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粮安天下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20241016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粮安天下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20241016

2024-10-16未知机构单***
粮安天下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20241016

粮安天下: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20241016_导读 2024年10月17日07:11 关键词 粮食安全可持续未来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食品安全地缘政治极端气候联合国非洲农业合作粮食产量超级稻新品种育种仓储现代化国际合作全球饥饿问题农民玉米 章节速览 ●00:00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未来 ●05:54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影响粮食安全。地缘政治和全球化退潮加剧了粮食市场的不稳定,尤其是当粮食被用作政治工具时,给依赖进口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此外,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当使用也影响了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粮安天下: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20241016_导读 2024年10月17日07:11 关键词 粮食安全可持续未来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食品安全地缘政治极端气候联合国非洲农业合作粮食产量超级稻新品种育种仓储现代化国际合作全球饥饿问题农民玉米 章节速览 ●00:00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未来 ●05:54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影响粮食安全。地缘政治和全球化退潮加剧了粮食市场的不稳定,尤其是当粮食被用作政治工具时,给依赖进口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此外,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当使用也影响了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为应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需加强合作,通过联合国等平台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和贸易平衡,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12:47中国加强国际农业合作提升粮食安全 在提高粮食安全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尤其在非洲地区,中国提供了农业技术和经验支持,帮助当地提高生产力。中国通过派遣专家教授到非洲,传授包括蔬菜种植技术和超级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从而降低了非洲国家的蔬菜价格,提升了当地粮食供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此外,中国的蔬菜生产技术,如暖棚技术,也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促进了全球粮食生产的进步。 ●17:55中国粮食储备措施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在提高粮食储备能力方面,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增强效率和安全性,包括仓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这些措施旨在解决丰收后粮食价格下降和后期粮食短缺的问题,防止出现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1:48中国粮食储备体系改革与发展 二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加强粮食储备体系,以解决粮食价格波动问题。通过建立国家储备粮库,实行敞开收购政策,提高粮食储备技术,农民不再需要自己储粮,大大降低了粮食浪费。此外,通过机械化收割和烘干设备,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国家储备粮体系还有效缓解了猪周期和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 ●31:54粮食调运与补偿机制 我国将粮食生产分为三大区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如北京、上海等地区主要从主产区购买粮食,而主产区中只有五个省份能向省外调出粮食。国家为激励粮食主产区增加粮食生产,出台了多种补贴政策,包括对种粮大户和产粮大县的奖励。同时,针对粮食调运,国家计划推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平衡主销区和主产区的利益,鼓励主产区持续提高粮食产量。 ●35:55国家储备粮仓储技术现代化与农民储粮变化 随着仓储技术的进步,国家储备粮的储存质量和时长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损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农户储粮已大幅减少,现代农民更多地选择直接出售粮食,而国家则通过定期轮换确保储备粮的新鲜度和质量。此外,讨论还涉及了农业科技的进展,强调技术创新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40:26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提升粮食产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粮食产量的提升上表现突出。以小麦为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亩地150斤增长到现在的1200斤以上,这背后的原因包括种子培育的优化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此外,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机械化、化肥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家在水稻杂交技术方面的创新,如杂交水稻的发明,都是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种业振兴计划的实施,中国正继续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食物需求增加。 ●45:42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虽在农业科研上有显著进步,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价格矛盾,农业生产者面临农资价格上涨与收入增长缓慢的困境。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提高种粮农民收益、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加大农业补贴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确保粮食安全和稳定。这些策略反映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针对中小农田的供给保障。 ●51:43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与节约减损的重要性 讨论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包括饥饿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不安全情况加剧等现象。强调了中国在减少食物浪费和节约粮食方面的成效,以及这些措施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此外,提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和公众意识提升在解决粮食浪费问题上的作用。最后,展望了未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持续关注和讨论。 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什么? 发言人答: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想法治保供给,护良安”。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已收获54.8%,进度同比加快,有望再获丰收。这体现了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言人问:郑老师,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全球的粮食安全状况? 发言人答: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其实很不乐观,大约有七八亿人口面临温饱问题,主体集中在非洲和南亚地区。整体来说,粮食安全问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粮食安全相对较好;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更为严峻。此外,过去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等事件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较大,整体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发言人问:气候变化、退全球化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和安全? 发言人答: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地缘政治因素,尤其是部分国家将粮食作为地缘政治工具,通过出口禁令等方式影响全球粮食贸易平衡,导致粮食供应不稳定。退全球化和地缘政治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生产和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缓解粮食短缺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更多挑战。 发言人问: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下,各国为何纷纷强调粮食自给自足,不再将粮食篮子放在别国手中?为何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资源和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对全球粮食安全有何影响?发言人答:这是因为粮食作为战略资源,一旦被当作武器封锁,会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与芯片等物资相 比,粮食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更难以承受,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各国为了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倾向于坚持自力更生,确保粮食自给自足。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土地,却将其大量用于非粮食生产领域,如草坪建设等,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模式使得全球粮食供应经常面临暴涨暴跌的风险,外部因素如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发言人问:在联合国组织中,有哪些关键角色由中国籍人士担任,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粮食问题解决上的贡献? 发言人答:中国籍人士在联合国粮食相关组织中担任关键职务,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总干事。这表明中国在过去30年来在全球脱贫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成功解决了大量人口的饥饿问题,现在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经验和知识,帮助其他国家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发言人问: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正常的粮食买卖之外,各国应如何加强合作以提高粮食安全?发言人答:各国可以通过多种合作模式提升粮食安全,例如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中国向非洲派遣农业专家,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此外,中国还推广了低成本的暖棚技术,如山东寿光的技术,帮助其他国家降低蔬菜价格,提高粮食自给率。同时,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与学习,创新本土技术,再通过国际合作分享这些好的做法,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发言人问:中国在粮食储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发言人答:针对非洲农民常见的粮食价格低卖高买现象,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在非洲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试图改 变这一现状。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也在不断加强粮食储备能力,提升仓储现代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粮食储备策略、采用现代化的仓储技术和设备,以及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粮食储备效率和安全性。中国作为国际粮食生产和育种的优等生,正尽全力实力和经验去帮助全球粮食安全的生产,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粮食储备管理能力。 发言人问:在温饱阶段的小农经济中,为何会出现丰收时粮食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降,而过了几个月后粮食短缺价格又开始暴涨的现象? 发言人答:在小农经济阶段,尤其是在温饱阶段,农民在丰收季节会将大量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造成短期内粮食供应大幅增加,从而引发价格下降。然而,几个月后,由于这些粮食用于家庭消费,而下一季粮食尚未收获,导致市场上的粮食供应减少,进而引发粮食价格的急剧上涨。 发言人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过去是如何采取行动的? 发言人答:在20多年前,我国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推行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开始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并实行敞开收购政策,即不论农民生产了多少粮食,国家都会敞开收购,并提供良好的储粮设施和技术支持,如中储粮和粮库等。此外,还鼓励机械化收割和烘干技术的应用,避免农民自行储藏导致粮食霉变或损失,以减少粮食浪费。 发言人问:国家储备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对稳定粮食价格的作用是什么?储备机制除了在粮食领域发挥作用外,在其他领域如猪肉和蔬菜价格波动问题上如何体现其价值? 发言人答:国家通过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每年生产的粮食都能被收购,同时发布收购价格指导农民按市场价格出售粮食。这样做的结果是农民不再需要自行储存粮食,降低了因存储不当导致的粮食损耗。国家收储不仅平抑了粮食价格,减少了暴涨暴跌的现象,还使消费者对市场价格预期更为稳定,降低了农民因担心未来价格波动而囤积粮食的风险。除了粮食领域,储备机制同样适用于猪肉和蔬菜等易受市场供需影响的产品。例如,猪肉由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建立猪肉冷冻储备,猪周期的暴涨暴跌现象得到缓解。而对于蔬菜价格容易暴涨暴跌的情况,由于其新鲜特性导致难以储存,储备机制无法直接发挥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农民可以将粮食交由中介或企业进行统一收购、烘干和脱粒,减少了个人储藏带来的损失,并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供需平衡。 发言人问:国家如何管理粮食储备库,与过去相比有哪些先进之处? 发言人答: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粮食储备体系,包括中国粮食储备总公司及其下属的中储粮等机构,实现了国家直接管理。与过去农民自家储存相比,这些储备库具有现代化程度高、效率提升、避免粮食浪费和发霉毁损、保障价格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积极性等综合性作用。例如,在灾害年或自然灾害突发时,能够有效调剂粮食供应。 发言人问:粮食储备库如何在粮食生产和调配中起到关键作用? 发言人答:粮食储备库在集约化管理下,在不同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发放,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或猪周期等特殊时期,能有效调配资源,确保粮食安全。此外,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通过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政策,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因城镇化等原因导致的粮食生产减少与需求增加的矛盾,进一步稳定了粮食市场。 发言人问:农户储粮情况如何,国家储备粮的储存年限有何规定? 发言人答: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户储粮的现象已大幅减少,大部分农户直接将粮食销售给粮贩子或国家粮食储备库。而国家储备粮则遵循严格的轮换制度,一般要求三五年内定期轮换,以保证粮食新鲜度和品质,通常不会长期储存超过规定的年限。 发言人问:这些粮库定期卖出的粮食储备是什么? 发言人答:粮库定期卖出的粮食储备是为了实现轮作,即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储备多少粮食。这些粮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