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宏观专题】经济微观察系列三:时间都去哪了?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专题】经济微观察系列三:时间都去哪了?

2024-08-28张瑜、陆银波华创证券
【宏观专题】经济微观察系列三:时间都去哪了?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2024年08月28日 【宏观专题】 时间都去哪了?——经济微观察系列三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陆银波 电话:010-66500831 邮箱:luyinbo@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9100003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跨境资本净流出显著放缓—— 2024年Q1跨境资本季度跟踪》 2024-08-22 《【华创宏观】一线城市消费为何走弱?——经济微观察系列二》 2024-08-21 《【华创宏观】24个领域的左与右:哈里斯VS特朗普——2024美国大选系列三》 2024-08-20 《【华创宏观】消失的“其他”:地产之外的最大拖累——经济微观察系列一》 2024-08-19 《【华创宏观】房地产之尾部金融风险或已解除》 2024-08-15 本篇报告关注居民的时间去向。一方面,居民的收入是时间的函数,工作时间越长,可能获得的收入会越多。但另一方面,每天的时间存在刚性上限约束,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消费、休息的时间可能会越少。因而,时间的分配对于居民收入、消费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小知识:时间去向如何调查与分类? (一)时间去向的调查:调查分两种。一种是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严格记录居民一天24小时的活动(每15分钟记录一次)。前两次调查 时间在2008年与2018年,第三次调查时间在2024年(2024年5月至年底主要开展现场调查,审核、汇总并发布调查主要数据)。另一种是各个机构出于特殊研究需要开展的调查。包括统计局的劳动力调查(获得劳动时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展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获得使用互联网时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的通勤监测(获得通勤时间)等。 (二)时间去向的分类:根据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将居民时间分为六大类、20个细分类别。六大类分别是: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学习培训;交通活动。一天中的24小时(即1440分 钟)的去向由这六大类所组成。此外,针对使用互联网(手机等设备)这一行为,视为这六大类的伴随行为。 (三)时间去向的初观察:2008年与2018年的比较,详见正文。 二、就业:2020年以来整体工作时长有所增加 (一)总量层面:从年度数据来看,2015年开始,工作时间趋于上行,到2022年,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小时,2001年以来最高。从月度数据来看,若比较2024年与2019年,2月-7月,平均每个月的周工作时间增加了 2.7个小时。2024年7月,周工作时间为48.7小时,2019年同期为46.5小时 (二)分行业层面:有增有减。行业数据更新至2022年,相比2019年,超半数行业工作时间有所增加,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 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三、通勤:关注通勤时长、幸福通勤占比、极端通勤占比、职场新人通勤情况 (一)通勤时长方面:45个中国主要城市中(2022年)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 分钟,同比持平。其中:超大城市平均40分钟、特大城市平均36分钟、I型 大城市34分钟、II型大城市32分钟。北京通勤时间最长。 (二)幸福通勤:即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人口比重50%,连续3年同比下降。 (三)极端通勤:即单程60分钟以上的比重。中国主要城市2022年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12%,同比持平,仍有超过1400万人口承受极端通勤。 (四)职场新人:25岁以下职场新人的平均通勤距离更长,普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10%的职场新人单程通勤距离超25公里,高于城市平均 水平2个百分点。北京职场新人25公里以上通勤比重14%。 四、触网: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间有所回落 (一)整体:截止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 岁及以上的居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1个小时。历史对比来看,这一 时长低于2021年12月(28.5小时)、2022年12月(26.7小时),也低于2019 年6月(27.9小时)。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二)分应用:从增长情况来看,2021-2023年三年用户规模复合增速超过10%的应用有线上办公、在线旅行预订、网约车、互联网医疗。就2023年而言,线上办公用户规模增速转负,但,网约车、在线旅行预定、互联网医疗的用户 规模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睡眠:睡眠时长或在缩短,上班族睡眠时间偏短 (一)根据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 (二)睡眠时间:《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报告指出,“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平均入睡时间为00:01”。“上班族群体工作日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6.47小时,非工作日为6.8小时”。新京报报道指出,“纵观国人从 2012年到2021年十年间的睡眠情况,相比十年前,如今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 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睡眠时长少了近1.5小时。” 六、休闲:文化休闲时间或在增加 休闲方面,参考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所长发布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2019-2023年,城镇居民在工作日、周末及节假日的每日平均休闲时间均逐步增长,尤其在2023年有较大幅的提升”。“城镇居民工 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的文化休闲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15.11%、16.01%和 16.92%,提升至2023年的18.81%、19.32%和18.42%。城镇居民、退休居民更喜欢参观展览(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科技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和 观看演出(电影、戏剧、音乐剧、脱口秀、相声、足球赛等),两者合计均在60%以上。农村居民喜欢戏曲的比重较高,受访者占比近半成,选择参观展览和观看演出的占比明显低于城镇和退休居民。对退休居民而言,其对书法绘画集邮等活动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偏好意向。”。 风险提示: 数据样本有偏对总体代表性不够。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报告的研究方向较为新颖。关注居民的时间去向。一方面,居民的收入是时间的函数,工作时间越长,可能获得的收入会越多。但另一方面,每天的时间存在刚性上限约束,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消费、休息的时间可能会越少。因而,时间的分配对于居民收入、消费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投资逻辑 主要是总分逻辑。章节一系列介绍时间分类的调查方法和分类方法。章节二至六从就业、通勤、使用互联网、睡眠、休闲�个维度介绍居民的时间去向。 目录 一、小知识:时间去向如何调查与分类?6 (一)时间去向如何分类?6 (二)时间去向如何调查?7 (三)时间去向的初观察7 二、就业:整体工作时长有所增加8 (一)整体:上行后趋于稳定8 (二)分行业:有增有减9 三、通勤:幸福通勤比重在下降9 (一)通勤时长:同比持平9 (二)幸福通勤:多数城市连续3年同比下降10 (三)极端通勤:超大城市极端通勤改善11 (四)职场新人:平均通勤距离更长11 四、触网: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间有所回落12 (一)整体:网民规模小幅上行,触网时间有所回落12 (二)分应用:网约车、旅行预订用户增长较快13 �、睡眠:睡眠时长或在缩短14 (一)睡眠时间多长合适?14 (二)整体:上班族睡眠时间或偏短14 六、休闲:文化休闲时间或增加15 图表目录 图表12018年时间利用调查:六大类、20个类别6 图表2时间去向相关调查汇总7 图表32018年居民主要活动平均时间以及与2008年的比较8 图表4企业就业人员周工作时间8 图表5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8 图表6分行业:周工作小时9 图表7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10 图表8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10 图表9主要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11 图表102022年典型城市职场新人25公里以上通勤比重12 图表11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13 图表12网民规模小幅上行13 图表13非网民不上网原因13 图表14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14 图表152023年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增速14 图表16网约车订单量保持较快增长14 图表17互联网收入增速14 图表18居民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夜间睡眠时长15 图表19固定工作群体每晚睡眠时长最短15 图表202019与2023城乡居民休闲活动选择16 图表21全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小幅增长16 图表22全国电视节目播出节目时间小幅回落16 一、小知识:时间去向如何调查与分类? (一)时间去向如何分类? 2018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根据2019年1月25日公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将居民时间分类六大类、20个细分类别。六大类分别是: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学习培训;交通活动。一天中的24小时(即1440分钟)的去向由这六大类所组成。此外,针对使用互联网(手机等设备)这一行为,视为这六大类的伴随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4年3月20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有关负责人就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答记者问,“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的时间利用活动分类更加细化,由上一次调查的20个类别扩展至13个大类、34个类别,更加精准细致反映居民在工作、学习、生活、出行、养老、就医、文体活动参与等方面的情况和期盼,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居民的生活福祉。” 图表12018年时间利用调查:六大类、20个类别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创证券 (二)时间去向如何调查? 时间去向的调查分两种。一种是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严格记录居民一天24小时的活动(每15分钟记录一次)。前两次调查时间在2008年与2018年。第三次 调查时间在2024年。另一种是各个机构出于特殊研究需要开展的调查。包括统计局的劳动力调查(劳动时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展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使用互联网时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的通勤监测(通勤时间)等。 图表2时间去向相关调查汇总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睡眠研究学会,华创证券 (三)时间去向的初观察 时间去向的初步观察是基于2018年的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以及与2008年的比较。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已经开始,根据统计局介绍,“2024年2-4月为调查准备阶段,主要是选聘培训调查员,研发部署调查软件等;2024年5月至年底为调查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开展现场调查,审核、汇总并发布调查主要数据;2024年底至2025年为调查资料开发应用阶段,主要是编辑出版调查资料,开展研究分析等。” 就2018年而言: 根据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居民在一天的活动中,个人生理必需活动平均用时11小时53分钟,占全天的49.5%;有酬劳动平均用时4小时24分钟,占18.3%;无酬劳动平均用时2小时42分钟,占11.3%;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平均用时3小时56分钟,占16.4%;学习培训平均用时27分钟,占1.9%;交通活动平均用时38分钟,占2.7%”。 (注:此处有酬劳动用时偏低,是因为调查者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有酬劳动)。 就2018年与2008年对比来看: 1)活动时间增加的:睡觉休息(+17分钟)、餐饮活动(+4分钟)、就业(+28分钟)、陪伴照料家人(包括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30分钟)、健身锻炼(+8分钟)、休闲娱乐(+25分钟)、使用互联网(+148分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