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CCID]:“十五五”时期我国氢能产业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十五五”时期我国氢能产业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

公用事业2024-08-12李欢、张秉毅、莫君媛CCID米***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十五五”时期我国氢能产业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

CCID D CCID CCID C “十五五”时期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 CCID 一、“十五五”时期氢能产业将面临的新形势 (一)碳达峰碳中和进入实现阶段性目标的重要关口期,氢能碳减排作用更加突出 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承诺碳中和,并陆续发布时 间表和路线图。主要国家均将2030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 明确了阶段性碳减排目标。到2030年,欧盟碳排放量应较 1990年减少55%,美国较2005年减少50%~52%,日本较 CCID CCID 2013年减少46%。我国也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十五五”时期是各国实现阶段性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关口期,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能源,被各国视为推动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实现大规模脱碳、降碳的重要抓手。欧盟率先设定氢能替代比例,到2030年工业用氢中42%应来自可再生氢及其衍生物、航空燃料中1.2%应来自绿氢合成燃料。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到2030年,国际航运绿色燃料使用率应提高至5%~10%。为确保碳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各国、各行业、各领域氢能需求将加快释放,为氢能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逐步显现,氢能作为长时 储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CCID 随着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逐步显现。部分地区风电或光伏利用率连年 CCID CCID D CCID CCID C 低于95%,已突破消纳红线,发展长时储能迫在眉睫。目前,甘肃、内蒙古等地新能源配储的调峰时长已达到4个小时。“十五五”时期,预计新型储能调峰时长将从当前的2~4小时逐步延长至6~8小时。大规模、长周期应用场景下,氢储能优势将逐步显现。一方面,氢储能容量易扩张。通过增加储氢罐扩大储能能力,能以较低的边际成本提升储能规模和周期。另一方面,氢储能应用场景灵活多元。固态储氢技术可用于用户侧储能,醇氨储氢、盐穴储氢等可用于电源侧和电网侧大规模跨季节储能。随着技术研发示范的深入推进,氢储能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与电能和热能加速融合,成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重要载体。 CCID (三)氢能战略规划逐步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 动力 氢能产业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是前沿新兴产业 CCID CCID 重点发展方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纷纷抢占产业竞争的先机。近两年,欧盟加快构建氢能监管规则,美国大量补贴本土氢能产业链,全球氢能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也已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定位、发展目标、任务路径,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十五五”时期,预计各部门、各地区将加快制定氢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规范管理、加大支持,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非化工园区制氢、取消氢能项目危化品管理要求、明 CCID D CCID CCID C CCID CCID 我国是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国、钢铁和化学品生产国、汽车消费国和船东国,发展氢能产业拥有丰富绿电资源优势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近年来,在“政产学研用资”多方共同努力下,氢能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氢能产业链加快建立,氢能产业发展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燃料电池主要面上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冶金、合成甲醇等多领域万吨级规模化用氢项目实现工程示范,制氢电解槽总装机规模突破60万千瓦、成为全球第一。“十五五”时期,随着氢能产业基础的不断提升,我国氢能产业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逐步将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内”的先天优势转化为“资源-产业-市场”良性循环的后天胜势。 二、“十五五”时期氢能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CCID CCID 牢牢把握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重要载体、前沿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战略定位,按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整体部署,结合“十五五”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降碳需求为引领,分类推进氢能产业科技创新,有序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因地制 CCID CCID D CCID CCID C (二)发展目标 到203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低碳高效的氢能供应体系,建立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产业规模明显提升,清洁低碳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CCID 三、“十五五”时期氢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 (一)如何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 氢能产业整体上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偏 CCID 高。可再生能源制氢综合成本约为化石能源制氢成本的2~4倍,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成本分别是传统加油站的4倍、7倍,燃料电池汽车购置和使用成本分别是纯电动汽车的1.5~2倍和3~4倍,绿氨成本是普通氨的2~3倍。与其他能源相比,氢能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十五五”时期,建议从技术、模式、政策三方面发力,着力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一是加快技术创新。针对 CCID 短板弱项较集中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新机制,组织开展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技术 CCID CCID D CCID CCID C 价优惠、绿氢生产奖励、路权激励等支持政策,破除非化工园区制氢、氢气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等政策性瓶颈,探索绿氢交易、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氢能碳减排市场化交易,通过制度安排降成本。 (二)如何提高氢能产业链完备性? CCID 我国氢能发展起步较晚,产业链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碳纸、高端催化剂等部分技术难度较大的产业链节点国内生产企业较少,对外依存度高;氢冶金、固态储氢等部分技术成熟度低,与产业化应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十五五”时期,建议开展氢能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 行动,从企业、平台、集群等关键主体入手,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增强发展主动权。一是推动氢能企业创新融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优势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组 CCID 织实施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合力攻克 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培育氢能细分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引“链属”企业协同发展。二是建设氢能产业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氢能关键技术开发、中试验证和工 CCID 程化应用,提升氢能产业检验检测、信息服务、创新成果转化等服务能力。三是培育氢能产业集群。引导各地结合 CCID D CCID CCID C CCID 域间产业协作、上下游配套合作,实现氢能产业链高效整合,形成一批高水平氢能产业集群。 (三)如何建立清洁低碳氢供应体系?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要求下,清洁低碳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日本、德国全面升级国家氢能战略,大幅提高绿氢规模目标,到2030年绿氢产能合计 高达1350万吨。我国氢源结构偏黑,化石能源制氢约占八成,工业副产氢约占两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仅万吨,占比不足千分之一,亟需加大清洁低碳氢供给规模。 CCID “十五五”时期,建议以清洁低碳氢标准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副产氢提纯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一是建立清洁低碳氢标准认证体系。用好标准“指挥棒”,制定适应 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清洁低碳氢(氨、醇)术语标准、 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足迹认证方法,引导高碳排放制氢工艺向绿色制氢工艺转变。二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工业副产氢清洁低碳、成本较低、供应 CCID 稳定、分布广泛优势,推动建设一批焦化、氯碱、丙烷脱 氢等行业副产氢规模化提纯示范项目,提升高品质清洁低碳氢供给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并举,统筹规划、合理推进集中式 CCID 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加快突破氢电耦合、系统集成与集群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加氢站开展可再生能源现场制 CCID D CCID CCID C (四)如何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 CCID 我国氢能示范应用以燃料电池汽车为先导,目前已获得一定的市场化需求,销量持续增长。然而,燃料电池汽车单车用氢量较低,预计到2030年我国车用氢能消耗量仅约30~40万吨/年,难以推动庞大的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亟需探索氢能规模化应用新路径。 “十五五”时期,建议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以应用 CCID 场景为牵引,以供需联动为路径,有序提升重点行业规模化用氢能力。一是拓展工业规模化用氢场景。聚焦石油炼化、合成氨、合成甲醇、航空燃料、钢铁等重点行业,加 快技术开发,形成一批单个项目用氢量达万吨至十数万吨的应用场景。二是开展综合性氢能示范应用。支持开展氢能供给、消纳一体化示范应用,推进规模化用氢场景落地。 探索建立区域氢能中心,促进多种制氢路径、储运方式、 CCID 应用场景协同发展,形成成熟的氢能规模化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三是有序推进行业清洁低碳氢利用。结合不同行业发展阶段、碳减排需求、氢能利用技术进展,适时提出行 业性的清洁低碳氢利用比例要求,成熟一个推行一个,梯次释放行业用氢需求。 (五)如何将氢能产业培育为出口新增长点? CCID 全球氢能产业已进入爆发前夕,预计到2030年,将催生百吉瓦级别的水电解槽市场、千万吨级别的绿色能源市 CCID D CCID CCID C CCID CCID 转型的机遇,将氢能培育成继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外贸“新三样”之后的出口新增长点。 “十五五”时期,建议以水电解槽、氢基绿色能源等国内基础好、国际需求足的产品为重点,深化贸易合作、优化产能布局、参与规则制定,积极打造我国氢能产业外 循环价值链。一是加强与中东、南美洲等优势互补地区合 CCID 作。发挥这些地区资源优势和我国装备制造优势,开展制氢装备贸易、氢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二是适时布局海外产能。引导企业在全球合理分散布局,建立多元化供应链体系,提前应对欧美等氢能产业链本土化要求。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企业调整技术发力点,开发满足国 CCID 际市场要求的氢能装备产品。推动相关标准规则互认,参与并主导相关国际标准规则制定,积极争取氢能产业话语权。 本文作者: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李欢张秉毅莫君媛赵卫东马涛 联系方式:131247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