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应对俄乌冲突、疫情多发频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因素冲击,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 一、2022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工业经济总体稳定恢复,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快落实稳经济政策措施,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抓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振消费,推动工业产品出口,保障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总体稳定。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长3.0%。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40万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为近年较高水平。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4.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企业营收保持增长。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9万亿元,比上年增 长5.9%。受多重因素影响,叠加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企业实现利润下降4.0%。工业出口高位回落。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5.5%,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 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抑制海外需求,下半年以来增速有所下滑。 (二)主要行业运行平稳,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装备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其中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等行业分别增长11.9%、4.6%和3.6%。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促消费政策红利加快释放,汽车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96.9%和93.4%。2022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但受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增速有所下滑。有色、石化行业生产总体平稳。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粗钢产量比上年下降1.7%,钢材价格走弱、利润大幅下降;建材主要产品产量明显下滑。消费品制造业仍待恢复。食品、农副食品、酒饮料和精制茶等生活必需品行业保持增长,其他多数轻工纺织行业生产下降;医药行业生产受上年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持续下降。 (三)产业升级态势不断巩固,新动能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培育新型显示、大数据、智能光伏、车联网、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比上 年分别增长7.4%和22.2%,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工业。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8%和 16.3%。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发布实施工业领域碳 达峰方案,编制原材料重点行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推进粗钢产量压减目标任务,加快原材料、重点装备制造行业碳 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 快。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连接工业设 备超过7900万台(套),部分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居于世界领先。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C919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实现了整机及关键零部件 的突破并获证上市已投入使用。 (四)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加大,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惠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机制作用,推动纾困政策加快落地。2022年小微经营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7万亿元,普惠消费贷款余额增长23.8%。助企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2022年新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274家。专精特新发展再上台阶。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带动各地培育省 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 新等专项行动,促进优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展望 2023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需求仍然不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巩固回稳向好态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一)供需两端仍存一定制约。从需求看,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储蓄意愿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仍有待恢复。民间投资较为低迷,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持续,对上游原材料行业和家具家电等相关行业增长拉动作用减弱。从供给看,能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仍面临一定挑战。 (二)工业品出口明显承压。受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海外消费需求疲软,主要国际机构均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外需萎缩态势显现,一些企业反映外贸订单不及预期,预计今年外贸形势较为严峻,出口拉动效应恐持续衰减。 (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大。2022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持续下降,特别是制造业利润全年大幅下降13.4%。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预计2023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处于低位,工业企业利润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经营主体资产负债表受损,避险倾向上升,市场预期转弱态势仍未根本性扭转。 (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经济体加 息边际力度减弱,但利率水平上升对全球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外溢效应持续显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演进,地缘政治冲突走势不明,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全球产业链调整本地化、区域化、多元化趋势明显。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具备更好支撑基础和更多有利条件。一是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完整产业体系、完善配套能力和强大国内市场优势更加凸显,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明显增强,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二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工业经济面临更好的政策环境。三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增量政策措施与已出台的存量稳经济各项政策叠加发力,经营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将有力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大部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工业和信息化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东北地区制造业振兴取得新突破。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深化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深化产融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 (二)扎实推进“十四🖂”规划落地见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取得一批成果。强化统筹协调、督导落实,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共同推动规划实施。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做好地方规划与国家规划的有效衔接,积极承担重点任务。 (三)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置换政策,提高钢铁等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出台促进装备数字化政策措施,发展服务型制 造。全面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市场化办法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和配套产业发展。提高光伏产业全球竞争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产业创新发展。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一链一策”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重点发展一批市场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产业化应用。 (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狠抓惠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起益企”、服务月等服务品牌。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