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液冷储能温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液冷储能温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电气设备2024-09-12邬欣芸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液冷储能温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Leadleo.com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液冷储能温控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邬 邬欣芸·头豹分析师 2024-08-23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生产/储能变流器 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行业: 行业定义 鉴于电化学电池固有的热敏特性,温度调控成为了电… AI访谈 行业分类 按照液冷技术的不同导热方式,液冷储能温控行业可… AI访谈 行业特征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的特征包括:1.市场渗透率加速增… AI访谈 发展历程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目前已达到3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规模评级报告1篇 AI访谈SIZE数据 政策梳理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液冷储能温控行业因电化学电池热敏特性而关键,通过液体循环技术精准控温,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市场渗透率加速,应用场景多样,需求上升,预计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尽管市场集中度低,但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向高效、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预测性维护成为市场扩张新动力,助力行业实现高效运维与可持续发展。 行业定义[1] 鉴于电化学电池固有的热敏特性,温度调控成为了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温控指的是运用加热与冷却技术,对电池温度实施精准、有效的监控与调节措施。温控系统与电池管理系统紧密协作,共同对锂电池实施恒温策略,确保其工作状态始终保持在预设的安全参数区间内,有效预防电池因温度过高而进入热失控的潜在危险状态。液冷储能温控行业是指专注于开发、应用和优化基于液体循环的电气机械设备系统,以实现对储能设备特别是储能电池系统温度控制的行业。通过液冷技术,利用水、乙醇、制冷剂等冷却液的对流换热原理,对储能系统中的电池进行精准的温度管理,以确保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液冷温控技术利用液体(如冷却液)作为热交换介质,通过循环流动将储能设备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维持设备在适宜的工作温 度范围内。 [1]1:https://zhuanlan.z… 2:https://www.escn.… 3:电信运营商、中国储能网 行业分类[2] 按照液冷技术的不同导热方式,液冷储能温控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液冷储能温控基于不同导热方式的分类 喷淋式液冷 采用重力驱动或系统施加的压力作为动力源,直接将冷却液高效且准确地喷射至发热组件表面或其紧密连接的导热元件上,以此实现针对性的热管理形式 液冷储能温控分类 沉浸式液冷 冷板式液冷 浸没式液冷系统是一种将电池器件完全浸入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循环或相变来散热的方式。它主要分为单相和双相两大类。单相浸没式系统中,电池组件沉浸于装有特定冷却介质的密闭槽体,冷却介质吸收热量后升温,物理形态不变,随后被泵送至冷却器降温,再回流循环散热。而两相浸没式系统则采用更复杂的热交换机制,冷却介质同样与热源直接接触,但在循环过程中会经历液态到气态(或反之)的相态转换,伴随大量潜热的释放或吸收,显著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冷板式液冷技术是一种高效散热方法,其核心在于采用冷板——这是一种由高导热材料如铜或铝制成的封闭结构——作为中介,间接地将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冷却液体。这一过程中,冷却液体充当了热量传输的载体,负责将热量从热源区域带走,并在系统远端进行冷却处理。冷板式液冷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流体(即冷却液体)被设计为不与电子器件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潜在的腐蚀、泄漏等问题。相反,这些流体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流动,通过冷板这一高效热传导元件,间接地从被冷却对象(如电子元器件)上吸收热量。随后,携带热量的流体被输送至冷却系统进行处理,释放热量后再度循环使用。由于冷板式液冷技术实现了热量传输介质与被冷却对象的物理隔离,因此也被称为间接液冷技术。 [2]1:https://zhuanlan.z… 2:https://www.escn.… 3:https://www.escn.… 4:https://www.sohu.… 5:https://www.googl… 6:https://www.escn.… 7:http://www.cnmec… 8:中国电信运营商,热设… 行业特征[3] 1市场渗透率加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依据能源电力行业权威数据库所披露的公开信息,2023年6月至8月期间,仅广东省与浙江省两地,采用液 冷技术解决方案的储能项目备案数量已超过30个,总规划容量高达9.6吉瓦时(GWh),伴随而来的总投资规模突破1,300亿元人民币大关。这些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展现了多样性,涵盖了磷酸铁锂、铅碳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同时,在项目应用场景上广泛覆盖了独立储能系统、用户侧储能、电源侧 储能以及光储/光储充一体化等多种模式,充分展现了液冷技术在储能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潜力与市场价值。 2应用场景多样化,市场需求上升 液冷储能温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样呈现出多元化与扩展化的趋势,从最初的储能系统核心应用逐步渗透到多个高科技与工业领域,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优势与广泛的市场适用性。随着能源转型和高效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液冷储能温控技术的市场需求还在不断提高。据预测,液冷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8年增长至86.37亿,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3市场集中度低 尽管行业内存在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但整个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包括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均有涉及。从市场份额分布来看,虽然部分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尚未形成绝对的市场垄断,其他企业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此外,储能行业涉及多个细分领域,如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电池储能等,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也有所不同,这进一步加剧了整体市场的分散性。 [3]1:https://www.escn.… 2:https://www.escn.… 3:https://zhuanlan.z… 4:https://www.ndrc.… 5:中国储能网,知乎,中…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的特征包括:1.市场渗透率加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2.应用场景多样化,市场需求上升;3.市场集中度较低。 发展历程[4] 启动期2010-01-01~2016-01-01 此阶段,铅酸电池仍是储能领域的主流,但其能量密度低、发热量小,对温控的需求相对不高。然 而,随着储能市场的逐步扩大,温控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显现。企业开始尝试将温控技术应用于储能系统,但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温控技术开始专业化,市场上出现了专门从事储能温控的厂商。然而,由于市场需求有限,温控产品 的种类和功能相对单一,主要以风冷散热为主。同时,温控行业与电池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储能温控市场也开始酝酿变革。 高速发展期2016-01-01~至今 随着锂电池的普及和储能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温控需求急剧增加。液冷技术以其高效的散热性能逐 渐成为主流方案之一,与风冷技术形成竞争态势。同时,储能温控市场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进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重大事件包括特斯拉储能项目火灾引发对温控的关注、国家能源局发布政策强化温控措施、壳牌与国网合作推进液冷储能系统应用等。 技术革新:液冷技术不断成熟并应用于储能温控领域,成为与风冷技术并列的两大主流方案。同时,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等新技术也开始得到研究和探索。市场扩大:市场以出口为主,但中国市场的崛起使得出口占比逐渐下降。竞争加剧: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储能温控企业,包括传统温控厂商、新能源企业、电池厂商等。它们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高性能、高效率的温控产品以争夺市场份额。标准制定: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储能温控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也开始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将有 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技术的健康发展。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发展概述液冷储能温控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凭借高导热性、高热容等优势,在保障储能系统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目前,液冷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技术将持续优化,成本有望降低,市场渗透率将提升。同时,随着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将凭借优势巩固领先地 萌芽期2010-01-01 此阶段,温控技术尚未明确应用于储能领域,但已经开始在电池领域得到初步应用。随着电池技术的 不断发展,保障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问题逐渐突出。 温控技术相对原始,主要依赖传统的散热方式,如自然散热或简单的风扇散热。市场参与者较少,且 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厂商内部。 位,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1:https://www.sohu.… 2:http://www.chqst.… 3:碳索历程,华清高科 产业链分析 [13 液冷储能温控原材料和零部件产业链上游的分析涉及多个关键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液冷储能温控系统的基础;产业链的中游是连接上游零部件与下游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涵盖液冷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制造。这一环节在液冷储能温控产业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液冷储能温控产业链的下游是储能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等多个领域。这一环节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储能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和市场的拓展。[6] 液冷储能温控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6] 以冷轧薄板为代表的液冷储能温控设备零部件大多与普通工业制造的所需零部件相同,随着零部件产量逐年上升,零部件供应逐渐稳定,供应商对零部件的议价能力较大。液冷储能温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铝、铜等金属原材料,铝和铜的供应源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冷轧薄板为例,2024年6月冷轧薄板产量累计值从408.9万吨增长至2,343.2万吨,同比增长3.9%,累计增长15.9%。以冷轧薄板为代表的液冷储能温控设备零部件大多与普通工业制造的所需零部件相同,随着零部件产量逐年上升,零部件供应逐渐稳定,供应商对零部件的议价能力较大。液冷储能温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铝、铜等金属原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铝为例,2023年铝进口量为765万吨, 出口量为9,026万吨。以铜为例,2023年铜矿产量达到170万吨。铝和铜的供应源稳定。 液冷技术的市场需求持续提高,机遇与挑战并存。 液冷技术相较于传统风冷技术,展现出散热效果佳、冷却速度快、空间占用小等优势。随着储能系统容量增大和功率密度提升,液冷技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液冷系统复杂且技术要求高,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中游企业需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液冷储能温控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尤其在高功率密度、大容量储能项目中优势更明显。尽管液冷技术优势明显,但风冷技术因成本较低,在小容量及产热率低的储能项目上仍具竞争力。未来,风冷与液冷技术有望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中游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面临广阔的市场机遇和技术挑战,需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适 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6] 生产制造端 原材料和零部件 上游厂商 上 产业链上游 中 杭州云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M中国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上游说明 从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源来看,原材料和零部件产量充足,供应稳定,能够满足中下游的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冷轧薄板为例,2024年6月冷轧薄板产量累计值从408.9万吨增长至2,343.2万吨,同比增长3.9%,累计增长15.9%。以压缩机为例,截止2023年,中国压缩机进出口数量分别达到51万台和1,211万台。以冷轧薄板和压缩机为代表的液冷储能温控设备零部件大多与普通工业制造的所需零部件相同,随着零部件产量逐年上升,零部件供应逐渐稳定,供应商对零部件的议价能力较大。液冷储能温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铝、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