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华社研究院]: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人工智能时代 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新华社研究院 目录 导言2 第一章机遇:人工智能赋能传媒发展6 一、产能新驱动7 二、体验新升级14 三、业态新前景17 第二章挑战:人工智能催生多重风险23 一、虚假信息引发信任危机23 二、技术滥用破坏舆论生态32 三、快速发展加剧治理忧虑37 四、智能应用加大发展鸿沟43 第三章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智能向善49 一、加快智能驱动,提升媒体价值50 二、立足善意使用,健全伦理规范53 三、加强对话合作,完善全球治理56 第四章调查:全球新闻媒体人工智能认知及应用现状 ………………………………………………………60结语……………………………………………………75编写说明与致谢…………………………………………77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① ——习近平 ①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1月25日)。 导言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引发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新闻媒体也再一次迎来变革发展的机遇。科幻小说中那个神秘的“技术奇点”正从想象走入现实,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崭新时空。“智媒”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人工智能为新闻媒体行业带来无限可能性,但正如之前历次传播技术革命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无法摆脱“科林格里奇困境”,新兴技术的利弊在得到实践检验之前,仍处于“黑箱”之中。 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202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指出,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多元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应坚持发展和 安全并重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于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等问题,《倡议》提出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等基本原则,为解决人工智能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推动智能向善,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履行职责使命?围绕这些问题,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以中、英、法三种语言面向全球新闻媒体机构开展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94份,受 访者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报刊、广电、通讯社、网站、移动应用服务商等。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广泛走访全球各大主流媒体、科技公司与科研院所,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机遇与挑战、责任与使命开展深入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及访谈结果,课题组进行了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经过深入研究、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研究报告。 报告发现,全球新闻媒体整体上(66.0%) 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多数媒体(67.6%)已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超半数媒体(51.2%)已开始应用人工智能。媒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期待主要聚焦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74.6%)与生产效率 (74.4%)等,同时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失真失准”(76.4%)等可信度风险。多数新闻媒体(85.6%)认为需要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加强监管。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给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产能新驱动,从内容的采集、生产、分发、评估等环节促生了媒体新质生产力;赋予媒体及其消费者超越时空、虚实融合、人机交流的体验新升级;开创了万物媒介化、媒体平台化、产业数智化的新兴业态。 报告提出,人工智能的不确定因素及其滥用恶用,催生了多重风险挑战。虚假信息在规模、形态和传播路径上不断升级,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真实性危机;技术的自身局限与使用者的私利诉求产生“合谋”,污染了舆论生态,对个体认 知和社会舆论造成负面影响,并加重了国际层面的信息对抗;广泛存在的价值争议和伦理困境,令人工智能在发展与治理中陷入“两难”;“智能鸿沟”或将进一步拉大人际、城乡和南北差距,助长技术霸权,加剧全球发展失衡。 报告提议,新闻媒体需肩负社会责任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智能向善”,从加快智能驱动、提升媒体价值,立足善意使用、健全伦理规范,加强对话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坚守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责任与使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汇聚强大的媒体力量。 第一章 机遇:人工智能赋能传媒发展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① ——习近平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②在新闻媒体领域,智能“涌现”与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共同点燃了新一轮媒介革命的引擎。透过徐徐拉开的人工智能变革大幕,我们看到,新闻媒体正迎来产能新驱动、体验新升级、业态新 ①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8年10月31日)。 ②习近平致二〇一八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2018年 9月17日)。 前景的良好机遇。 一、产能新驱动 当今,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算法推荐、语音交互、知识问答、图像生成等技术应用不断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蔓延全球。2022年底,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横空出世;2024年,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再度惊艳世界;近来,OpenAI推出最新o1模型、快手“可灵”入局文生视频赛道、Ki⁃mi大模型助手更新支持到200万字超长文本分析 ……多模态及垂直领域大模型不断在世界各地涌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井喷式”发展为新闻媒体提 供了新的产能驱动。众多媒体纷纷把握这一技术先机,争做人工智能“早鸟”。新华社课题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已有10.2%的媒体机构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在机构层面设立了相应机制,由上而下地将人工智能引入生产流程;41.0%的媒体机构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鼓励和支 持部分新闻业务板块试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促生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 1.聚合信息,丰富来源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精准的搜索引擎、分析引擎和可视化组件,自动收集背景信息,推荐消息来源和线人,进行消息源验证和核查,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具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多元观察视角。 新华社研发的“新闻雷达(NewsRadar)”,能够自动预警突发事件,并根据事件性质和规模预测事件热度;BBC研发的新闻聚合和内容抽取系统“榨汁机(Juicer)”,能够自动抓取全球免 费新闻网站的内容,利用人工智能将新闻分类、贴标签,为记者提供新闻素材和选题参考;《纽约时报》开发的数据分析机器人“Blossom⁃blot”,通过对社交平台上推送文章的分析,预测适宜在社交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帮助打造“爆款”内容;美联社推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多模态搜索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语义搜索更容易地找到符合条件的照片和视频,为丰富新闻媒体的信息来源提供帮助。 2.辅助生产,优化品质 在新闻生产环节,智能创作平台以“知识服务+AI”的方式,为媒体从业者提供更多的知识辅助与支撑;写作机器人、AI创作助手等技术应用,能完成语音转文字、自动剪辑、字幕生成、智能配乐、自动翻译、文本图片转视频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让媒体人从大量重复琐碎的人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内容创新创意。 新华社自主打造可控、可靠、多智能体融合生产引擎“新华新语”,在内容核查、虚假信息 课题组调查显示,在应用场景上,媒体机构有组织探索较多的前三个方向是: 1.辅助编辑,如事实核查、语音转文字、配字幕、翻译等; 2.创作内容,如生成摘要、制作图表海报、数字主播配音等; 3.策划选题或草拟提纲。 鉴别、智能态势分析、知识增强的智能策划、视觉增强的智能创作等方面表现突出。人民日报推出的“创作大脑AI+”平台,集纳了近20款智能工具,可及时制作、快速生成多模态新媒体产品,一站式完成采访、拍摄、直播、剪辑、发布等全流程工作;全息采录眼镜支持实时人脸识别、AI语音互动、实时直播流发起等多种功能。在垂直报道领域,针对各类细分行业的专业模型也不断涌现。彭博社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开拓者,其开发的BloombergGPTTM语言模型专门针对各种金融数据进行训练,为进一步优化金融信息服务打开了新空间。 3.精准画像,个性分发 在内容分发环节,人工智能依托广泛串联的数据信息,帮助媒体开启深度洞察,勾勒用户画像,与用户建立深度联接,更好实现精准推送。今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推荐已经 成为新闻分发的主流方式。媒体的推荐逻辑不仅基于历史浏览记录,还将更多精细化的数据纳入考量。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平台TikTok都将用户数据分析做到极致,根据用户点击的频次、停留的时间、喜好的内容等做出综合分析,指导内容策划、运营和推广。 不仅如此,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赋能“点对点”信息传播。这意味着,用户能够通过嵌入在各种搜索引擎和应用程序里、专属于自己的“信息管家”,获得特定场景下所需要的内容。借助“点对点”传播,智能分发甚至不必通过集中性的平台就能实现。目前,微软、谷歌、百度等均已在搜索引擎中部署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程序,大型语言模型与搜索引擎的融合,或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和新闻分发渠道。 4.科学评价,高效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能精准实现传播效果评估与数据考核,帮助媒体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如通过分析用户观看时长、点击率以及分享次数等数据来量化评估内容的吸引力;通过情感分析工具捕捉受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判断传播内容的感染力;通过观察用户的互动行为,如评论数量、点赞、踩、举报等,来评估用户的参与热情。 在《华盛顿邮报》“中央厨房”编辑室的屏幕上,可视化数据图表同步显示网站的登录人 课题组调查显示,有74.6%的受访媒体预期,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74.4%的受访对象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新闻生产效率;预期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提升新闻分发精准度和作品呈现创造性有帮助的媒体占比分别达到66.7%和63.3%。 数、每篇文章的阅读数排名、用户喜欢作者排名以及读者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百分比等数据。英国《金融时报》便用机器人检查报道中引用的信源是否过多地来自特定人群。 二、体验新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的深度结合,不仅强力赋能新闻信息生产,而且为新闻信息的消费者带来充满惊喜的新变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消费,将是一种以人为本、联通万物的全新体验,“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发展图景更加清晰、机遇空间更加广阔。 1.超越时空,随时触达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播超越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场景都能到达用户。 媒体智能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行为、立场、兴趣偏好的动态变化,第一时间捕捉用户的即时需求,在重大新闻事件爆发时,迅速识别并推送相关资讯。大模型还可以根据已知信息进行信息补全,模拟事件发生经过和还原新闻现场,用具象化的方式解释新闻事件,确保用户在“黄金时间”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 智能驱动的场景感知贴身服务,能够识别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推送与其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容。NBC环球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新推出电子商务广告工具“虚拟售货亭”,结合受众观看节目时的消费习惯,推出不同类型的广告服务。未来,越来越复杂的算法总能随时随地感知用户对于信息获取、商品交易、享受服务等多元需求,用户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并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 2.虚实融合,身临其境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AR)、混合现实(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