用条款。 本CC许可不适用于本出版物中的非ADB版权材料。如材料归另一来源所有,请联系该来源的版权拥有者或出版商以获得复制许可。亚洲开发银行不对您使用材料而产生的任何索赔承担法律责任。 请就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评论联系pubsmarketing@adb.org,或如果您希望获得超出这些条款许可范围的内容版权授权,或获得使用ADB标志的权限,请联系pubsmarketing@adb.org。 亚行出版物的更正见http://www.adb.org/publications/corrigenda。 注:在本出版物中,“$”表示美国美元。亚行认可“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韩国”和“南韩”为大韩民国。 摘要 东亚正经历快速的人口转变和“超级老龄化”。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和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东亚各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老年依赖比均在上升,特别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在本文中,我们使用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日本老龄化与退休研究(JSTAR)和韩国老龄化纵向研究(KLoSA)的可比微观数据,实证考察这三个国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具体而言,我们以抑郁症状量表作为生活状况的衡量标准,并估计了四大类因素——人口统计学、经济 、家庭社会关系和健康——的影响。分解和模拟分析表明,尽管大部分国家间平均抑郁率差异可以归因于三个国家老年人口特征的不同,但仍存在无法解释的显著差异。特别是,在考虑了众多因素后,韩国老年人的抑郁概率仍然高于中国或日本。 关键词:老龄化,幸福感,抑郁,自杀,面板数据D1,I3,J14JEL代码: 本研究作为“向社会保障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迈进:老龄化的新经济学”项目的一部分,在经济、贸易和工业研究所(RIETI)开展。作者感谢AikoKikkawaTakenaka及其他参加日本经济评论特辑会议和RIETI讨论论文研讨会的参与者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通讯:李金国(jinkook.lee@usc.edu I.Introduction 东亚正经历快速的人口转变和“超级老龄化”。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和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东亚各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老年依赖比正在上升,尤其在中国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日本和大韩民国(简称韩国)等国家(图表1至4)。尽管这三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规模、阶段和速度上存在巨大差异(图表5),但它们的人口趋势非常相似。这些国家还共享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孝道,这种传统在新兴的个人主义和子女工作地点与父母居住地分离的趋势下受到了挑战 。虽然三代同堂家庭(包括三代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或成年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被认为是孝道的理想实现形式,但成年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的比例仍在下降。然而,在像中国和韩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尚不成熟,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收入支持,这引发了随着孝道价值下降,老年人是否能获得足够支持的疑问。 尽管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几个指标,如幸福指数和自杀率,表明三个国家的老年群体福祉并不一定稳固。中国在2013年的世界幸福报告中排名第93位,日本排名第43位,韩国则排名第41位,在156个国家中位列最幸福国家的行列。根据2023年的世界幸福报告,韩国和日本的排名相对稳定,分别为第57位和第47位,而中国的排名有所提升,达到第64位(基于137个国家)。韩国的自杀率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最高,每10万人中有32人,其次是日本,每10万人中有21.7人,远高于美国的12.3人(OECD2015)。在图6中,我们报告了这三个国家随时间变化的自杀率,包括总人口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据。数据显示,这三个国家的老年人自杀率普遍高于总体人口的自杀率,差距最大的是韩国,其次是中国和日本。在2000年代期间,韩国老年人的自杀率非常高(通常超过每10万人60人),而在中国的自杀率较低(少于每10万人30人 ),日本的情况也类似。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趋势有所不同。在韩国,2000年代老年人的自杀率与1990年代相比显著上升。日本在20世纪末金融危机后出现自杀率激增,并且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Sawada,Ueda,andMatsubayashi)。 2017年)。中国也在21世纪初看到了老年人自杀率的轻微下降。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村地区的自杀率远高于城市地区(图7)。在老年人中,农村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近30人自杀,而城市地区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约15人自杀。尽管有这些事实和丰富的关于自杀的研究,近期的经验研究表明,在总体水平上,自杀与衡量福祉之间缺乏强烈的相关性(Case和Deaton,2 015,2020;Chen等,2012)。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日本老龄化与退休研究(JSTAR )和韩国老龄化纵向研究(KLoSA)这三个具有可比性的微观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中国、日本和韩国老年人的福祉状况。这些调查旨在为跨国分析提供可比较的数据。通过使用harmonized数据,我们进行并行分析以考察老年人的福祉及其相关因素。具体而言,我们采用抑郁症状量表作为福祉指标,并估计四个广泛类别——人口统计学、经济、家庭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II.先验文学 人们对评估主观幸福感以监测社会进步和评价政策的兴趣日益增加(Stiglitz,Sen,andFitoussi2009;DeNeveetal.2018)。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随年龄和国家而异(Deaton2008),这表明可能存在可修改的环境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利用国际协调一致的纵向数据,我们探讨了哪些因素可能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国家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所贡献。 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SWB)随年龄变化的方式并不一致。德顿(2007)提供了一个经济框架来解释这种关系。通过将SWB定义为即时效用(而非永久效用),SWB可以随年龄变化。具体而言,他提出SWB会呈现“倒U型曲线”,最初随着人们积累人力资本、自我认知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而上升——学会快乐,然后由于健康或经济原因导致享受能力随年龄下降而最终下降。 相反,大多数心理学家并不支持这一假设,而社会情感选择理论则认为,通过成功的适应,SWB(主观幸福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Diener等,1999;Hendrie等,2006)。Carstensen(1995)解释了这种正向关系为: 随着人们进入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剩下的时间,并且这种对生命即将结束的认识可能会促使老年人更加关注如何使剩余的经历尽可能愉快。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实证经济学文献大多得出了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呈U形关系的结论(Frijters和Beatton在2012年以及Blanchflower在2021年的综述中指出这一点)。这一结论是从控制了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等协变量后的回归模型中显著的年龄和年龄平方系数得出的。无论是是否控制协变量,年龄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都值得关注。从政策角度来看,了解年轻人或老年人的幸福感平均而言与中年人相比如何非常重要。此外,还需要理解除了年龄之外,其他因素如何影响幸福感。这将有助于了解成功老化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在何种条件下幸福感可以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跨国幸福感差异的相关文献大多受到了埃塞尔林(1974)的影响。在该研究中,他并未发现社会收入水平与平均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然而,在同一国内部,个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其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位置。最近,迪顿(2008)提供了相反的证据,他指出,如果考虑更多按经济发展水平排列的国家范围,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正向关联再次出现。类似的结果也被迪特拉、麦克卢尔和奥斯瓦尔德(2003)的研究所发现。 跨国之间年龄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差异尚未得到明确的研究关注,尽管考虑到影响老年人福祉的制度差异(如老年养老金制度和健康保险),这些差异预计会相当显著。虽然跨国比较不是研究的明确目标,但仍有一些研究使用了德国和英国的数据来探讨这一关系(例如,Baird、Lucas和Donnellan(2010),Wunder等人(2009)),而其他研究人员则使用相同数据但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例如,Clark(2007),Gwozdz和Sousa-Poza(2010))。 总结而言,先前的研究表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SWB)的关系可能因国家而异(Blanchflower2021,OshioandShimizutani2024)。对于美国,Easterlin(2006)在控制出生年份哑变量后 ,观察到从18岁到89岁的倒U型关系。对于英国,Clark(2007)在控制出生年份效应后,发现从16岁到64岁的U型关系。使用相同的数据但考察更广泛的年龄范围(从16岁到91岁),Wunder等人 al.(2009)和Baird、Lucas和Donnellan(2010)发现了晚些时候✁第二个转折点。对于中国(PRC),Lei等人(2015)发现从16岁到76岁✁U型关系,并通过四个逐步控制基本人口统计学 、健康状况、经济和社会网络变量✁模型进行验证。相比之下,来自韩国(ROK)✁数据通常揭示年龄与幸福感之间✁负相关关系(Oh等人,2012)。在日本,根据所使用✁数据集和分析方法✁不同,既存在U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