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总结
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提供资金 引用格式要求:粮农组织、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粮食署和世卫组织。2024。《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提供资金》 — 概要。罗马,粮农组织。https://doi.org/10.4060/cd1276zh 本概要包含《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要点和内容。文中图表的编号与全本报告中的一致。 《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主报告可在以下网址查阅:ht tps://doi.org/10.4060/cd1254zh;补充材料可在以下网址查阅:https://doi.org/10.4060/cd1254zh-supplementary 封面图片© iStock.com/pixelfusion3d印度。筛选小麦:加大资金投入将有助于农业粮食体系的重要转型。 目录 第3章 要点5 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新定义21 前言8 3.1 界定和衡量粮食安全与营养供资面临的挑战22 3.2 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新定义23 第2章 图 15 为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目标 — 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 2.1)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 2.2)提供资金的新定义概念图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11 2.1粮食安全指标:消除饥饿和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最新数据和进展 图 1从 2019 年至 2021 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之后至 2023 年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12 图 18 在受主要不利因素影响的国家中,饥饿发生率更高,增幅最大;在受多重主要不利因素影响的贫困国家中,饥饿人口增幅更大 图 4从 2022 年至 2023 年,全球粮食不安全水平几乎没有变化,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是唯一一个粮食不安全水平显著下降的区域 第4章 当前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供资水平与缺口27 2.2 健康膳食成本和可负担性 4.1 追踪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的当前水平28 图 8从 2020 年至 2022 年,全世界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比例和数量有所下降 图 21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农村居民人均政府农业总支出极低,且没有明显增长,但正是在这些国家,减少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需求最为迫切28 2.3 营养状况:全球营养具体目标实现进展 图 10在过去十年中,全球发育迟缓和消瘦发生率持续下降,纯母乳喂养水平不断提高,但预计到 2030 年,七项全球营养目标在全世界均无法如期实现 表 11部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用于改善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公共支出构成29 表 12全球官方发展援助和其他官方资金流向所有援助部门及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情况 图 32在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哪些筹资工具和机制最为适宜?38 5.2 弥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和2.2所需资金缺口的创新供资方法和工具 4.2 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政策与干预措施成本 图 33基于各国在获取资金方面的能力推荐的创新供资工具39 4.3 不作为或行动迟缓的代价32 图 29到 2030 年,为消除饥饿和某些形式的营养不良,并提高健康膳食的可负担性,估计需要投入数万亿美元资金 5.3 优化不同资金来源的协同效应40 图 34解决当前粮食安全和营养的供资体系分散问题的建议,以期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现象42 第5章 扩大供资规模、填补缺口的必要条件35 5.1 加大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资金投入36 表 18考虑到粮食安全和营养指标及主要不利因素,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获取供资的能力程度37 要点 è今年距离2030年仅六年之遥,全球粮食安全状况的改善却步履维艰,人们获取健康膳食的经济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全世界实现“零饥饿”这一宏伟愿景的前景变得愈发黯淡。预计到本十年末,全球将有5.82亿人长期处于食物不足状态,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非洲。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进程,增强其抵御各类主要不利因素的韧性,同时根除不平等现象,确保为所有人提供充足且可负担的健康膳食。 è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COVID-19)暴发之后,全球食物不足发生率急剧攀升,至今已连续三年居高不下,世界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仍然相去甚远。截至2023年,全世界约有7.13亿至7.57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即每11人中就有1人遭受饥饿之苦。在非洲,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五分之一。非洲的饥饿人口数量持续上升,亚洲相对稳定,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在消除饥饿方面则取得了显著进展。 è在确保所有人定期获得充足食物这一更为广泛的目标方面,同样面临着进展停滞不前的挑战。全球范围内,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已连续三年未见改观,但值得一提的是,拉丁美洲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23年,全球约有28.9%的人口(23.3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è在消除一切形式营养不良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无论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和消瘦指标,还是六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指标,全球情况均有所改善。然而,全球出生体重不足和儿童超重发生率未见改观,15至49岁女性贫血发生率甚至不降反升。预计到2030年,七项全球营养目标在全世界均无法如期实现。 è关于获取营养食物的经济条件,最新修订的估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 球 超 过 三 分 之 一 的 人 口 ( 约 2 8 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国家中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比例最高(71.5%),远高于中低收入国家(52.6%)、中高收入国家(21.5%)和高收入国家(6.3%)。 è发育迟缓、消瘦和纯母乳喂养情况的改善,为儿童充分实现成长发育潜力奠定了基础。然而,肥胖率的上升则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不同年龄组别群体的健康和福祉都将面临重大挑战。需要采取综合行动,应对造成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共性因素,同时解决营 要点 è本报告就“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提出了全新定义和标准化方法,供追踪梳理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和2.2的资金流向;同时,全面把握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多维特性,跨越这类定义中常见的部门壁垒,为了全面推广这一方法奠定了基础。 养不足、微量营养素匮乏、超重及肥胖等各种营养问题。 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和2.2,即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成本效益。然而,目前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情况尚不明确,既不清楚可用资金数量,也无法准确估算实现这些具体目标所需的额外资金。 è目前,尚无法精确计算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和2.2各项工作可用的资金额度,以及需要额外投入多少资金。在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虽然公共部门和官方资金流向大多可以追踪,但许多私营部门资金的流动难以追踪。 è由于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的定义范围广泛且存在差异,估算结果不尽相同,导致在确定资金不足领域、确保问责、跟踪干预的影响方面困难重重。因此,鉴于相关方面对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工作内容不够明确,迫切需要对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进行统一定义和系统性梳理。 è根据对十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数据分析,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的公共支出主要集中在粮食消费领域,尤其是为了提高粮食供应量,并拓宽获取渠道。然而,在应对引发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方面,低收入国家政府的支出能力似乎普遍较低。 è本报告将“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定义为:国内外公共和私营机构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而投入的资金。这些资金旨在确保稳定地提供、获取、消费营养且安全的食品,推动有利于提供健康膳食的实践,并确保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卫生、教育和社会保护服务得到充分保障。此外,这些资金还有一部分用于增强农业粮食体系的韧性,以抵御那些导致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不利因素及潜在结构性因素。 è在官方发展援助和其他官方总投入中,粮食安全和营养所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2017年至2021年期间,这些资金流年均达760亿美元,其中仅有34%专门用于应对导致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根源因素。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流向了非洲(不同区域)和中低收入国家(不同收入群体)。 è2017年至2022年期间,来自慈善机构的私营资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跨境汇款投入到农业粮食体系的资金,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年均总额可能达到950亿美元。混合融资规模不大,银行对农林渔业的净贷款几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之一,其影响广泛波及所有不同资金获取能力的国家。 è对于资金获取能力有限的国家,争取赠款和优惠贷款是最合适的选择。能力适中的国家可以增加国内税收,并 将 税 收 与 粮 食 安 全 和 营 养 成 果 挂钩。发展采用混合融资方式的协作型融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因为较高的金融风险可能使其他融资来源成本过高。资金获取能力较强的国家可以将粮食安全和营养目标纳入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工具中。 è尽管难以精确计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和2.2所需的资金缺口,但粗略估算数额不下数万亿美元。如果不弥合这一缺口,将导致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不良后果,而解决这些后果的成本同样将高达数万亿美元。提高利用现有资金的成效,将有助于缩小资金缺口。 è当前的粮食安全和营养融资架构高度分散,需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做法,通盘考虑,综合施策。需要考虑到国家和地方政策重点,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协调,明确关键着力点。为此,提高透明度和统一数据收集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加强协调联动,有效地开展定向融资。 è在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尤为严峻的国家,亟需推出创新、包容和公平的解决方案,扩大投入到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的资金规模。然而,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获取可负担的资金方面面临严重制约。 è在资金获取能力有限或适中的国家,平均而言,营养不良和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相比之下,在资金获取能力较强的国家,儿童超重的平均发生率较高。这些国家大多深受一项乃至多项关键不利因素困扰,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粮食不安全与营养不良问题,而极端气候事件是最主要不利因素 è捐助方和其他国际主体需要提高风险容忍度,深入参与降低风险的活动。同时,政府必须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力度、打击腐败和偷税漏税、增加粮食安全和营养支出,并考虑调整提供政策支持,从而弥补私营商业主体无法填补的缺口。 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球各国共同肩负的重任。我们五大组织坚定支持出台并落实各类转型举措,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世界零饥饿、天下粮安、消除营养不良的宏伟目标。纵观全球,各国政府、合作伙伴和国际社会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作出坚定承诺,令我们深感鼓舞。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改善程度既不均衡,也不充分。在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情况确实有所改观。然而,在世界许多其他国家,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持续恶化。这些挑战影响着数亿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农村的极端贫困和粮食不安全问题依然根深蒂固。妇女、青年和土著人民等弱势群体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果继续落入过去的窠臼,那么到2030年,全世界仍将有数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扰。同样,亿万儿童仍将受到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影响,而世界也将无法实现全球营养目标。 局部武装冲突多点爆发;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面临衰退;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健康膳食成本居高不下;不平等现象不断加深……所有这些不利因素持续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往期《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已经指出,为了应对这些主要不利因素,需要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出台相应政策,做出必要投资。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深入剖析了这些政策和投资尚未大规模部署实施的原因。 一个核心原因在于资金不足、普惠金融缺位,而这两者恰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并且需要各方作出更加一致的政治承诺。那些粮食不安全和多种形式营养不良问题最严重且受到上述问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