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2024-08-16郭荆璞国联证券光***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证券研究报告 前瞻研究|专题报告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2024年08月16日 证券研究报告 |报告要点 供应链脱碳日渐成为企业参与全球气候行动的首选行为。企业在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中,存在众多未知且难以管理的风险。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来看,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到产品的制造运输和销售,都伴随着极大的环境风险。在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倡导的可持续、高效的运营模式,有可能成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屹立不倒、突出重围的关键法宝。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分析师及联系人 郭荆璞 SAC:S0590523070003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1/12 前瞻研究|专题报告 2024年08月16日 专题报告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扫码查看更多 企业在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中,存在众多未知且难以管理的风险。从供应链的环节来看,原材料的开采、加工、产品的制造、运输和销售,都伴随着极大的环境风险。例如,原材料采购及资源开采和加工,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化工废气废水的排放;运输和物流环节中,卡车、船舶和飞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污染物;为建设工厂、仓库和物流设施,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承诺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供应链脱碳日渐成为全球保护环境的首选行为。在许多上游价值链较长的消费品行业中范围三碳排放量远超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之和。因此,实现供应链脱碳目标的核心在于范围三碳管理,特别是对供应商的管理,同时也是评价绿色供应链的关键指标。对于大多数行业,绿色供应链更注重各节点上协作以实现链上企业绿色化,而采购绿色化以及供应商管理是范围三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国内外相继出台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国际上,亚太经合组织于2014年通过了《关于建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倡议》,首次将绿色发展的概念纳入供应链管理,欧盟、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或经济政治共同体就绿供应链管理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法规。国内政策不仅对上市公司要求披露ESG报告、重点环境企业要求披露环境信息,还包含针对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等供应链环节的规定、绿色供应链的顶层设计和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度体系。 我国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发展仍面临挑战。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限制,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和投入不足。部分企业虽然有绿色发展的意愿,但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手段。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企业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利好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环保、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 风险提示: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落实不及预期;市场对绿色供应链产品或服务接受度低于预期。 正文目录 1.供应链ESG风险4 1.1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4 1.2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范围三碳管理5 2.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6 2.1国际绿色供应链政策6 2.2国内绿色供应链政策7 3.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7 3.1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体系8 3.2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已取得一定进展9 3.3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前景9 4.利好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 5.风险提示11 图表目录 图表1:供应链影响vs直接影响4 图表2:部分行业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比例5 图表3: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5 图表4:不同行业按供应商级别划分的上游碳排放量分布情况6 图表5:不同行业按供应商级别划分的上游范围三碳排放源6 图表6:部分国家/地区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7 图表7: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体系8 图表8:调研样本企业行业分布9 图表9:调研样本企业上市情况9 1.供应链ESG风险 1.1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 在企业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中,潜藏着众多未知且难以管理的环境风险,这些风险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来看,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到产品的制造、运输和销售,都伴随着极大的环境风险。例如,原材料采购及资源开 采和加工,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化工废气废水的排放;运输和物流环节中,运输工具如卡车、船舶和飞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污染物;为建设工厂、仓库和物流设施,大量的土地被占用,这可能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企业对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供应链。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的数据显 示,大多数消费品公司90%的环境影响来自供应链。一个高效能的供应链(涵盖能源供应商等整个组织层级,涉及产品的制造与分销)能够助力一家消费品公司管控与可持续性相关的两类风险。其中一类风险关乎向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可持续性。通常而言,典型的消费品公司的供应链所引发的社会和环境成本远远高于其自身的运营成本,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以上,对空气、土地、水、生物多样性以及地质资源造成的影响超过90%。社会与环境成本高的供应链可能显著影响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可持续性。 图表1:供应链影响vs直接影响 资料来源:麦肯锡咨询,国联证券研究所 1.2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范围三碳管理 供应链脱碳日渐成为企业参与全球气候行动的首选行为。根据《2023年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在许多上游价值链较长的消费品行业中,范围三碳排放量远超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之和。因此,实现供应链脱碳目标的核心在于范围三碳管理,特别是对供应商的管理。这也是评价绿色供应链的关键指标。对大多数行业来 说,绿色供应链更注重各节点上协作以实现链上企业的绿色化,而采购绿色化以及供应商管理,是范围三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上游供应商碳管理在价值链中的关键地位日益显著。但由于全球供应链网错综复杂,企业想要识别其上游所有排放源非常困难。据埃森哲研究报告统计,约有三分之二的上游碳排放并非来自一级供应商(而是二级及以上的供应商),且存在于复杂且深入的全球供应网络当中,令企业更难以识别和管理,很难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上 游供应链的脱碳减排。从全行业来看,一级供应商碳排放平均仅占上游碳排放总量的36%。其中,航空航天和国防、高科技和汽车等行业的上游碳排放约有80%并非来自一级供应商;而在供应链网络相对简单的行业如能源、公共事业和自然资源等,一级供应商的碳排放往往占比较大。此外,将近50%的行业的一级供应商与其更高层级的供应商的排放源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只有准确识别上游供应链各级供应商的排放源,并对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碳策,才能高效实现供应链脱碳的目的。 图表2:部分行业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比例图表3: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 资料来源:麦肯锡咨询,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罗戈研究,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4:不同行业按供应商级别划分的上游碳排放量分布情况 图表5:不同行业按供应商级别划分的上游范围三碳排放源 资料来源:埃森哲,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埃森哲,国联证券研究所 2.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 2.1国际绿色供应链政策 国际上,对绿色供应链的关注和政策要求开始较早。亚太经合组织于2014年通 过了《关于建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倡议》,首次将绿色发展的概念纳入供应链管理,在APEC的范围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网络、促进区域增长,同时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2016年,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作为第12个目标,强调了企业应从供应链层面出发节能减排,助力可持续发展。在此之后,欧盟、德国、英国、美国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相继出台了相应监管法规。 图表6:部分国家/地区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 资料来源:IIGF,国联证券研究所 2.2国内绿色供应链政策 2021年9月,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 国内政策包括对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等供应链环节的规定、绿色供应链的顶层设计以及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度体系,通过对绿色标准体系的规定推动企业自我调整供应链管理模式。2014年12月商务部出台《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对企业的环境责任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旨在通过引导、推动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倒逼原材料、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绿色生产,逐步引导和推动形成 绿色采购链。2017年5月,《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规定了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的、范围、总体要求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的策划、实施与控制要求。同年10月,国务院提出《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通过大力倡导绿色制造、积极推行绿色流通、建立逆向物流体系等途径,倡导和构建绿色供应链。201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主要制造行业指定了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 3.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3.1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体系 一个完整的绿色供应链实践体系,涵盖了从理念建立到最终产品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旨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绿色供应链的起点是绿色理念和政 策法规的确立。这些理念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的环保政策和法规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方向。 绿色供应链框架展示了从理念、规划、设计、采购、加工、营销、运输到末端处理的全流程控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选用环保材料,优化产品结构,尽量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在绿色采购环节,企业选择环保的供应商和材料,确保采购的每一步都符合绿色标准。在绿色加工环节中,供应商逐层加工,最终由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核心企业提供环保的最终材料或零部件,核心企业负责将原材料加工成最终产品。通过采用绿色技术 和工艺,核心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产品加工完成后,进入绿色营销和运输阶段。在这一环节中,企业通过市场推广和销售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并通过宣传和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当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进入末端处理阶段。废旧产品通过回收、拆解和再制造,实现可再利用零部件和材料的再利用,延长其生命周期。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 保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图表7: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体系 资料来源:罗戈研究,国联证券研究所 3.2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已取得一定进展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在践行绿色供应链管 理实践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一些领军企业已经将绿色理念融入到采购、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据普华永道对20多家代表性企业的调查发现,20%的企业处于ESG转型高级阶段,针对其价值链中的人权风险实施了强有力的监督,企业的ESG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相互关联,大多数产品或服务都与ESG目标相契合。另外七成企业在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均具有详细的转型路线图,能够对一级供应商以及更高层级的供应商进行ESG风险的尽职调查和监督。只有不到一成的企业还处于ESG转型的早期阶段,仅在供应链的少数环节采取了一些行动,并未有明确的ESG目标。我国目前企业绿色供应链转型 图表8:调研样本企业行业分布图表9:调研样本企业上市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