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周谈:财政发力的关键20241013_导读 2024年10月14日06:47 关键词 市场政策月份工具降息CPI再贷款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流动性价格BP风险财政资产投资核心资金扭转通缩地方政府 章节速览 ●00:00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策略 讨论了自2008年后实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其后续影响,特别是从2012年到2015年期间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是必要的。强调了2018年底的政策转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增加。还提及了民营企业的地产投资占比显著下降,制造业投资占比上升的趋势。另外,分析了2022年底中国疫情后出口结构的变化,一带一路倡议在提升中国出口份额和促进企业出海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国未来企业发展的潜力在于海外扩张。 ●03:24中国内需拉动与政策调整策略 面对国内外经济挑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扭转经济中的通缩趋势,通过政府加杠杆的方式刺激内需,特别是针对消费领域的促进。考虑到过去依靠私人部门和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模式已不可持续,此次政策调整聚焦于政府加大投资,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通过出口拉动经济的努力。此外,提到财政政策的力度今年并未减弱,显示出政府在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然而,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解决央地关系以及部门间协调问题,以明确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07:01日本经济复苏面临挑战及财政政策应对措施 讨论集中在日本经济从‘失去的30年’走出,特别是通缩结束与通胀开始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这一变化对中小企业 的冲击。指出虽然通胀带来了成本压力,导致企业倒闭,但经济形态的变化也给财政政策带来了挑战。提出通过提高财政效率、增加信用背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实施地产政策等措施来支持实体企业,同时强调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灵活性。此外,提到通过加快债券发行和优化土地政策来帮助地方财政和房地产行业,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12:38关注三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18:27央行增量政策及金融数据预测汇报 首先讨论了央行的增量政策,包括降准降息、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推出两个新政策工具以稳定股市。接着,分析了9月24号央行出台的三项政策的实际运行效果,特别讨论了金融机构与央行之间进行资产互换的政策工具,以及这种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分析指出,金融机构通过这种互换获得的资产(国债或央票),在将来需要在市场中售回,可能会面临股价波动和利率下行的风险。 ●22:55政策工具对股市和楼市的影响分析 讨论了央行推出的互换便利和回购再贷款两种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指出虽然这些工具旨在增加流动性,帮助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管理资金,但实际效果受到市场供需、风险偏好等因素限制。同 时,分析了政策工具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应用,强调了政府介入的条件和成本效益分析,最终指出政策实施的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0:36央行降息及金融数据预测分析 本次央行采取的降息措施显示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旨在让利实体经济,与以往金融部门让利不同。尽管央行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但短期内可能仅采取降准措施。9月的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信贷量级为1.58万亿,反映出尽管居民贷款情况可能有所好转,但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仍然较弱,与之前相似。此外,美债收益率曲线反弹,与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和财政预期相关,显示出市场对经济数据的敏感反应。 ●36:29美国通胀数据及基本面信贷分析 近期的通胀数据显示,CPI同比略有下降但核心CPI有所上升,超出市场预期。能源价格的下跌未能带动整体CPI 预期的进一步下降,食品价格和房租的上涨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了服务价格和机动车保险的上涨。此外,极端气候可能影响食品价格,增加通胀压力。美联储的态度显示出对经济数据的依赖,未来政策调整将视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情况而定。 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在18年年底,为什么选择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作为政策发力点? 发言人答:在18年之后,中国经济出现地产降温的现象,但出口表现不错且产业需要升级。为了调动企业家信 心,18年底举行了民营企业座谈会,而不是直接针对投资或促消费。 发言人问:为什么认为18年之后的政策效果非常好,并且形成了第四次时代红利? 发言人答:18年之前,民营企业的地产投资占比高达一半,但现在已经归零,而制造业投资占比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民营经济中的比重。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复合增速超过8%,说明政策效果显著,民营企业在企业部门加杠杆方面受益明显。 发言人问:企业为何从地产转型到制造业,其难度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发言人答:企业从地产转向制造业是由于“去地产化”的政策导向,以及学习难度提高。正如学习从简单的考题过渡到复杂的题目一样,企业的生存和投资难度也随之升高。 发言人问:2022年底中国疫情解除后,出口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发言人答:疫情解除后,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占比逐渐超过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中国出口份额,并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空间,意味着中国未来最大的潜力可能来自于企业出海,尤其是以一带一路为主。 发言人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否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基建以及出口的红利已经用尽? 发言人答:是的,过去几年这些领域都依赖私人部门和地方政府加杠杆,现在若要拉动内需,政府部门可能是唯一可以加杠杆的部门。因此,扭转通缩成为第四次发力的背景,也是当前政策的重要任务。 发言人问:如何理解当前的通缩背景以及财政应对措施? 发言人答:过去三年,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出现负反馈循环,资产缩水,居民新增储蓄同比转负。财政应采取措施扭转通缩,而非纠结于狭义赤字规模,今年广义财政力度较大,约9.96万亿元,占经济比重7.4%左右。 发言人问:为什么认为现在面临的问题在于央地关系未解决好? 发言人答:尽管广义财政力度较高,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央地关系未能妥善解决,各部门之间配合不畅。究其原因,是大家尚未明确未来经济运行的方向,没有搭上合适的快车,这对实体企业、地方政府以及金融部门都带来了挑战。 发言人问:为什么今年8到9月市场没有领悟到政策转向和提高风险偏好的信号? 发言人答:这是因为财政乘数太低,效率差,导致闲置资金量巨大,无法有效带动经济。即使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根据审计报告,地方闲置资金严重,这表明财政乘数远低于预期,不足以产生预期的经济刺激效果。 发言人问:如何有效推动财政发力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发言人答:推动财政发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首先需要对金融、地方政府、实体企业和居民部门等进行全面信用背书,增强市场信心。此外,政策应明确支持实体企业,防止因短期压力导致信贷敞口减少,同时通过提供增加一级资本金等措施,帮助商业银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发言人问:地产政策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市场? 发言人答:最重要的地产政策措施是土地收储,有效减少供给,供需关系随之平衡,从而对一手房销售起到积极影响。土地出让下降也进一步助力了地产市场的企稳。此外,财政通过帮助实体企业做信用增信,间接支持了地产市场。 发言人问:地方化债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以及它对地方政府的影响?目前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居民部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言人答:地方化债政策旨在帮助地方政府明确投资方向,如专项债可用于特定领域,同时加速发债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并腾出更多资源用于投资和消费刺激。这样,地方政府可以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而是更多地参与直接对经济有益的投资活动。目前的财政政策目标不仅限于经济层面,还包括通过股市稳定、国有企业股票回购等措施增强居民部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通过地方化债、增加投资和改善公共服务就业等途径,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发言人问:今年是否需要增加赤字,以及明年广义赤字的关注点是什么? 发言人答:今年尽管收支平衡,但由于应用和已发未用资金加上四季度投资收益等因素,仍存在约1万亿的财政 收支缺口,因此不太需要立即增加财政赤字。明年更关注广义赤字的变化,特别是特别国债用于商业银行增加一级核心资本的情况,以及实物工作量的恢复对四季度经济的支持,从而有望带动明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利润回升。 发言人问:在十月的两周内,国债和地方债发债为何突然停止? 发言人答:这可能是由于等待国家层面政策统筹部署,各个省市的状态也会随之调动起来。但目前对于市场能否快速好转持谨慎态度。 发言人问:当前市场以何种状态为主?对于主动权益基金的操作有何建议? 发言人答:短期之内,市场将以宽幅震荡为主。在兰部长讲话期间,虽然已将主动权益基金卖出,但认为未来可能还有加仓买基金的机会,并对一年以内基金收益持乐观态度。 发言人问:央行核心政策围绕哪三个方面展开? 发言人答:央行的核心政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稳经济(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稳楼市(降低首付比例、提高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银行支持比例等措施),以及推出两个新的政策工具(金融机构的宏观便利和上市公司的回购专项再贷款)以稳股市。 发言人问:金融机构的宏观便利政策具体如何运作? 发言人答: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金融机构)与央行进行资产互换,换取的是央行持有的国债或央票,而非流动性资金。换回周期为一年,在此期间金融机构需在市场卖出这些资产,面临股价波动风险和利率风险。 发言人问:回购再贷款工具如何发挥作用? 发言人答:回购再贷款工具可起到扩表作用,因为它是央行主动投放流动性的过程。与其它再贷款工具不同,它是需要上市公司主动申请才能获得批准,这有助于疏通资金流向股市,解决银行不愿向上市公司提供信贷的问题。 发言人问:在当前银行净息差较低的情况下,回购再贷款工具如何吸引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发言人答:回购再贷款工具为银行提供了50个BP的息差收益,即从央行获得1.75%利率的资金再以2.25%利率贷出,这在当前较低的净息差环境下仍具有较强吸引力。然而,虽然该工具有助于疏通资金供给端,使得上市公司能够轻易获得贷款,但真正需要通过此工具借款的公司可能并不多,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股市快速上涨后,更多上市公司考虑的是减持而非回购。 发言人问:回购再贷款工具是否存在套利空间,以及对高股息率股票的影响如何? 发言人答:理论上,如果股息率超过5%,那么回购再贷款与银行贷款之间的息差确实存在一两个点的套利空 间。但实际情况是,满足这个条件的股票比例大约只有4%左右,因此这个工具主要对于股息率较高且有回购意愿的上市公司起到增量资金的支持作用,帮助它们进行市值管理。 发言人问:央行此次三支箭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哪个工具?为什么? 发言人答:三支箭中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是降息操作,而非其他工具。这次降息具有非对称性特点,体现在央行和银行层面,以及从政策利率到LPR的变化。政府通过让利进行降息,而非推动金融部门让利给实体经济,而且本次降息幅度较大,自2019年以来仅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出现过类似幅度。尽管尚未明确提及是否会进一步降息,但根据利率缺口分析,央行至少还有10个BP的降息空间。 发言人问:当前稳股市的两个核心政策及其实际影响是什么? 发言人答:稳股市的核心政策包括回购再贷款和政府收储房地产市场。回购再贷款工具虽能提供流动性支持,但其实际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高股息率和有回购意愿的上市公司起到增量资金的作用,对大盘整体影响不大。至于房地产市场,国庆期间情绪改善,政府通过收储改善供求格局,理论上需要市场价值高于公允价值的城市政府介入,同时也要权衡借款成本与回报。在30个大中城市中,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城市只有沈阳、长沙、哈尔滨、重庆和大连五个,且从资金成本角度出发,即使有央行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实际使用情况也可能受限于价格问题。 发言人问:9月份新增信贷情况如何,与预期相比如何? 发言人答:9月份新增信贷为1.58万亿,略低于市场平均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九月份通常被视为信贷投放的大月,但实际信贷投放量与三季度前两个月相比并未明显增长;其次,金融业增加值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