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3)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编辑说明 《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3)》分为综述、正文、展望、附录四个部分。其中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客观呈现2023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点。 第二章至第七章具体回顾北京市2023年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包含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老年健康、银发经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京津冀为老服务协同发展六个方面。 本报告相关概念和数据说明如下: 1.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本概念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版)中的界定标准。 2.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中,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数据由市统计局提供,户籍老年人口60至99岁数据为市公安局人口监测系统2023年底时点数据,100岁及以上人口数据来源于市民政局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统计系统;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第二至七章内容及数据主要由市委老干部局、市教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北京金融监管局、市医保局、市中医药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团市委、市残联、市妇联、市科协、市公园管理中心、市交通委、市老龄协会等市老龄委成员单位提供。 4.本报告中的数据结点均为2023年底。 目录 综述4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8 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8 二、老年抚养比提高较快18 三、高龄化趋势显著21 第二章老年社会保障体系26 一、社会保险体系26 二、老年人社会福利28 三、社会救助28 第三章养老服务体系31 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31 二、机构养老服务34 三、养老服务保障机制35 第四章老年健康支撑体系38 一、老年医疗环境38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40 三、医养结合42 四、中医药健康养老43 五、老年医学人才培养46 第五章银发经济47 一、老年用品和相关服务供给47 二、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48 三、老年康复辅助器具研发与供给服务48 四、养老金融服务49 五、“养老+行业”融合发展50 第六章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51 一、老年宜居环境51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53 三、老年人权益保护57 四、智慧助老服务58 五、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59 第七章京津冀为老服务协同发展61 一、养老事业协同61 二、养老产业协同62 三、健康服务协同63 展望64 附录66 2023年北京市部分老龄政策文件66 综述 2023年,北京市老龄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新时代首都发展。 整体来看,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取得八大成效: 老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等部门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助餐、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失能失智照护服务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配套政策,形成“1+6”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同时,规范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全方位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保障水平。老年人福利政策更加细化,京津冀为老服务协同发展常态化机制不断健全,指引全市老龄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老年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全市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约441万户。持续发展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逐步健全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石景山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 42.79万人,为符合护理条件的4503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了专业照护服务支持。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将养老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积极构建 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养老服务供给网络,打造全市首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助餐点243家,累计建成 1772家;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5702张,累计建成并运营约2.1万张;全市已 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498家、养老照料中心301家;全市养老机构571 家,床位11.2万张。在城六区复制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累计签约长 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813单。出台实施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以院统站带点”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连续两年将老年护理中心和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列入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推动西城区广外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转 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增加老年护理床位220张;推动昌平区沙河医院等6家医 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增加安宁疗护床位300张,累计72家医疗机构 设置了安宁疗护床位,开放安宁疗护床位1169张。全市建立家庭医生团队6750 个,累计签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261.9万人。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 构创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分别累计达标创建595家、341家。朝阳区、海淀区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国投健康养老照料中心、海淀区学院路优护万家养老照料中心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截至2023年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总数为 217家,床位总数13.07万张,其中,两证齐全的205家,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 服务的养老机构12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1298对,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智慧养老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民政局上线“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作为全市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市养老服务信息一点就看、特色养老服务一查就有、区域协作一同发展、养老服务一体监管等功能,并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制式养老服务合同网签,2023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累计网签3.4万余份合同。上线“京彩时光”信息平台,与“志愿北京”实现信息共享。推进就医全流程数字化,打造“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务”模块,建成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成互联网医院71家。推动建设智慧助老应用场景与示范,拓展扫码打车覆盖面,推进智慧旅游地图建设,开展“智慧助老·我教老人用手机”专项行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西城区升级全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2.0版,实现老年人口分布、服务资源分布、养老服务开展情况等一网管全域。经开区发布全市首个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包括“智慧养老健康监测场景”,并运行“经开区数字化养老助餐服务平台”,覆盖1.7万常住老年人,各助餐点累计服务300万人次。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东河沿社区等32个社区 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累计有93个社区入选。西城区小马厂 西社区等7个社区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试点。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 程,全年新开工355个小区、新完工183个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年内新开工1043 部,完工693部,全市累计加装电梯3550部,3.2万余名老年人出行受益。积极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拓展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4300多个老年学校,其中市级老年大学5个、区级老年大学36个、街乡级老年 学校250个、村社级老年教学点4007个、其他老年教育机构30余个。印发《北京市志愿服务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制定《北京市志愿服务协议书(示范文本)》,规范志愿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老党员先锋队建设,打造“时代先锋·京彩有我”品牌,在全市推选出首批27支品牌队伍。连续13年在全市开展“孝星”“孝顺 榜样”命名活动,2023年命名10名北京市“孝顺榜样”和54名“孝顺之星”。 连续10年开展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把孝亲敬老类型的最美家庭作为寻找重点,从市级层面挖掘“首都最美家庭”3000余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更加聚焦。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法律宣讲上千场,覆盖500余万人次。建立老年维权热线联动机制,全年接听老年人法律咨询电话上万人次。认真办理涉老信访和建议,推动养老助餐、老年人出行、居家上门医疗服务等工作落实改善。多元化解涉老矛盾纠纷,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做好涉老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帮助老年人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上万件。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对养老服务、金融理财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对重大养老诈骗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将全链条打击整治、“一案多查”、追赃挽损落实到底,起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多渠道提供援助帮扶,将老年人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列入公共法律服务专项计划,全年服务千余件,减免费用超百万元。市老龄协会组织律师、社工师及公益与志愿力量,为困境老年人提供法律帮扶115件。重点面向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帮助解决其 因民事行为能力丧失带来的委托代理与监护问题,签约服务100多户家庭,提供 服务1800余人次。 京津冀为老服务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建立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专题工作组机制,三地民政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行动方案》 《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加快推进三地养老项目、政策、人才、医养、区域、行业“六个协同”,全力打造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示范区。在北京养老服务网设置“京津冀养老”板块,实现三地优质养老服务信息资源实时发布、同步共享。北京养老服务网及小程序展示津冀优质养老机构41家、优质养老项目27个。推进京津冀老年健康服务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京津 冀老年人就医环境,累计建设京津冀医联体40个。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 2023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2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30.2%,首次突破30%。高龄化趋势显著,近十年全市户籍高龄老年人增加13.2万人。区域老龄化程度差异显著,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户籍老年人口及户籍高龄人口排在前三位,近五年海淀区高龄人口占户籍老年人口的比重保持在第一位。 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一)常住老年人口增速高于常住人口1 常住老年人口总量 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5.8万人,其中: 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与2022年底相 比,增加29.7万人,增长6.4%,增速高于常住人口6.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346.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9%;与2022年底相比,增加16.8万人,增长5.1%。 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6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1%。具体见图1-1、图 1-2。 12023年常住人口有关数据为全国统一组织开展的202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调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1月1日零时. 图1-12019-2023年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情况 图1-22019-2023年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增长情况 常住老年人口年龄构成在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 60~69岁常住人口为285.7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57.7%; 70~79岁常住人口为141.6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28.6%; 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67.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7%。具体见图1-3。 图1-32023年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年龄分布情况 (二)户籍老年人口增速连续10年高于同期户籍人口增速 户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