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社融信贷数据解读20241014_导读 2024年10月15日07:11 关键词 金融数据九月份地方债隐性债务置换大行注资人民币贷款社融政府债票据贴现存款M2M1企业贷款居民贷款非银存款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利率存款搬家央行 全文摘要 本次会议回顾了九月份的金融数据,指出整体金融环境未有明显变化,主要受政策转向影响。新增社融3.8万亿,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7200亿,显示信贷需求低迷,政府债新增1.5万亿成为主要贡献项,表明政府债务扩张趋势持续。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出现同比少增,基建类贷款增速的减少是核心原因,国有企业和民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弱。M2同比增速提升至6.8%,M1增速下降至-7.4%,反映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快。讨论了互换便利工具、地方债和隐性债务置换等政策,并对央行新创的互换便利工具、财政政策预期、非银机构流动性、以及大行资本补充压力进行了深入分析。财政部计划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旨在缓解资本压力,支持银行持续信贷投放。对十月份金融数据的展望认为,除非房地产市场有明显改善,否则数据回暖可能性不大。 章节速览 ●00:00九月份金融数据解读及政策追踪 本次会议回顾了九月份的金融数据,指出整体金融环境并未明显变化,主要受政策转向影响。新增社融3.8万亿,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7200亿,显示信贷需求低迷。政府债新增1.5万亿,成为主要贡献项,表明政府债务扩张趋势持续。存款方面,公司存款和非银存款分别同比多增,显示出金融脱媒和资本市场活跃的影响。M2同比增速提升至6.8%,而M1增速下降至-7.4%,反映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快。此外,会议还涉及了央行互换便利工具、地方债和隐性债务置换等热点政策的解读和后续可能情况的讨论。 ●03:17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同比少增影响经济增长 本月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出现同比少增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表现疲软和债转股力度较大,导致基建增长速度减慢。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接近历史低位,基建类贷款增速的减少是核心原因。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动在2022年曾促使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基建类贷款上升,但当前没有新政策推动基建项目,导致贷款增长乏力。划债重点省市的贷款增速整体较低,影响了整体信贷增速。此外,清理手工补息措施也导致信贷增速减弱。国有企业和民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弱,与对公贷款增速放缓相一致。短期贷款也出现同比少增现象,特别是大型银行的短期贷款下降幅度明显,显示资金流动未见明显改善。整体而言,当前对公贷款复苏态势不明朗。 ●06:50中国居民贷款及社融情况分析 居民贷款主要关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对应消费需求和购房需求。短期贷款增速放缓,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反映消费需求减弱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存量按揭利率下调预计会缓解按揭早偿现象,对居民贷款形成正向支撑。政府债是社融主要支撑项,反映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积极作为。居民和企业杠杆 率持平,政府杠杆成为社会杠杆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财政政策预期受到市场关注,旨在弥补居民和企业杠杆收缩造成的缺口。票据情况显示开票需求谨慎,与票据新规有关。 ●11:55解读M1、M2变动与政策影响 本月M1同比下降7.4%,维持低位,反映企业活期存款外流,流向非银机构如理财和资本市场,受存款利率下降和心理预期影响。M2环比上升0.5%,得益于非银存款增加,资本市场回暖导致保证金增加。分析指出,过去几个月M1和M2数据下降与信贷派生不足、存款搬家有关,清理手工补息影响渐退。央行新创的互换便利工具旨在为非银机构提供更多流动性,通过将持有资产换为高流动性资产,进而促进资本市场活动,类似于之前的CBS工具和TSLS工具。 ●15:22央行互换便利工具的运作与影响解析 央行推出互换便利工具以允许非银机构介入流动性,购买股票而不直接承担信用风险,而是将资金还回后与央行进行债券类互换。与2008年美联储的TSLF工具不同,该工具专门针对股票购买,期限更长。央行使用国债或央票互换,影响其资产负债表,非银机构通过此过程扩表并加杠杆。细则未明确是否允许非银机构卖出换回的国债,预计不会被允许。互换过程中可能收取较低费用,如历史上的TSLF工具费用为0.25%。最终,机构是否增持股票取决于其对投资机会的判断和杠杆率限制,增持可能进入OCI账户,影响利润表但不直接影响损益。是否允许多次互换融资及对利率的影响取决于细则的制定和实施。 ●20:24政策对银行及债务置换的影响分析 最近政策关注点之一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置换问题,财政部会议提到将发行较大规模债务限额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措施。历史上政府置换债发行总额已超过12万亿。预计此次置换规模超过2万亿,每年可能减少地方政府利息支出400亿,对银行息差构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置换有助于减少银行资产 端信用风险,市场对此反应正面,银行相关标的股价上涨。尽管银行利息收入可能会减少,但信用风险缓释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正面影响。 ●23:17国有大行面临资本补充压力,发行特别国债支持 国有大行近期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主要是由于资产增速过快导致内生资本补充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财政部计划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过去几年,大行资产增速显著,息差下降,使得增收不增利,未来几年可能面临更大的资本压力。此举旨在缓解资本压力,支持银行持续信贷投放,特别是对高增长产业领域的支持。 ●25:50银行注资对资本充足率影响及金融数据展望 讨论了财政部注资银行的情况,按每股一倍PB注资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加约1%,注资1万亿将使各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1个百分点,但摊薄效应约为5%至6%。分析认为,资本加强能促进实体经济回暖,长期看注资为正面。此外,对十月份金融数据的展望认为,除非房地产市场有明显改善,否则数据回暖可能性不大,预计同比少增2000亿至3000亿。 ●29:50金融机构对互换便利工具的参与与资本充足率讨论 讨论了券商和部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互换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分析了大型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资本充足率挑战和注资规模的不确定性。涉及机构对互换便利工具的参与情况,以及在资本监管环境下,大型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和方式。 要点回顾 9月份金融数据回顾中,社融、贷款和存款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在9月份的金融数据中,社融新增了3.8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少增4000亿。其中,主要减少项是人民币贷款,而政府债新增了1.5万亿,同比多增5400亿,成为主要贡献项。整体信贷表现为收缩趋势,而政府债务扩张趋势与前几个月一致。贷款方面,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同比减少7200亿,低于市场预期,且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均同比少增,仅票据贴现同比多增,反映出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差的情况。 存款方面有何特别之处? 存款方面,9月新增3.7万亿,同比多增1.5万亿,主要贡献来自公司存款和非银存款。公司存款同比多增的原因是金融脱媒现象下,由于存款利率下降,原手工补息的存款进入定期存款导致公司存款增加。而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6万亿,为超季节性的大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快,尤其是证券市场保证金增加,带动非银存款增长。 M2和M1增速有何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M2同比增速从6.3%上升至6.8%,主要是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快。而M1同比下降7.4%,继续下降,表明企业活期存款流出仍然存在。非银存款的增长导致了M2与M1的分叉,其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高。 贷款方面,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基建类贷款的情况如何?对公贷款增速下降的原因有哪些?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基建类贷款增速接近历史低位水平,上一次出现如此低增速是在2022年。这轮企业中长期贷款减少主要是因为基建类贷款增速下降,而2022年时由于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入7400亿推动了贷款增长。此外,划债重点省市贷款增速整体较低,以及清理手工补息后减少了部分水分信贷,共同导致整体信贷增速偏弱。对公贷款增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实体经济需求疲软、划债力度较大导致基建增速放缓、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弱,以及清理手工 补息后减少了部分水分信贷。特别是大型银行短期贷款下降幅度明显,反映出短期内资金面没有明显起色,对公贷款复苏态势不明显。 居民贷款主要关注哪两部分,并与什么因素相关? 居民贷款主要关注短期贷款(消费贷为主)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增速与居民消费需求密切相关,而中长期贷款则与居民购房需求紧密相连。9月份数据显示,商品房成交量弱于2023年同期水平,导致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000亿。 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对按揭贷款有何影响? 存量按揭利率下调有望缓解按揭早偿情况,当前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净减少主要是因为新发放贷款减少及按揭贷款偿还规模超过发放规模。预计随着存量按揭利率下调,这一现象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对居民贷款形成正向支撑。 政府债如何影响社融增速?政府杠杆在社融中的作用是什么? 政府债是本月社融增速小幅回升的主要支撑项,8月和9月政府债同比新增量均超过1.6万亿,每月同比多增量达 5000亿,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由于上半年政府债落地速度较慢,下半年预计发行速度会加快以完成年内赤字目标。因此,政府债对社融仍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政府负债增速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超过企业负债和居民负债,成为社会杠杆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市场期待政府通过加大杠杆力度来弥补过去几年居民和企业杠杆的收缩情况,因此认为存量政府债的落地发力有助于保持杠杆率企稳。 票据存量放缓对社融有何影响? 票据存量发放放缓导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幅度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背后反映出开票需求减少及票据新规实施后使用票据更为谨慎,导致票据存量增速小幅放缓。 M1存款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M1存款同比下降7.4%,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活期存款明显流出,这与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心理手工补息等因素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外流至非银机构购买理财或进入资本市场有关。 M2增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本月M2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6.8%,主要原因是非银存款增加,尤其是九月底资本市场回暖带动保证金增加,推动M2增速上升。 央行互换便利工具的实施步骤是什么?央行互换便利工具与之前推出的CBS工具、TSLS工具有何相似之处? 央行互换便利工具首先允许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机构用其持有的资产作为抵押物,从央行换取国债、央票等高流动性资产。接着,这些非银机构可以将获得的券再进行质押融入资金,从而获得流动性投入资本市场购买股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增加非银机构资产流动性来推动其加杠杆操作。央行互换便利工具与19年推出的CBS工具及08年美国推出的TSLS工具在本质上都是通过提高非银机构手中的资产流动性,确保它们能够获取资金以增加杠杆,从而保证市场的稳定运行。 央行互换便利工具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央行互换便利工具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如何? 核心特点是,非银机构将钱投资购买股票时承担全部信用风险,而央行在此过程中并不承担表内风险,且该工具主要用于股票购买,而非增加流动性或应对挤兑。在期限使用上,互换便利工具可能比TSLF工具期限更长,可能不超过一年。对于央行来说,互换便利工具是否导致扩表取决于央行用何种资产进行置换。若用国债置换,则不发生扩表;若用央票置换,则可能引发扩表。对非银机构而言,互换便利工具确实会导致扩表,因为他们在换券后能够获得流动性,并且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扩大,从而实现加杠杆。质押率情况会影响非银机构加杠杆的程度。 非银机构是否允许将换回的国债卖出? 目前细则中没有明确允许非银机构卖出换回的国债,预计细则不会建议这样做,因为这将增加价格波动风险。互换过程中的费用预计较低,类似美国TSLF工具的0.25%或CBS工具的0.1%。 对于非银机构通过互换融资的意愿以及对利率的影响有何看法? 非银机构增持股票的程度取决于它们对投资机会的判断以及自身的杠杆率限制等因素。如果允许多次互换融资,可能会受到杠杆率和流动性等制约。关于利率影响,如果采用质押融出的方式,可能会增加银行间市场的资产供给,导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