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一周解一惑系列:复盘日本拖拉机历史,大拖占比提升大势所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一周解一惑系列:复盘日本拖拉机历史,大拖占比提升大势所趋

2024-09-20李哲、罗松民生证券杨***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一周解一惑系列:复盘日本拖拉机历史,大拖占比提升大势所趋

本周关注:巨星科技、宏华数科、一拖股份、纽威股份、中国船舶。 复盘日本拖拉机历史,大型化是长期趋势。我们梳理日本1995-2009年人口数据,日本老龄化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995年14.06%提升到2009年的23.17%。农业人口从1995年的653.6万人降至2009年的286.7人,农业劳动力从1995年的361.1万人降至2009年的152.4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从1995年的1.28公顷提升至2009年的2.83公顷,单台拖拉机覆盖公顷数从1995年的2.18公顷提升至2009年的2.3公顷。日本老龄化推动了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而其农业集约化在拖拉机领域看到的是拖拉机的大型化。我们统计1989-2023年日本拖拉机销量的结构,销量整体保持稳定(保持在15万台左右),但产品结构上,大马力占比提升。1982-2023年,日本拖拉机销量中大马力的占比从1982年18%提升至2023年的68%,该趋势在日本内销拖拉机结构里同样存在,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老龄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严重,但人口并未减少,带来的拖拉机大型化。从老龄化角度,202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4.27%,类似日本1993-1994年。从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来看,我国(2022年)与日本1995年水平类似,但单公顷耕地拖拉机保有量仅为日本1995年水平的37%,单公顷耕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约为日本1995年水平的7%。从单公顷耕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角度,我国未来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最新补贴政策向大型智能机倾斜。影响我国拖拉机销售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是我国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进行土地平整,小地块变成大地块,通水通电通路,通行条件和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之后,原来用不上农机的地方用上了农机,原来用小农机的地方用上大农机;此外,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提升,分散种植以简易廉价型农机为主,而高标准农田种植会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大马力、高效率、高端化机型为主;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资本和第三方有望进入加速农业领域,农业生产主体的变化会有望加大品牌产品的购买。 2024年8月6日,《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公示稿)》对外发布,补贴名录中新增加了“动力换挡(包括部分动力换挡、动力换挡/换向、无级变速)、智能控制(指具备电液控制三点悬挂装置及以下至少一项功能:电液控制四轮驱动、电液控制动力输出轴、电液控制多路阀、电控液压转向)拖拉机”分档。可见,国家对拖拉机的补贴向大型智能机倾斜,目前我国动力换挡领域国产企业参与者偏少,处在替代外资的阶段,其他产品基本已经完成国产化。 投资建议:拖拉机大型化是未来长期趋势,推荐拖拉机领域龙头公司一拖股份,建议关注潍柴动力。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补贴政策调整的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复盘日本拖拉机历史,大型化是长期趋势 1.11995~2009年日本农村劳动力萎缩严重 我们梳理日本1995-2009年人口数据,日本老龄化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995年14.06%提升到2009年的23.17%。农业人口从1995年的653.6万人降至2009年的286.7人,农业劳动力从1995年的361.1万人降至2009年的152.4万人,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从1995年的1.28公顷提升至2009年的2.83公顷,单台拖拉机覆盖公顷数从1995年的2.18公顷提升至2009年的2.3公顷。 表1:日本农村人口/农机整体数据情况 图1: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2日本老龄化推动农业集约化趋势 日本老龄化叠加粮食安全,推动日本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地集聚,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路径。由于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激活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增强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竞争力,让农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成。但是,农地零星分散,无法规模化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很难达到规模收益,严重阻碍高效率的工业生产要素流入农业。为此,日本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农地流转率,1985—1998年经营面积5公顷以上的专业农户增加近117%,而经营面积0.5公顷以下的农户下降近70%。2005-2015年,经营面积5~20公顷的农场增加了24.8%,经营面积介于20~50公顷、50~100公顷以及100公顷以上区间内的农场数目上升趋势尤其明显,均分别高达159.9%、234.9%、165.4%;这种情况在日本农业比较发达的北海道地区也是如此。 表2:不同经营面积农场的数目及其变化率(个,%)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应用工业技术的结果,更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战后日本将现代化工业的技术优势外溢至农业,推动了工业技术反哺农业,使得农业机械化在日本国内迅速普及,比如每100平方公里耕地拥有的拖拉机数量的显著变化。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1961—1965年间日本每100平方公里耕地拥有拖拉机数量为43.34台,远低于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但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推进,日本先后分别超越这些发达工业国,到1976—1980年日本每100平方公里耕地拥有的拖拉机数量为2226.01台,位居世界第一。 表3:日本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每100平方公里耕地拥有拖拉机数量比较(台) 先进生产要素如此大规模反哺农业,使得日本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局面,实质性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工业反哺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稻类与麦类平均单产量的逐年提高就是很好的佐证。 稻类合计与水稻的单产量分别从1955—1959年的3.65吨/公顷、3.76吨/公顷,增加到1995—1999年的5.11吨/公顷、5.13吨/公顷;而麦类合计与小麦的单产量也分别从1955—1959年的2.31吨/公顷、2.19吨/公顷,提升到1995—1999年间的3.38吨/公顷、3.32吨/公顷。进入21世纪,日本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趋势依然明显。稻类合计和水稻的单产量在2010—2014年高达5.33吨/公顷和5.34吨/公顷,麦类合计与小麦单产量则于2000—2004年高达3.78吨/公顷和3.89吨/公顷,均较21世纪之前的水平有所提高。 表4:日本稻类与麦类的平均单产量(吨/公顷) 1.3日本农业集约化推动拖拉机的大型化 日本老龄化推动了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而其农业集约化在拖拉机领域看到的是拖拉机的大型化。我们统计1989-2023年日本拖拉机销量的结构,销量整体保持稳定(保持在15万台左右),但产品结构上,大马力占比提升。 图2:日本拖拉机销量结构(万台) 1982-2023年,日本拖拉机销量中大马力(30马力以上)的占比呈现提升趋势,从1982年18%提升至2023年的68%,该趋势在日本内销拖拉机结构里同样存在,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老龄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严重,但人口并未减少,带来的拖拉机大型化。 图3:日本不同马力段拖拉机销量占比(%) 图4:日本30马力以上拖拉机内销占比(%) 1.4对标日本,我国拖拉机大型化趋势启动 我们从老龄化角度,202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4.27%,类似日本1993-1994年。从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来看,我国(2022年)与日本1995年水平类似,但单公顷耕地拖拉机保有量仅为日本1995年水平的37%,单公顷耕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约为日本1995年水平的7%。日本1995-2009年,日本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从0.71公顷提升至2.83公顷,单公顷耕地拖拉机保有量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变化不大。从单公顷耕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角度,我国未来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5:中国老龄化情况 图6:中国与日本农业机械指标对比情况 表5:我国农村人口/农机整体数据情况 从2019年至今我国拖拉机产量数据看,大拖产量从2019年的3.44万台提升至2023年的8.72万台,峰值出现在2022年的9.12万台,2023年受国四标提标的影响有下滑4.4%,2024年前7个月产量达5.09万台,同比增长14.0%,显著好于行业。从大拖产量占总产量比例看,2019年占6.4%,到2024年提升至23.4%,占比持续提升。对标日本的发展趋势,我国大拖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7:我国大拖产量同比及占总量比例 图8:我国大拖产量同比情况 我们从AMI拖拉机指数看,今年3月以来,拖拉机指数呈现较好趋势,大型拖拉机指数呈现类似的走势。我们预计与以下几点有关:①2023年是国四标提标第一年,整体需求较弱,为2024年提供低基数;②近些年大型化高端化趋势逐年强烈,加之今年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助力,更新需求所焕发出的动能或将成为稳定市场走势的重要力量;③从政策层面看,246亿元的农机补贴已尘埃落定,从补贴倾向看,对今年的大中拖市场也是有力的加持。 图9:我国AMI拖拉机指数情况 图10:我国AMI大型拖拉机指数情况 2我国最新补贴政策向大型智能机倾斜 2.1高标准农田推动拖拉机的大型化与品牌化 影响我国拖拉机销售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是我国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进行土地平整,小地块变成大地块,通水通电通路,通行条件和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之后,原来用不上农机的地方用上了农机,原来用小农机的地方用上了大农机。 参考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了全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主要指标。有关其中的约束性条件包括 , 到2025/2030年,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别达到10.75/12.0亿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5/2.8亿亩。从新建角度,截至2023年,我国约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亿亩,预计2024年完成0.35亿亩新建,2025-2030年每年新建约0.20亿亩高标准农田;从改造角度,2023—2030年,年均需完成0.35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任务。 图11:高标准农田新建规划情况 图12:高标准农田改造规划情况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拖拉机行业的影响,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①中大型拖拉机占比提升,随着土地平整,小田变大田,中大型拖拉机占比将逐步提升;②对产品质量要求提升,分散种植以简易廉价型农机为主,而高标准农田种植会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大马力、高效率、高端化机型为主;③需求主体可能发生变化,由于农业的分散性和低效率,资本和组织化用户不愿意进入农业,但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农业硬件环境得到本质的改变,农业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再加上转基因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资本和机构会大量地进入农业领域,国内的农业从业主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组织化用户、公司化组织、资本型主体会快速增加。从新疆、黑龙江兵团和农垦系统可以看出,组织化用户的需求与欧美规模化种植的大农场相近:全程机械化、成套或批量购买、倾向于大品牌、重视服务、对金融保险有刚性需求等。 图13:2015年黑龙江农垦120马力以上拖拉机购置情况 2.2新一轮农机补贴政策向高端机型倾斜 2024年8月6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对外发布了《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公示稿)》。新发布的补贴额一览表显示,80马力及以上的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在上一个三年分档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力换挡(包括部分动力换挡、动力换挡/换向、无级变速)、智能控制(指具备电液控制三点悬挂装置及以下至少一项功能:电液控制四轮驱动、电液控制动力输出轴、电液控制多路阀、电控液压转向)拖拉机”分档。 与传统机型相比,动力换挡机型的最高补贴额,提高了7300到33600元不等,补贴额提高幅度在54.89%-90.69%。补贴额增幅最大的是120-140马力分档,增幅为90.69%;增幅最小的是80-90马力分档,增幅只有54.89%,增幅低于60%的还有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