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拟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推进超导业务并表,强化产业布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拟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推进超导业务并表,强化产业布局

2024-08-09马天翼、王润芝东吴证券G***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拟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推进超导业务并表,强化产业布局

事件:联创光电8月5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合计4.906亿元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将对联创超导持股比例从40%提升至51%,收购完成后,联创光电将成为联创超导控股股东,并将联创超导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本次收购以对联创超导55.75亿元估值定价的基础上折算80%作为本次交易的计价基础,同时电子集团、共青城智诺嘉分别与公司签订《盈利补偿协议》,作出业绩承诺:联创超导在2024年-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 超导业务多领域布局,新产品陆续放量:2023年超导业务子公司联创超导实现收入7,539.8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78.6万元。公司作为当前国内高温超导技术产业应用领军企业,目前在多个领域布局高温超导技术应用产品且初见成效:1)金属感应加热设备:公司2023年完成交付10台设备,目前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化设计,能效比突破90%,公司余下在手订单将进行有序排产;2)磁控光伏单晶炉超导磁体:公司已成功实现相关高温超导磁体设备研制,目前已完成两台样机生产和调试,当前在手订单超300台,并将于2024年年内交付至少50台;3)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2023年11月,联创超导与中核聚变签订协议,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联创超导与中核技术人员持续开展聚变用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研制完成基于YBCO集束缆线的大型D型线圈,且成功通过液氮温区的低温测试。 超导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并表后有望支撑公司业绩高增:联创超导当前拥有国内领先的高温超导技术团队及高温超导磁体生产技术,目前在金属热加工、光伏、半导体及核聚变等领域均有成熟产品布局。截至2024年8月5日,联创超导在手订单4.9亿元,框架协议订单金额约11.2亿元,正在跟踪的意向客户及订单金额预计8,150.0万元。当前公司感应加热设备、磁控光伏单晶炉超导磁体有序交付中,针对核聚变工程装备展开的超导磁体研发持续实现技术突破,有望在并表后为公司贡献稳健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投资收益来源宏发电声受到下游需求疲软影响,今年利润增速放缓,基于此,我们下调对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5/5.8/7.0亿元(前值分别为5.0/6.6/7.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21/17倍,考虑到公司激光与超导业务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有望加速贡献业绩,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激光板块收入确认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传统业务剥离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超导合作项目受上游带材供应影响可能影响产品交付进度;超导合作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1.联创光电拟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 联创光电8月5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合计4.906亿元收购联创超导11%股权(其中:以3.568亿元收购母公司江西省电子集团8%股权,1.338亿元收购联创超导核心技术及管理人员持股平台共青城智诺嘉3%股权),将联创超导持股比例从40%提升至51%,收购完成后,联创光电将成为联创超导控股股东,并将联创超导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本次收购以对联创超导55.75亿元估值定价的基础上折算80%作为本次交易的计价基础,同时电子集团、共青城智诺嘉分别与公司签订《盈利补偿协议》,作出业绩承诺:联创超导在2024年-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截至2024年8月5日,联创超导在手订单4.9亿元,框架协议订单金额约11.2亿元,正在跟踪的意向客户及金额预计8,150.0万元。 图1:联创超导股权结构图(截至2024年8月5日) 图2:联创光电股权结构图(截至2024年4月30日) 2.联创超导高温超导业务布局全面 2.1.核心技术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技术及产业经验丰富 联创超导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在高温超导领域产业经验涉及上下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主要有戴少涛、洪智勇和马韬:三位核心技术人员均在高温超导领域有深厚的科研经验,戴少涛在联创超导担任兆瓦级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马韬负责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的研发工作,洪智勇当前担任联创超导上游供应商上海超导的董事,具备深厚的上游材料生产技术经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联创超导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深耕高温超导技术应用十余年,联创超导当前高温超导业务已从金属热加工拓展至光伏、可控核聚变等新兴应用市场。在光伏领域,2022年底,联创超导开始研发磁控单晶硅生长炉。2023年初,联创超导成功将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与光伏N型晶硅炉系统融合,研制出磁控单晶硅生长炉。此外,2023年,联创超导同步完成了电子级硅单晶炉用磁体的初步设计,为半导体级硅棒生产国产化替代市场做准备。2023年8月,联创超导获得下游企业提前采购订单,预计2024-2025年合计需求约300台,并在2024年4月顺利推进两台新型晶硅炉样机的生产和调试。在可控核聚变应用领域,联创超导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2023年11月,联创超导与中核聚变签订协议,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工程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2024年4月完成基于集束缆线的D型高温超导磁体的制备和低温测试,实现了稳态运行电流超过1.5kA,为紧凑型核聚变堆用大口径高场超导磁体的自主研制奠定了基础。 图3:高温超导业务向光伏和可控核聚变拓展 2.2.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扩张蓄力长期成长 2.2.1.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 金属挤压成型之前需要预热,传统方式是采用工频炉或者燃气炉进行预热,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由于其超导特性产生磁场无损耗,相较于传统加热方式具备损耗低、透热性好等优点,未来有望大规模替代传统加热设备。超导直流感应加热采用的接近零电阻的带材,超导线圈中功率损耗可忽略,超导感应技术可以通过调整锭料的速度和增大磁场的强度,增大涡流效应的透入深度以实现更均匀的幅向温度,相对于传统加热炉可以得到更深入、更均匀的轴向温度分布,使得加热更有效率,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磁场的密度来进行加热温度的分布,进行梯度加热,实现不同部位的加热需求,从而实现高穿透性、高能效性、温度均匀性和梯度性灵活可控的全新高品质加热。 表1:超导感应加热与传统工频感应加热性能对比 图4:超导感应加热设备优势显著 联创光电全球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2023年开启批量化交付进程。 联创光电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省电、产品均匀性高,加热铝棒由20℃至403℃,用时617秒,仅为原加热时间的1/54,总耗电量68.95千瓦时,能效85.88%,表芯温差仅3℃,加热均匀性良好。设备折合成每吨铝耗电量仅为131.8千瓦时,较之传统工频炉省电达150千瓦时,耗电量不及传统工频炉50%。设备2022年投入生产、完成验收,并与广亚铝业等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顺利实现市场0-1突破;2023年4月20日成功投运,顺利开启批量化交付,2023年全年交付10台。 图5:联创光电高温超导铝感应加热设备商业化进程 高温超导铝感应加热设备具千亿级广阔市场。谨慎预计,全球范围现有直径300mm以上铝型材挤压机的加热炉替换及新增约1400台,航空铝合金、镁铝合金、钛合金等其他军工、航天领域金属压延成型设备约200台,将已有成熟超导熔炼加工、金属回收技术嫁接于上述行业,将孕育出不同系列产品,市场容量或达千亿级,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表2:高温超导铝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容量 2.2.2.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炉 N型电池片产能大幅扩张,高品质要求带动超导磁体导入光伏级磁拉单晶硅领域。 根据SMM,2022年Topcon电池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投产49.4GW,在建中的产能有60.5GW,预计2023年新增产能将达到228.5GW,带动上游N型硅片需求扩大。P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理论极限为24.5%,而N型电池片的理论极限高达28.7%。但N型电池对硅片的质量要求更高、对硅片氧含量更敏感。TOPCon高温过程较多,易激发硅片内的氧原子形成同心圆,使电池片效率下降。常规降氧方式只能到10ppm,需要引入超导磁场才能降至7ppm以下。 表3:P型与N型电池片性能对比 表4:2021-2026年全球硅片类型市场份额预测(%) 在硅棒生产环节增加超导磁场可以减少晶体材料里面的氧含量、提升生晶体生长的稳定性,最终提升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至少0.1%。在高温过程中,硅溶液内部容易出现热流动,冲刷坩埚壁,造成晶体里含有较多的氧,后续加工过程中氧会沉淀形成杂质,产生同心圆和黑芯片问题,使N型电池片转换效率下降,对于N型硅片,杂质含量超过7ppm之后,缺陷会急速上升,如果使用传统降氧方法,只能做到10ppm,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可以有效抑制热对流,降低氧含量,使材料凝固液面更稳定,缓解同心圆和黑芯片问题,提高材料纯度,增加产品产能,增加电池片转换效率。同时,引入超导磁场提升拉晶良率和成晶率,提升10%单产以及延长石英坩埚寿命。 图6:磁场可有效降低热对流(b,旋涡变小且变少),增 表5:氧浓度小于7ppm电池效率验证(磁场技术使电 图7:磁控单晶硅生长炉原理图 超导磁控晶硅生长炉优势明显,随着国内企业加速技术迭代、产品降本,有望助力超导磁体规模化放量。当前光伏晶硅生长炉加装超导磁体主要有三重优势:1)降低硅片含氧量,提升最终生产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0.1%-0.8%;2)提升硅棒品质,增加产出; 3)延长晶硅生长炉坩埚寿命,由于加装超导磁场可以控制硅液对坩埚冲刷,可有效延长坩埚寿命。随着晶盛机电、联创光电、连城数控等公司均积极展开超导磁体布局,“国产化”叠加“规模化”趋势,设备价格将有望下降,推进超导磁体在单晶硅生长炉领域应用规模化放量。 图8:光伏级超导磁控直拉单晶硅生长炉产品优势 目前国内低温超导磁体与高温超导磁体生产企业,均针对光伏晶硅生长炉应用加速展开应用布局。低温超导磁体领域,连城数控推出KX420PV N型低氧单晶炉产品,深度掌握磁场模块(永磁场、勾型磁场及水平磁场、超导磁场)用于光伏单晶生长的一系列方案。晶盛机电于23年5月发布的第五代单晶炉,通过低温超导磁体方案解决TOPCon硅片的同心圆问题。截至2023年6月,晶盛机电第五代光伏低氧单晶炉中的单晶炉设备已签订约3500台设备订单。高温超导领域,联创光电晶硅生长炉用高温超导磁体研发顺利,当前公司已经与下游客户签署提前采购订单,预计2024年到2025年,合作客户硅单晶生长炉升级改造对高温超导磁体的需求约300台,预计2024年交付第一批高温超导磁体不少于50台。2023年,联创超导同步完成了电子级(即半导体级)硅单晶炉用磁体的初步设计方案,有望在半导体级硅棒生产的国产化替代市场中充分受益。 图9:部分国内低温超导磁体以及高温超导磁体厂商布局情况 2.2.1.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超导磁体 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是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主流方式。可控核聚变,即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有激光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等形式。具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使用安全、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点火,主要考察三个参数:1)燃烧等离子体的温度, 2)等离子体的密度,3)能量约束时间。当这三重参数乘积大于某一数值时,就意味着聚变反应可以维持进行,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实现自持燃烧,也称为聚变反应点火。可控核聚变实现路径有3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目前主流商业发电核聚变方式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作为聚变燃料。 图10:聚变三乘积公式 图11: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示意图 表6:几种可控核聚变技术路径 传统铜导体磁体约束核聚变很难产生正能量增益,低温超导磁体装置体积庞大、成本昂贵,商业化应用受限。运用铜导体线圈进行磁场约束,消耗的大量能量将超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同时需要过于庞大的冷却系统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因此铜线圈装置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运行。超导线圈超导态下电阻几乎为零,消耗能量低,只有超导装置才能产生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