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科技行业周期探索之三:1974~1987年,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科技行业周期探索之三:1974~1987年,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电子设备2024-08-11王学恒国信证券单***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科技行业周期探索之三:1974~1987年,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Altair8800将PC价格带入消费级,IBM5150则定义了PC标准 1974年,英特尔发布了8位CPU,而集成了英特尔8080的计算机Altair 8800,开启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大幕,它首次将计算机的价格带入到消极级水平,从此计算机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尽管“三大”(苹果、康懋达、Tandy)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它们依然不能将行业的标准确认下来。直1981年IBM5150个人计算机的推出,将X86的硬件架构与MS-DOS操作系统变成行业的事实标准之后 , 计算机才有了今天“Win-Tel”的体系。当时苹果公司的最大贡献是开发了视窗操作系统,这也被后来的Windows3.0所继承。 在80年代中后期,软件行业大发展,从VisiCalc、Lutos 1-2-3到数据库,软件行业开始起飞,今天大名鼎鼎的多家软件公司都在这个时代诞生。 个人计算机浪潮下的部分公司表现 回顾这个时代,IBM、苹果、英特尔、AMD、戴尔与微软表现迥异。其中IBM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并没有在个人计算机浪潮下获得多少好处;而苹果公司“艺术品”的定位则错过了大机会;英特尔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王者,摩尔定律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它的创新;AMD则是紧咬不放,之后成为了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唯一竞争者;戴尔的股价上涨惊人,源于它独到的商业模式,甚至直到2000年之后,它的增长又持续了几年; 而最大的赢家当属微软,虽然它的产品初期不是最好的,但是一直都保持着一流的方向感。 PC浪潮带给我们的启示 科技行业如此多变,唯有卓越的管理者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带领企业穿越牛熊。卓越的管理层有四个特点:1、有指数思维意识;2、所图更大,敢于思考“标准”、“兼容”、“通用”、“联盟”、“平台”等关键词带给企业的意义;3、对技术非常敏感;4、在困境中能够保持战略定力。 PC浪潮中,服务公司的弹性好过产品公司,原因是一个涨价一个降价,以及前者边际成本低而后者边际成本高。 最后,即便回头去看,我们发现很多公司的成功都带有相当的运气成分与巧合,故而买在渗透率的加速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风险,同时也不会错过一个黄金时代!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幅度的不确定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在本篇报告中 , 我们将回顾1974-1987年的科技发展 , 以承接上一篇报告《1956-1973年,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个人计算机时代,或者简称PC时代。虽然,严格说来,进入到90年代,计算机依然在高速发展,但是我们的考虑是,随着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计算机从绝对主角变成了主角之一,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商与互联网应用商将登上历史舞台,因此我们在时代划分上将把90年代留给互联网。 这一时期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8位芯片的出现使得CPU变得更强。随着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 8800的发布,计算机的价格首次落入到“消费级”区间。随着早期多家计算机制造商的涌现,个人计算机的性价比变得越来越好,不论是爱好者还是普通用户,都开始对PC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阶段是IBM下场推出5150,它一统个人计算机的行业标准:即X86硬件架构加MS-DOS操行系统。标准确立之后,行业开始真正的飞速发展,表现为:PC的渗透率快速提升,PC的制造企业开始逐步集中,软件行业因为有了共同的操作系统开始变得更加容易开发,VisiCalc、Lutos 1-2-3等杀手级应用在这一时期诞生。 站在90年代的互联网时代回头来看个人计算机时代,这个时代带给互联网发展的必要准备包括: 第一是PC机的快速普及。普及的几个条件包括芯片处理速度(从8位升级到32位)、软件的易用性(操作系统的出现,杀手级应用的出现)、产品性价比(1000美元以内的价格)都在80年代后期开始具备; 第二是网络的萌芽已经种下。包括在企业客户的局域网、阿帕网领域的实践,以及类似多协议路由器的出现; 第三是软件公司的成立。这一时期的软件公司并不大,很多今天的巨头扎堆在这一时期成立,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根本能力之一是计算机软件的能力,它们在PC时代种下,并在互联网时代开花。 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当我们讨论个人计算机(PC)的起点,是应该更侧重外观,还是更侧重价格呢? 施乐公司的个人计算机Alto,于1973年3月1日推出,每台价值32000美元,因为施乐高管认为其成本过于高昂,故公司只生产了2000台,没有将其作为消费品向市场推广,大部分Alto电脑被施乐公司内部使用,少量捐献给了几所大学。 从外观上看,它基本可以满足家用电脑的体积。Alto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因而大大启发了乔布斯):它带有图形用户界面、拥有一个位图显示器,可以实现渲染图形、字母、画笔笔迹等功能,Alto还附有一个三键鼠标以供使用者操作,其本体置于一个较小的机柜内,Alto采用了微指令设计,搭载4颗德州仪器74181算术逻辑单元(ALU)。采用可移动2.5MB磁盘盒作为存储器介质,Alto支持多任务处理和以太网网络,并带有世界上第一个所见即所得文本编辑器Bravo。 图1:1973年施乐公司的Alto电脑 图2:施乐公司的Alto电脑的鼠标 如此好的产品并未取得成功,为什么? 施乐公司在60年代主导着复印机市场,连续十余年的丰厚利润让其像贝尔实验室一样有了组建研究中心的抱负,目标是推动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1977年8月,在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和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Alto个人电脑项目的背景下,施乐把Alto电脑作为一个商业化项目推向市场的计划束之高阁。《硅谷百年史》提及:假如施乐执行了它的商业计划,它就可以在1978年推出一款PC产品,这将比IBM领先3年,而且机器性能更佳。该项目之所以被枪毙,原因之一是施乐公司总裁阿奇·麦克卡德尔(ArchieMcCardell)是会计出身,对技术不敏感。另一个原因是施乐的组织结构落后,Alto电脑只能在制造打字机的达拉斯的生产厂制造。可达拉斯的经理们只想一味地生产打字机,从而获得最高的短期奖金。施乐最高层主管们对Alto电脑或PC也没有概念。他们习惯于租赁这样的商业模式:用户租赁一台复印机,按使用量付年费。他们担心的是,假如没有复印机,“施乐怎样才能反复地收取费用呢?” 在我们看来,由于Alto的价格在32000美元,相当于2022年的12.9万美元,或约90万人民币,这显然不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定价区间。故而,虽然历史上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是个PC创业者的圣地,它为后续硅谷的PC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思想,而且Alto也被认为是个人电脑的先驱之一,但是由于它没有商用,因此我们在周期观察中并不将其视为PC的起点。 1974-1980年 :Altair 8800与“三大”,PC落入消费级计算机区间 1、Altair8800通过模块化报价,率先将PC价格拉到1000美元左右 时间来到了1974年4月,英特尔的8080处理器发布,它是一枚8位处理器,包含6000个晶体管,6μm制程工艺。由于1971年英特尔发布的4004是4位处理器,主要是用在计算器中,因此来驱动一台个人电脑还稍显不足(施乐Alto就是集成了4颗4位德州仪器74181算术逻辑单元),因此以8080为代表的8位处理器,成了个人电脑起步的最低要求。 表1:英特尔的部分重要芯片组发布时间 MITS公司于1974年研发,1975年推出的Altair8800并不是第一个形式上接近个人电脑的产品,但却是商业上最接近的产品。同年推出的IBM5100微型机的售价为8975-19975美元,这样的价格攻入消费电子领域是非常困难的。相比IBM 5100,Altair 8800,根据组件选择的不同,最低配的价格约1000美元。对于当时的美国个人用户来说,购买一台Altair8800显然是更加现实的选择。 Altair8800的诞生适逢单片机的性能和价格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站在这个历史时机,Altair8800成为了微型计算机的早期标准定义者,——S-100Bus架构允许拓展硬件组件;采用微软前身公司的BASIC系统;搭载英特尔的8080处理器。 表2:1975年的Altair8800计算机及配件报价 这款电脑主要以组件的形式出售,主要面向计算机爱好者。它需要用户依照说明书把配件组装成整机,并且会使用BASIC语言。总体上,这些门槛对Altair8800的目标受众来说不难,而且1000美元的价格(相当于2022年的5500美元),也是大多数人可以承受得起的。 图3:售价约1000美元的Altair8800 图4:售价高至8975美元起的IBM5100 因为英特尔8位CPU,加上Altair8800计算机的出现,我们将1974年作为个人计算机的元年。 2、个人电脑“1977三大”——产品进一步商业化 Altair8800的成功奠定了未来PC产品的架构,随后的两、三年间,PC厂家开始竞相研发成熟的PC产品。在1978年的竞争中,3款产品脱颖而出,它们被美国《Byte》杂志评选为“1977三大(1977 Trinity)”,具体信息如下: 表3:1977个人电脑“三大” 相比于Altair8800,它们在商业化方面主要的进步是两点: 1)价格更加亲民。正如我们前文提到,Altair8800跟据自选的配件,价格从大约1000美元起,但这只包含了主机箱,键盘、显示屏都需要用户另行购买,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而“1977三大”的价格是包含了键盘和显示器的价格。 2)产品完整度更高。虽然Altair8800提供组装好的版本,但它的主要销售的还是配件,需要用户自行组装,同时它还需要用户自行购置显示器和键盘。而“1977三大”则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开箱即用,用户体验更佳。 图5:CommodorePET,AppleII,TRS-80ModelI(从左到右) 3、“微型象棋”——PC游戏的启蒙 个人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游戏的发展是比较同步的,这说明游戏是电脑的重要应用场景。 “微型象棋”(Microchess)是微型机平台上的首批游戏之一。这款游戏于1977年开始发售,共计售出50000份。这款游戏在“1977三大”上均能运行,除此之外,还支持MOSTech公司的KIM-1电脑和雅达利公司的Atari8-bit电脑。电脑游戏的诞生对电脑的普及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电脑的非专业场合下的应用场景。 图6:Microchess1.5游戏截图 图7:Microchess游戏磁带 1981-1986年:IBM、苹果/微软分别定义了PC的标准和操作系统 1、从IBM 5150开始,PC有了X86架构+DOS系统 或许是一直被DEC在中低端市场侵扰,也确实看到苹果在个人电脑行业的成功,蓝色巨人IBM于1981年推出IBMPC5150,这也是IBM产品中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一款产品。IBM一直是科技界的骄傲,它是硬件、软件、整机、服务的全能型选手,在以往的产品中,IBM往往都包办了产品整体从硬件到软件的研发设计。然而,在5150这个划时代的产品面前,IBM却走了外包路线。 一方面,走高端路线的IBM选择在IBM PC上面搭载“低端厂商”英特尔的8088处理器;另一方面,IBM直接将软件外包给了当时的“小公司”微软,将MS-DOS贴牌为IBMPCDOS,而MS-DOS实为微软从另一家小公司购买的产品,也就是说,IBMPC用的是一个“三手”系统。 当然,这并不影响IBMPC大获成功。以1565美元起的标价,IBMPC上市的当年销量就高达10万台,占领了PC市场3/4的份额(吴军《浪潮之巅》)。 图8:IBMPC5150和连接的打印机 图9:康柏Compaq Portable——最早的近完美兼容机型 IBMPC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明确的赋予了个人电脑(PC)一个狭义定义——采用x86处理器(主要是英特尔),配置微软的DOS系统。在此之后,当人们提到PC时,指的基本就是“能够兼容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