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动态报告:“千帆星座”成功首发,航空航天业务有望受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动态报告:“千帆星座”成功首发,航空航天业务有望受益

2024-08-13李哲、罗松民生证券健***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动态报告:“千帆星座”成功首发,航空航天业务有望受益

苏试试验(300416.SZ)动态报告 “千帆星座”成功首发,航空航天业务有望受益2024年08月13日 政策加持,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相比于美国,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美国1984年发布《空间商业发射法案》,正式向私营企业开放航天领域,此后《商业空间法案》(1998)等一系列相关法案相继出台,如SpaceX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技术、资金、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支持。我国直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2015年也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在政策鼓励和资本助推下,我国商业航天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火箭和卫星领域接连取得新突破,2023年更是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23年全国民营火箭共发射13次,成功12次,创下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八年来的新记录,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迈入高速发展期。 国产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成功首发,我国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快速提升。目前,我国已申报的互联网星座计划需要在7年内发射约4万颗卫星,其中GW星网、G60星链各12,000多颗,即使剔除GW星网(仅剩3年时间),仅G60星链每年就需要发射近2,000颗小卫星。目前国内小卫星制造及发射能力均不足。2024年8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此次成功发射的千帆极轨01组卫星,是素有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首批组网卫星。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司深度布局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一站式服务。苏试在航空航天领域可提供环境与可靠性测试、材料测试、结构强度测试、电磁兼容测试、集成电路验证分析、软件测评及非标测试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检测服务。试验服务方面,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客户。2023年,公司航空航天板块营收2.68亿元,yoy+12.48%,占营收12.68%,毛利率55.42%,航空航天是公司第三大应用下游,是公司三大应用下游(电子电器、科研及检测机构、航空航天)里毛利率最高的。公司电子电气测试认证业务中,包括卫星辅助定位(A-GNSS)认证。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环境可靠性检测服务龙头企业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一站式综合检测服务,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将给公司带来较为可观的业绩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64/4.57/5.75亿元,对应PE分别是15x/12x/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低轨卫星进度低于预期风险。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营业收入(百万元) 2,117 2,365 2,858 3,458 增长率(%) 17.3 11.7 20.8 21.0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 314 364 457 575 增长率(%) 16.4 16.0 25.5 25.6 每股收益(元) 0.62 0.72 0.90 1.13 PE 17 15 12 9 PB 2.1 1.9 1.7 1.5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4年8月13日收盘价) 推荐维持评级 当前价格:10.67元 分析师李哲 执业证书:S0100521110006 邮箱:lizhe_yj@mszq.com 分析师罗松 执业证书:S0100521110010 邮箱:luosong@mszq.com 相关研究 1.苏试试验(300416.SZ)2023年中报点评半导体检测投入期,短期拖累业绩-2023/08/13 2.苏试试验(300416.SZ)2022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稳健增长典范-2023/04/133.苏试试验(300416.SZ)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符合预期,半导体军工高景气-2022/10/28 4.苏试试验(300416.SZ)2022年中报点评疫情影响有限,业绩符合预期-2022/08/16 目录 1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增长期3 1.12022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3,840亿美元3 1.2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增长期4 1.3我国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快速提升5 2商业航天将带来公司检测需求9 3投资建议10 4风险提示11 插图目录13 表格目录13 1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增长期 1.12022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3,840亿美元 商业航天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按市场规则配置资源要素,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及商业行为。商业航天与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并列构成航天工业。商业航天主要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空间站五大方向,目前市场以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为主。商业航天的兴起打破了传统以卫星为主的通信、导航、遥感、科研等航天应用场景,衍生出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太空清理、太空殡葬等全新应用方向。 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达3,84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总收入为2,811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73%,包括卫星制造业收入(158亿美元)、发射服务业收入(约70亿美元)、卫星服务业收入(1,133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1,450亿美元)、卫星可持续性活动收入(2.5亿美元);非卫星产业总收入为1,030亿美元,主要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收入、非地球轨道航天器收入和政府预算收入。 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合计223次,成功211次,其中SpaceX猎鹰系 列火箭共执行96次任务全部成功,美国成功发射110次,我国成功发射66次。 图1:2022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结构(亿美元)图2: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航天发射次数及入轨质量 非卫星产 卫星制 发射服务, 卫星可持续 备制 1,500 0 110 10 66 00 50 19 0 7 32 21110 1,00 发射入轨质量(吨)发射次数(次,右) 150 0 1030 1450 5 造,158 业, 70 性活动,2.5 地面设造, 卫星服务, 美国 中国俄罗斯印度欧洲日本韩国朝鲜以色列 伊朗 1133 资料来源:《2024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2024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 2023年,全球共发射卫星2,895颗,其中SpaceX成功发射96次、占全球总数的45%,发射卫星2,514颗(其中星链卫星近2,000颗)、占全球总数的87%,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图3:2016-2023年全球卫星成功发射数量(颗) 资料来源:中科星图2021年报、《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SPACEINTELLIGENCE,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 1.2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增长期 相比于美国,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航天事业从国家主导的封闭状态逐步向民间资本开放,首先需要政策支持。美国1984年发布《空间商业发射法案》,正式向私营企业开放航天领域,此后《商业空间法案》(1998)等一系列相关法案相继出台,如SpaceX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技术、资金、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支持。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2015年也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逐步建立。 时间文件名意义 表1:近些年有关商业航天领域重要文件情况 2014年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加强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2015年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2025)》 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 2019年 《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 知》 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文件,首次就商业运载火箭的科研、 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有关事项,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与要求。 资料来源:《2024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 在政策鼓励和资本助推下,我国商业航天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火箭和卫星领域接连取得新突破,2023年更是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23年全国民营火箭共发射13次,成功12次,创下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八年来的新记录,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迈入高速发展期。 图4:2018-2023年我国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发射统计 14发射次数(次)成功次数(次) 12 10 8 6 4 2 0 2018A2019A2020A2021A2022A2023A 资料来源:《2024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 1.3我国商业卫星发射量有望快速提升 按照用途,卫星通常可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对地观测卫星),还包括一些教育科研卫星。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发射的2,325颗卫星中,商业通信卫星占84%,民商对地观测卫星占10%,技术试验卫星占2%。卫星按重量可分为大卫星、中卫星、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皮卫星和飞卫星,其中广义上的小卫星是指500kg以内的人造卫星,小卫星在军民两大领域应用前景良好。 对比项目 小卫星 大卫星 发射方式 发射灵活,可选择单独发射、搭载发射、拼车发射等 以单独发射为主 研制周期 短,通常不超过2年 一般5-8年 生产成本 较低,一般在100-2000万美元之间 较高,大多超过5000万美元 生存能力 存在被一发导弹或空间碰撞整体摧毁的风险 小卫星群代替单颗大卫星,提升可靠性、互为备份,灵活分散,生存能力较强 表2:小卫星和大卫星的比较 应用范围 有效荷载功能强大,通常发射到高轨道,具有广覆盖的特点 在不同轨道上组成卫星星座,实现单颗卫星无法实现的功能,可应用于通信、遥感、科研、军事等各个方面 资料来源:未来宇航,《2024商业航天行业研究报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 按轨道高度,卫星可分为低轨道(LEO)卫星、中轨道(MEO)卫星、高轨道 (GEO)卫星(即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仅需三颗卫星即可提供接近全球的覆盖范围,但由于其与地球的距离遥远,其传输时间延迟很长(约700毫秒)。低轨道 (LEO)卫星可以提供低延迟连接,但需要数百颗卫星才能实现可靠的全球覆盖。中地球轨道(MEO)通过几十颗延迟约150毫秒的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随着航天产业不断发展,小卫星的单星性能、功能密度、敏捷机动能力和卫星寿命大幅提升,一箭多星、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低成本制造等技术持续进步,低轨卫星发射成本持续下降,低轨小型化卫星研制成为行业主流。 类型 轨道高度(千米) 特征 用途 代表 低轨道(LEO)卫星 300-2000 传输时延、覆盖范围、链路损耗、功率较小 对地观测、测地、通信等 Starlink、航天科技“鸿雁星座”、航天科工“虹云工 程” 中轨道(MEO)卫星 2000-35786 传输时延、覆盖范围、链路损耗、功率大于LEO、小余GEO 导航 美国奥德赛、Irmarsat卫 星、ICO 高轨道(GEO)卫星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