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太平洋]:日本专题研究系列六:日本产业的“革故鼎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日本专题研究系列六:日本产业的“革故鼎新”

2024-08-26徐超、万琦太平洋李***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日本专题研究系列六:日本产业的“革故鼎新”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日本产业的“革故鼎新” ——日本专题研究系列六 报告日期:2024年8月26日 证券分析师:徐超 电话:18311057693 E-MALL:xuchao@tpyzq.com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21050001 证券分析师:万琦 电话:18702133638 E-MALL:wanq@tpyzq.com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24070001 1 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产业政策的演变 3 产业的对外转移 4 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中的困境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0% GDP占比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0% 就业人数占比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01 产业结构的升级 日本产业结构几多变迁 在内部产业政策及外部贸易摩擦、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战后日本产业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其结构转换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使得日本相比其他经济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产业转型经验。从形式上看,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既包括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也涉及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再分配,这一方面在对内产业的升级上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在对外产能的转移中也有所反映。而历经产业的多次转型,日本最终也在诸多高附加值行业确立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日本产业的转型遵循以下轨迹:不同产业之间,生产与就业由农业转向制造业再向服务业迁移;制造业内部,资源首先集中于劳 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后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再转移至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工业产业。 资料来源:Wind,日本统计局,太平洋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日本统计局,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01产业结构的升级 日本产业结构几多变迁 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战后恢复期,轻工业占主导,原材料重工业开始发力。 •二战结束前日本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无论是就业比例还是国民收入份额,第一产业均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随着战后日本经济重建的开启,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一定调整。第一产业对于经济的支撑逐渐走弱,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则有所提升。 •一方面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主导战后经济恢复。二战导致日本经济严重受损,工业生产也遭受大规模破坏。为实现战后经济复兴,日本将纺织纤维产业视为关键。一则该产业自明治时代起便是日本的基础产业,也是外汇赚取的重要渠道;二则二战后和平年代市场对于以衣物为代表的轻工业品的需求增加;三则从生产端的角度看,战争时期从事军事工业的企业转向生产轻工消费品,推动了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优先将原材料和资金配置到重点行业。鉴于资金、生产能力、物资等方面的欠缺,日本政府决定以煤炭以及钢铁等重点行业的生产为优先。日本对于原材料重工业的偏重既是为了助力经济走出战后阴霾,也是出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升国际地位的长久考量。 % 100 80 60 40 20 0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就业比例 农林渔业制造业服务业 1878-18821898-19021913-19171933-19371955 资料来源:《繁荣与停滞》,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国民收入比例 农林渔业制造业服务业 1878-18821898-19021913-19171933-19371955 资料来源:《繁荣与停滞》,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01产业结构的升级 日本产业结构几多变迁 对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五年累计)的拉动 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高速发展期,重化工业为核心。 •经过近十年的战后恢复,日本迈向经济腾飞和奇迹阶段。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逐渐形成,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等行业先后成为核心产业。1960至1970年间,日本重化工业对名义GDP的贡献率上升近2倍。1970年日本重化工业品出口在总出口比例超七成。1974年,第一产业占名义GDP比重大幅下降到5%左右,第二产业占比则提高至40%以上。 •这一结构的确立既得益于产业政策的引导,也顺应了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经济现实。前期接近“计划经济”的政策已为重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再加上为配合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官方也新推出一系列产业升级政策;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催生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继而带动重工业产业的扩张。以上因素的综合驱动下,日本重化工业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60-70年代的机械工业,增长尤为明显逐渐接替钢铁、石化成为支柱。 %1965-19701960-19651955-1960 服务业运输和通信业 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 %1965-19701960-19651955-1960 精密机械 交通运输设备 电气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基本金属 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 非金属矿物制品 建筑业制造业采掘业 , 农林水产业 01020304050 石油和煤制品 化学制品纸浆、纸和纸制品 纺织品食品和饮料 05 101520 资料来源:RIETI,太平洋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RIETI,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01产业结构的升级 日本产业结构几多变迁 对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五年累计)的拉动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促调整,组装加工型工业成关键,服务业崛起。 •石油危机的爆发引发日本产业结构的明显调整,低耗能的组装加工型工业以及第三产业成为大力发展的对象。1985年日本第一产业占名义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不足5%,第二产业占比降为35%左右,而第三产业占比上升超过60%。整体出口结构中钢铁、化学品等重化工业商品占比下降,技术及知识密集型的机械产品出口份额则明显抬升。 •该阶段产业的转型基于较为复杂的现实背景,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因素的驱动;既是短期冲击下的被动调整,也是中长期结构升级需求下的主动选择。地缘冲突、石油危机、贸易摩擦、日元升值、通胀压力以及落后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均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此前高速增长的土壤不再,旧有产业结构亟需革新。该阶段日本产业发展重点聚焦于能源依赖度更低、技术密集型、设备轻量化、投资回收周期相对更短的组装加工业,比如汽车、家电、半导体等,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80-19851975-19801970-1975 服务业 %1980-19851975-19801970-1975 精密机械 , 运输和通信业 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 交通运输设备 电气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基本金属 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 建筑业制造业采掘业 农林水产业 -50 51015202530 非金属矿物制品 石油和煤制品 化学制品纸浆、纸和纸制品 纺织品食品和饮料 -50 51015 资料来源:RIETI,太平洋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RIETI,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01产业结构的升级 日本产业结构几多变迁 对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五年累计)的拉动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高附加值产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占比居前。 •80年代中后期《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升值及美日贸易摩擦升级等导致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向海外开启新一轮的转移。同时在“科技立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指引下,日本产业结构向现代化迈进。 •表现在产业占比上,一方面创造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势头旺盛,占比抬升,比如计算机、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同时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产业等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稳步扩大。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21世纪初在1%左右低位趋稳),第三产业所占份额整体上则呈扩张态势,对于就业人员的吸纳效应也有走强,20世纪90年代就业份额上涨至60%左右。从出口结构上来看,高技术产品的优势也相对明显,其出口额的增长幅度高出整体。 %2000-20051995-20001990-19951985-1990 服务业 %2000-20051995-20001990-19951985-1990 橡胶制品 运输和通信业 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 建筑业制造业采掘业 农林水产业 -20 246810 皮革及皮革制品 出版印刷 家具木材及木制品 服装精密机械 交通运输设备 电气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非铁金属 钢铁基本金属 非金属矿物制品石油和煤制品 化学制品 纸浆、纸和纸制品 纺织品食品和饮料 -4-20 2468 资料来源:RIETI,太平洋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RIETI,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01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美日贸易冲突的视角理解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 除了日本国内的经济、政策之外,美日贸易摩擦同样可以作为日本产业结构转型的观察视角。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美日贸易冲突围绕的行业沿日本产业结构升级方向而转变。 战后日本经济很长时间都呈现出“外需主导型”的特征,对外出口(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是其经济奇迹的重要驱动。但日美之间的贸易失衡对于美国的产业发展以及就业都构成了一定挑战,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历经多次发酵,直至90年代中期才有所降温。每次贸易冲突的模式也都类似,先是部分特定产品对美出口快速增长引发美国制造企业有关倾销以及不公平的投诉,后由两国政府进行谈判,最后就价格或数量推出解决方案。鉴于日本出口的优势产品与支柱产业高度重合,美日贸易冲突焦点的演变与日本产业的转型,两者方向往往呈一致性。通过梳理二战后美日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也可侧面了解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变迁。 194819501960 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与进口,1000USD %日本在各种市场上的相对出口份额 14 12 10 8 6 4 2 0 全球西欧南美拉丁美洲海外英镑区其他 资料来源:WTO,太平洋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EconomicInterdependenceandPeace:aCaseComparisonBetweentheUS-ChinaandUS-JapanTradeDisputes,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01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美日贸易冲突的视角理解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日摩擦整体范围不断扩张,冲突焦点也有所升级。与前文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相似,摩擦行业的调整同样遵循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及服务的方向,陆续就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及建筑、金融等服务业爆发多次贸易冲突。 年份 月份 事件 日本首相 美国总统 1969 11月 尼克松-佐藤会晤:讨论了纺织品和冲绳的领土归还问题 佐藤荣作 1月 尼克松 1970 10月 尼克松-佐藤会晤:美日纺织品谈判开始 1971 8月 尼克松宣布终止美元兑换黄金,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 1972 1月 钢铁自愿出口限制(至1974年12月) 7月 田中角荣 10月 纺织品协议 1974 12月 三木武夫 8月 福特 1976 6月 特种钢《有秩序销售协定》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