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央行ETF入市启示:“反攻”继 续“奏”,科技继续“舞”20241022_导读 2024年10月22日20:49 关键词 央行ETF日本宽松政策风险偏好股市通缩投资回购估值经济数据海外风险流动性外资科技消费安倍经济盈利能力回报率经济增速 全文摘要 中国央行通过5000亿、3000亿操作等手段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旨在改善市场流动性、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并提升居民现金流和消费意愿。预计短期内市场将有反复,但逢低买入科技板块被建议。央行的降准降息举措超出市场预期,表明了持续宽松的政策方向,预期未来一个季度市场将迎来边际改善。经济趋势性反转需关注盈利变化和财政政策影响,同时,美国硬投入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及中国出口持续下降问题值得关注。内需修复和外需稳定对市场乐观情绪重要,需关注海外风险和金属市场策略。推荐中小盘股及科技、消费方向,强调估值筛选的重要性。对比2010年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当前中国政策可能更注重长期效应和结构改革。日本央行的政策虽导致金融机构购买权益资产量上升,但居民和企业对经济的悲观情绪导致资金更多流向海外市场。中国央行通过间接工具影响市场,强调市场主线方向对增量资金的影响。未来,重视科技领域,偏好中小盘、低估值及回购股票,特别推荐TMT领域和国防军工、医药生物等板块。 章节速览 ●00:00中国央行货币宽松政策对市场影响深度分析 分析当前中国央行通过5000亿、3000亿操作等手段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旨在改善市场流动性、支持地方政府和 企业,以及提升居民现金流和消费意愿。预计短期内市场将有反复,但建议逢低买入,强调科技板块的重要性。同时,央行的降准降息举措超出市场预期,表明了持续宽松的政策方向,预期未来一个季度市场将迎来边际改善。 ●04:35关注财政政策及海外经济对国内影响 讨论了经济趋势性反转的条件,强调盈利变化的重要性以及财政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分析了美国硬投入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指出中国出口持续下降的问题,并对美国经济数据的积极表现给予关注。强调内需修复和外需稳定对于市场乐观情绪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关注海外风险和铜等金属市场的策略。最后,重点推荐中小盘股及科技、消费方向,强调估值筛选的重要性。 ●09:012010年日本央行入市与当前新货币工具的比较及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 2010年,日本央行实施全面货币宽松政策,包括购买ETF等,旨在应对通缩和出口下滑问题,但效果有限,主要 因经济持续下行。当前,中国也有类似行动,面临相似经济挑战。不同的是,当前的政策可能更注重长期效应和结构改革,而非仅仅短期刺激。这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虽然短期内可能提振股价,但若经济基本面不改善,市场持续性仍存疑。此比较对理解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和局限性具有启示作用。 ●12:32日本央行入市规模持续扩大及其影响 日本央行入市规模从最初的4500亿逐渐增加到2015年的6万亿,进一步在2021年达到12万亿,远超政策制定的25倍目标。范围扩大,从日均225和追踪指数,到包括JKJKX400指数和投资物资与人力资本的ETF,这些举措导致金融机构购买权益资产的量趋势上升,同时居民和企业持仓趋势性下降。这反映出居民和企业对国内经济的悲观情绪导致资金更多流向海外市场,而外资流入量显著增加,特别是被动型外资ETF的大幅流入。 ●17:11安倍经济学后外资流入日本市场的趋势 安倍经济学推出后,日本经济基本面改善,外资主动型基金开始明显流入,推动日本股市走出区域性潮流。这一时期,EPS增长与中证指数呈现强正相关,表明长期趋势性潮流由盈利贡献驱动,而非估值贡献。尽管日本试图通过改革保持财富效应,但企业偏好海外需求,通胀目标未达,以及居民收入和支出水平下降,限制了内需增长,未能形成财富效应和内需的正向循环。 ●21:11中国央行货币工具与市场影响分析 讨论了中国央行在金融市场的角色和操作方式,强调了通过金融机构而非直接入市进行货币投放的策略,展示了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和央票发行等工具间接影响市场的过程。此外,强调了这种操作方式如何作为一种加速器作用于市场,根据市场表现调整政策方向,而非直接承担风险。 ●23:34形象逻辑与经济影响分析 讨论了两个不同的形象逻辑影响,一是花形象的影响,被看作是核心影响因素之一,与国内经济减速化便利和再回购相关。另一部分则集中于互换便利和再贷款,强调这些政策没有限制去追踪股市,以回报率作为核心考量。此外,还提到,市场主线方向可能反向影响增量资金,而增量资金会根据回报率选择投资方向,而非被特定引 导。 ●25:27科技主线将受增量资金推动 市场风格偏向科技,未来增量资金可能进一步加强科技主线,促使市场向强者更强的方向发展。与日本央行入市不同,当前市场更像是加速上涨,受市场主线影响,而非决定市场趋势。从日本经验来看,盈利数据的向好和经济前景的乐观是推动市场持续上涨的关键。因此,重视科技领域,可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27:12精选成长股及消费板块投资策略 在投资配置上,强调重视分母端的弹性与成长性,偏好中小盘、超跌、低估值及回购股票,同时关注并购预期。特别推荐TMT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以及国防军工、医药生物等板块。强调成长性优先,看好无人驾驶、低空飞行等未来技术发展。消费领域中,重点关注医美及服务类股,尤其是业绩亮眼的医美公司和消费服务,这与市场传言的假期延长等消息面催化有关。 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海外市场的风险是否正在缓和,这对国内市场有何影响? 发言人答: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如初次申请失业人数和核心零售数据表现良好,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亦显示出总体经济状况好于市场预期,这有利于缓解海外风险并避免压缩资产端。内需修复与外需稳定将共同支撑市场乐观情绪,形成对反弹行情的明显支撑。 发言人问:对于未来一个季度的整体市场展望如何? 发言人答:我们对整体市场持乐观态度,但仍需持续关注海外风险是否逐步升级。估值修复和风险控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在未来季度中,我们将特别重视估值筛选,关注中小盘股(尤其是中证一千为主,不包括微盘股)以及超跌、低估值、回购意愿强和有重组并购预期的股票,同时看好科技、成长和消费方向,其中科技方向为重点关注领域。 发言人问:2010年日本央行入市购买ETF的背景和特征是什么?日本央行入市的目标和效果如何?发言人答:当时日本央行入市购买ETF的背景是面临国内通缩和海外出口下滑萎缩的压力,日元升值对出口造成冲击,同时国内薪资就业也出现下滑。作为整体货币宽松政策的一部分,央行推出了规模高达35万亿日元的全面宽松计划,购买ETF只是其中一部分。初期购买规模为4500亿至1500亿日元,并主要购买股票ETF和不动产信托,对股价产生了一定的短期上涨影响。日本央行的目标是压低长端利率,并通过购债等一揽子政策降低股票的风险溢价,提升风险偏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些目标,但对整体市场的拉动效果并不持久,不足以支撑股市持续上涨。 发言人问:日本央行入市的规模和范围有何变化? 发言人答:日本央行入市的规模在持续扩大,从最初的4500亿日元增长至2021年的12万亿日元,远远超过政策周期制定的25倍。同时,购买范围也在扩大,从追踪日均225指数和ofset指数扩展 至JKJKX400指数以及其他权益资产。 发言人问:当时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购买行为有何特点? 发言人答:散户投资者并未明显跟进日本央行的购债计划,而机构投资者购买量占比明显超过居民。居民持仓呈现趋势性下降,主要是由于居民和企业对国内经济持悲观态度,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海外市场。 发言人问:外资投资者在日本央行入市期间的资金流动趋势是怎样的? 发言人答:外资投资者与日本央行流动性投放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外资呈持续流入态势,尤其在2012年安倍经济学推出后,随着基本面改善、公司治理加强以及股东回报率提高,外资流入更为显著。 发言人问:日本股市走牛的背景是什么? 发言人答:日本股市走牛并非由于日本央行直接购买股票,而是在安倍改革后,整体基本面呈现缺陷改善的趋势,这吸引了外资主动型基金大量流入,从而推动了股价上涨。 发言人问:日本EPS增长速度与中证指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发言人答:当时日本EPS的增长速度与整个中证指数呈非常强的正相关性,盈利贡献是推动市场走出趋势性潮流的基础,而非估值贡献。 发言人问:日本当年希望实现的财富效益和内需正向循环是否成功? 发言人答:遗憾的是,日本当年未能成功维持财富效益以形成内需正向循环。原因在于企业普遍认为海外需求优 于国内需求,长期存在悲观情绪未得到流转。发言人问:日本的通胀水平情况如何? 发言人答:日本长期通胀水平低迷,除了2014年消费税上调导致下游通胀短暂突破2%以上外,其他时间未能持续突破2%,实际通胀率大约在0.7%左右,远低于其设定的通胀目标,同时居民收入和支出呈现趋势性下降,这限制了内需和财富效应形成正向循环。 发言人问:中国对日本央行购买ETF的影响是怎样的?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有何特点?发言人答:中国方面并未采取直接下场购买ETF的方式,而是通过货币互换便利和再贷款等新工具间接影响市场,与日本央行直接入市购买ETF的方式有所不同。中国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加速器的作用,当市场行情向好时会形成加速上涨的效果;而互换便利和再贷款政策没有对追踪股指数成分进行限制,以回报率为核心考量因素,这与日本当年无范围限制且不计回报率的购买方式存在显著区别。 发言人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配置投资组合? 发言人答:在当前阶段,配置上应重视分母端弹性,如中小盘、超跌、低估值、回购、并购预期等股票,并结合分子端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首选成长板块,如TMT(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国防军工、医药生物等。消费类中,医美和社服由于政策催化和业绩亮眼,是重点推荐的领域。此外,白酒、轻功等板块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