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动荡:探讨自然灾害对汇率的影响 Ngoc Nguyen Anh Thi, Nguyen Ha Minh WP/24/18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论文描述研究作者(们)的进步并已发表至引发评论并鼓励辩论。IMF工作论文中表达的观点是那些作者(们)的,并不一定需要。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执行董事会的观点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 2024AUG 能力发展研究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论文 由Anh Thi Ngoc Nguyen和Ha Nguyen*准备 经Natan Epstein授权分发,2024年8月 MF工作论文我描述作者(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并公开发表以征求评论和促进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工 作报告中表达的观点为作者(们)的个人观点,并不必然代表IMF、其执行董事会或IMF管理层的观点。 本文调查了自然灾害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摘要: 不同汇率制度的各国群体。通过使用197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77个国家的高频月度数据集建立的面 板局部投影模型,我们发现,汇率变动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中的自然灾害的敏感性高于发达经济体(AEs)。此外,对自然灾害的反应取决于EMDEs采用的汇率制度。平均而言,在非钉住汇率制度下,名义和实际汇率在灾害发生后两年内可能会贬值多达6个百分点。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弹性汇率制度的EMDEs将通过名义和实际贬值观察到更快的复苏,尽管它们应警惕可能由自然灾害冲击引起的大规模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政策影响。 推荐引用:Nguyen, Thi-Ngoc Anh, 和 Ha Minh Nguyen(2024),《动荡中的货币:探讨自然灾害对汇率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论文WP/24/186 *作者们想要感谢Selim Elekdag、Natan Epstein、Mercedes Gracia-Escribano、Giovanni Ganelli、Giacomo Magistretti、Augustus Panton、Felipe Zanna对他们的有益评论。所有错误均由我们负责。在我们亦感激Flavia Daza和Elisa Manarinjara在发布程序中对我们的支持。 内容 1. 引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 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 2.2 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 实证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3.1 所有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2 灾害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3 国家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稳健性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4 大型与小型自然灾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5. 结论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1. 引言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威胁。气温正在上升。全球平均温度已经比工业前水平高出1.1摄氏度(IPCC,2023)。气候变化正在导致世界各地发生更频繁且破坏性更强的自然灾害(IPCC,2014)。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于适应和缓解努力至关重要。 文献已经考察了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结果的影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参见Bayoumi等,2021;Barone和Mocetti,2014;Cavallo等,2013;Cevik和Jalles,2023a;Fomby等,2013;Lian等,2022;Loayza等,2012;Noy,2009;Ramcharan,2007;Elekdag和Tuuli,2023)。这些研究通常发现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尽管影响程度因国家特征如发展水平和制度质量而异。另一系列文献关注灾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包括Kabundi等(2022)、Cevik和Jalles(2023b)、Fratzscher等(2020)和Mukherjee和Ouattara(2021)的研究。自然灾害发现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尽管其程度取决于灾害类型和货币框架的可靠性。也有一些研究考察了自然灾害对其他经济结果的影响,例如财政结果(Noy等,2011)、国际资本流动(David,2010)和汇率(Hale,2022;Farhi和Gabaix,2015;Lee等,2022)。 本文对研究自然灾害对月度汇率影响的文献进行贡献。从理论上讲,自然灾害通过影响基础设施、供应链和生产力的中断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需求变化,影响汇率水平。例如,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基础设施中断,损害出口,如小岛屿的旅游业(参见Rosselló等人,2020年;Jones和Olken,2010年;Osberghaus,2019年)。同时,灾害救援和重建工作可能需要更高的进口。因此,由于灾害造成的破坏,贸易平衡可能恶化,对汇率产生贬值压力(Strobl和Kablan,2017年)。另一方面,国际捐助者的汇款和赠款可能增加(Arezki等人,2024年;David,2010年),形成汇率升值压力。这些影响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稳定,尤其是当国家存在金融脆弱性,如美元化债务时。 了解自然灾害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对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在评估与某些货币和经济相关的风险方面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容易发生灾害的国家。首先,了解自然灾害对汇率的影响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有效导航和管理汇率波动,并在投资、贸易和风险管理策略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其次,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汇率波动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货币贬值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出口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全球市场,尽管货币升值可能会使出口商品价格更高,从而不利地影响贸易平衡。因此,支出转换效应可能提供一个稳定渠道,帮助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参见Ramcharan,2007;Elekdag和Tuuli,2023)。最后,政府和央行通常实施政策措施以减轻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通过考察自然灾害与汇率之间的关系,政策制定者可以设计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稳定汇率和管理通货膨胀压力。 关于研究自然灾害对汇率影响,尤其是实际(有效)汇率影响的文献较少,但正在扩展。Farhi和Gabaix(2016)引入了一种罕见灾难模型,用以解释汇率与基本面之间的脱节,并使用时间变化的灾难风险溢价。他们认为,罕见但极端的灾难是资产市场风险溢价的重要决定因素。Hale(2022)构建了一个前瞻性模型,在该模型中,代理人更新他们对未来灾难的预期。该模型预测,由于气候相关灾难,风险国家将出现持续但相对较小的实际贬值。尽管没有专注于灾害与汇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但Ramcharan(2007)和Elekdag及Tuuli(2023)在考察更大汇率灵活性如何帮助经济更快地适应天气冲击的渠道时,认为非钉住国家的实际汇率贬值更为明显。Strobl和Kablan(2017)研究了热带气旋破坏对17个小型岛屿发展中国家汇率的影响,发现灵活的汇率贬值有助于经济从经常账户恶化中恢复,但固定汇率在冲击后几乎保持不变。与此同时,Lee等人(2022)关于全球温度冲击对汇率影响的成果更为复杂,一些国家的汇率在冲击中贬值,而另一些国家的汇率则升值。 本文探讨了自然灾害对汇率的影响,特别关注汇率制度所起的作用。1并且国家特性。虽然一些研究已经探讨了这一研究主题,但其中大部分研究要么聚焦于特定类型的灾害,要么聚焦于具有有限观测数量的特定国家群体。本文旨在通过使用1970M1至2019M12的177个国家通用月度面板数据,按照不同的汇率制度(盯住与非盯住)和国家特性(发达经济体、大型新兴市场、低收入国家、小岛国家)进行划分,提供一幅广阔的图景。此外,我们检验了汇率的高频(即,月度)反应,而文献大多使用年度数据。高频分析的一个优势在于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归因于自然灾害对汇率的影响。在较低频率的分析,如年度,自然灾害的影响可能会更可能受到其他冲击的污染。 在同一年份发生。此外,高频数据允许追踪汇率随时间的高频反应(在我们的案例中,在灾害后的24个月内)。 应用局部投影模型,我们发现,与发达经济体(AEs)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以及特别是小岛屿国家对自然冲击的汇率变动更为敏感。此外,这些EMDEs对自然冲击的反应取决于所采用的汇率制度。在非固定汇率制度下,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在冲击后两年内可能会贬值多达6%,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尽管幅度较小,但可能显著升值。我们的发现与文献资料相符,即实际贬值有助于加快恢复的国家。然而,那些允许汇率浮动的EMDEs应意识到潜在的贬值压力,这在大型灾难期间可能尤为显著,并应为可能出现的债务或金融稳定性方面的挑战做好准备(Asonuma,2016;Reinhart and Rogoff,2011)。 本文的剩余部分组织如下。下一节讨论了本文中使用的方法和数据。第3节展示了基准模型中的实证结果,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在第4节中呈现。第5节得出结论。 2. 方法论和数据 2.1 方法论 为了捕捉自然灾害对汇率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Jorda(2005)的局部投影方法来追踪有效汇率(名义和实际)对自然灾害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我们还研究了通货膨胀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以帮助促进关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之间可能反应偏差的讨论。我们的基线回归如下: − ∑ =1 ∆ 哪里i, t,并h表示国家、月份以及估计的展望期(从0开始,代表对发生在0时刻的自然冲击的即时反应,及对未来24个月的反应)。表示因变量的对数形式,即名义有效汇率(NEER)、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表示因变量变化的滞后j滞后(与)j=2 in the baseline).∆ − ,是我们 主要感兴趣的主要变量——自然灾害的虚拟变量——如果发生灾难,则取值为1 在t月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