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低碳服务区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
立项背景
该标准由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提出,并由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负责起草。标准旨在规范和评价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碳排放,以支持绿色低碳交通高质量发展。该标准得到了包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特大型电力集团的支持。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
碳排放核算方法:
- 排放因子法:适用于计算服务区的各种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
- 质量平衡法:通过平衡输入和输出来计算碳排放。
- 实测法:直接测量碳排放量。
-
碳排放控制指标:
- 人均GDP
- 车均能耗
- 交通运输强度
- 综合周转量
- 公路周转量比重
-
碳排放边界:
- 服务区建筑及基础设施(照明系统、暖通系统等)
- 运维运转装置、各类交通工具、相关人员直接碳排放
- 所消耗能源的碳排放折算
-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电”
- 服务区内的绿植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
-
碳排放计算公式:
[
\begin{aligned}
&EADEF = \sum_{i,j} E_i N_{ij} f_{ij} \
&EADEF = E_i N_{ij} f_{ij} \
&EADEF = E_i N_{ij} f_{ij} \
&EADEF = E_i N_{ij} f_{ij}
\end{aligned}
]
-
低碳评价指标体系:
- 直接碳排放量
- 间接碳排放
- 绿植碳汇碳减排量
- 可再生能源绿电碳减排量
- 碳减排率、碳抵消率
- 碳排放因子数据
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 碳排放核算与评价:精确规范核算和评价碳排放,是绿色低(零)碳服务区的核心环节。
- 标准的应用:通过标准推动绿色交通重点领域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碳排放控制: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终端用能设备节能减排、能源实时监测、零碳智慧管控等措施,实现服务区100%“绿电”供应和“电中和”运营。
时间安排
- 2023年4月:完成立项申请
- 2023年7月:确定评测实验室和核心参编厂家,成立编制组并召开启动会
- 2023年6月:完成标准草案,开展摸底评测
- 2024年9月:输出征求意见稿,挂网征求意见
- 2024年6月:完成标准送审、发布
参编单位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以上为高速公路低碳服务区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数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