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2024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2024版)

交运设备2024-10-08-华为@***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2024版)

2024版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2030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前言 做智能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从2021年开始,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智能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将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也将更深刻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趋势已经成为共识 面对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所趋,车企们纷纷调整战略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了明确的转型计划并逐步付诸行动。 技术和用户体验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成长 通过积极投资研发、快速跟进用户需求,新能源汽车企业构建起“技术+用户体验”的双驱动引擎。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在全新一代智能新能源车型批量入市推动下,持续保持复苏趋势,新能 源汽车销售实现35%的高速增长,国内市场销量达到794万,远高于整体市场5%的增速,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从27.6%提高到35.5%。 “数据+软件”定义汽车,驱动传统汽车向智能化转型 以“数据+软件”支持整车功能快速迭代,一方面持续给用户带来越用越好、超出预期的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迭代的新功能、新服务帮助车厂获得持续的收入,引领产业从以产品为核心向以用户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变。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车企“造好”车、造“好车”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下,用户的关注点正逐步从汽车的机械属性,转移到智能化和电动化相关属性。未来一辆好的智能电动汽车,不仅需要在研发端通过数字平台使能,实现快速开发、降本增效,在用户侧也需要面对软件快速迭代与整车安全、可信的多重挑战,车企“造好”车、造“好车”的内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市场将达到万亿级规模,华为希望发挥自身在ICT行业的技术优势,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携手产业链伙伴拥抱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一起“造好”车,造“好车”。 03 目录 01 宏观趋势:汽车产业迎来变革浪潮,跨界合作助力商业共赢06 1.1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前景可期06 1.1.1政策持续利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迎来新机遇06 1.1.2ICT技术驱动加速,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升级07 1.1.3供给端布局加速,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越燃油车08 1.1.4需求端变化牵引,激活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潜力08 1.2产品属性发生变革:汽车产业价值体系正在重塑09 1.2.1整车差异化焦点转移:从动力传动性能到智能化性能09 1.2.2产业边界扩展:从汽车产品到全场景出行服务09 1.2.3盈利模式转变:从硬件收入到软件/服务收入09 1.3行业格局正在重塑:跨界合作助力商业共赢10 1.3.1车企与科技公司加速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10 1.3.2新出行产业日益繁荣,ICT技术使能出行体验升级10 02 场景演进: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赋能产业实现智能驾驶、智慧空间、 智慧服务和智能生产11 2.1智能驾驶:提供安全、高效、顺畅的出行体验11 2.2智慧空间:从“灵活的移动空间”到“虚实融合的智能生活空间”12 2.3智慧服务:场景融合驱动服务从“主动”向“智慧”转变13 2.4智能生产:自动驾驶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领域,提振智能作业生产力14 03 技术趋势:智能汽车增量部件持续为产业注入新活力15 3.1架构平台:向计算和通信架构演进,实现软件定义汽车15 3.1.1高性能车载中央计算平台,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石15 3.1.2大带宽多协议通信技术,构建软件定义汽车的车载网络16 3.1.3创新无线通信技术,使能车内设备高质量互联17 3.1.4架构分层解耦、SOA的软件架构下实现软件定义汽车18 3.2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加速实现商业化19 3.2.1持续的算法升级与数字原料,是提升用户体验并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19 3.2.2“全频谱”构建感知能力,实现万物感知20 3.2.3“全融合”实现极简部署,加速传感器物理形态创新22 3.2.4整车大脑将为智能驾驶提供澎湃算力23 3.2.5V2X云端大脑使能多车协同,助力智能驾驶落地23 3.3智能座舱:智能化进程加速,软硬件迭代速度向消费电子看齐24 3.3.1座舱OS开放,支持应用生态丰富与“常用常新”24 3.3.2关键交互算法平台化,快速提升座舱应用开发效率24 3.3.3分布式技术实现跨终端业务协同,智慧体验无缝流转25 3.3.4座舱硬件接口标准化,支撑全生命周期用户体验26 3.3.5常用常新的OS平台,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智慧好玩的座舱体验26 3.4车载光应用:点亮新视界,见所未见27 3.4.1“光耀万物”构建全景化、沉浸式的全息视界,打造极致视觉体验27 3.4.2“光联万物”赋予汽车全新交互通道,保障行车安全、建立情感连接28 3.5智能车云:为智能汽车提供全周期的极致体验和贴心服务28 3.5.1创新车辆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实现全周期主动服务29 3.5.2打造极致的端云互联业务体验,加速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30 3.5.3构建车云协同的立体化安全防御体系,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30 3.5.4创建云端智能驾驶训练仿真平台,赋能智驾算法高效迭代31 01 宏观趋势:汽车产业迎来变革浪潮,跨界合作助力商业共赢 在智能电动的产业变革下,产业转型加速、产品属性变革、行业格局重塑,ICT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合作共赢成为主要趋势。华为致力于ICT基础技术研究,通过与车厂合作,将ICT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1.1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前景可期 1.1.1政策持续利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迎来新机遇 从环保角度看,当下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各国围绕碳中和正在开展新一轮竞赛。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机遇。 国际层面,欧盟碳排放法规加严、处罚力度加大,导致传统燃油车合规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为了 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大了购置补贴,推行电动车税收减免政策。美国明确了面向2030的汽车电动化规划,正在加快部署充电基础设施。 国内层面,汽车低碳化正在成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方面,相关部门正积极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交通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另一方面,双积分政策加严,积分变现产生效益,持续驱动行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公共领域电动化的强力推 进,也将进一步带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从行业政策法规环境角度看,近年来,各国政府陆续研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指导以规范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以中国为例,围绕着质量安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道路测试规范等方面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了智能汽车产业的示范落地。未来,随着智能汽车相关标准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政策的持续引导,将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标可达的政策法规环境,从而推进成熟技术加速产业化落地,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新基建”背景下,围绕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车路云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强化底层支撑。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 环将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双循环”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1.1.2ICT技术驱动加速,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升级 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持续功能升级,对整车电子电气架构、SOC算力、软件和数据的有效利用及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相关ICT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加速注入,汽车产业将迎来巨大变化。 摩尔定律是半导体产业的黄金定律,诞生50余年来,深刻影响了PC、数字化和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未来10年,摩尔定律也将持续引导车载领域的算力发展。华为GIV预测,到2030年,车载算力可达5000+Tops,算力将不再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XR(AR、VR等)等车载应用的发展瓶颈。 在移动场景下,5G(含5G-A)以其特有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将为智能汽车的互联互通提供基础保障。面向2030年,5G将实现全面覆盖,以云、大数据、IoT等多种新技术为基础,智能数字平台将打通汽车的物理与数字世界,极大激发行业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1.1.3供给端布局加速,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越燃油车 华为GIV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占据当年销售新车总量的82%。电动车购置成本将显著低于燃油车,充换电效率普遍实现1秒钟 1公里。随着用户的增长和国家“新基建”的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数量将持续增长,彻底解决续航焦虑与便利问题。 同时,国内外车企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布局。沃尔沃、宾利、捷豹、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已宣布在2030年之前将全面转向新能源;大众、 宝马等车企规划在2030年全球出售的新车中新能源车型占比不低于50%。 1.1.4需求端变化牵引,激活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潜力 增加。随着电动车购车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使用便利性的不断提升,中国作为巨大消费市场的资源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一方面,相较于发达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相对全球其他地区用户,中国用户对于电动车、智能驾驶等新事物有更强的接受力和更高的消费意愿。 同时,由于人口结构、收入结构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等的不断变化,中国市场的消费结构正在加速变革:1)中国将逐步迈入中高收入经济体,随着人均GDP提升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2)消费人群变化带来多样化需求:生于互联网时代、热爱科技、追求个性的Z世代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发经济”悄然兴起;二胎三胎带来家庭消费需求变化。 诸如此类的消费结构变化将在汽车消费领域以显著的特征,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市场,并带动中国汽车消费转型升级,逐步从“传统消费”走向“数字化消费”,从“商品消费”走向“体验消费”,从“共性消费”走向“个性消费”。 在需求端,用户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不断 1.2产品属性发生变革:汽车产业价值体系正在重塑 1.2.5整车差异化焦点转移:从动力传动性能到智能化性能 车的动力系统从燃油转向电动后,其动力传动性能将逐步实现“标准化”,整车的差异化焦点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化属性转移。汽车座舱和驾驶的智能化程度将成为用户买车的关键考量,用户通过OTA不断获得的持续性体验升级,也将进一步提升用户对智能化价值的认可和依赖。 整车差异化焦点的转移,为车企进一步探索市场增量空间提供契机。一方面,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智能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2030年自动驾驶将在robotaxi和低速封闭/半封闭场景实现规模商用,并逐步拓展到乘用车领域。另一方面,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座舱应用生态的丰富完善,汽车作为移动的智慧“第三空间”的属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1.2.6产业边界扩展:从汽车产品到全场景出行服务 5G(含5G-A)、IOT、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低碳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与迭代,推动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加速变革,智能汽车在特定场景中的商业化路径日渐清晰。 在智能驾驶领域,伴随细分市场、典型场景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场景驱动下的自动驾驶应用将逐渐落地并持续扩容。各种场景下新形态的自动驾驶交通工具将不断出现,不同场景的交通工具之间的接续性将变得更加无缝,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出现在人们出行中的每一个环节,人们的出行方式、人和交通工具及交通工具之间的交互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出行即服务”的体验将得到较大提升。 出行的根本需求逐步从拥有多个场景的交通工具,转移至基于出行综合场景的一体化出行解决方案。面对如何基于出行综合场景实现出行工具在各不同场景的无缝接续,如何在出行旅程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智能化服务等问题,一系列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将不断调动产业资源,基于场景需求开发出新的服务应用,产业价值也将逐步转移至围绕出行解决方案的出行服务。 1.2.7盈利模式转变:从硬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