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与暂时消失的欧亚:亚洲中心的地理政治身份与竞争》
欧亚概念在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然而其含义因时间与使用者的不同而具有不确定性与变异性。欧亚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它指代的是从土耳其到中国新疆、经过高加索、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广大大陆,但有时也被用作“欧亚大陆”的形容词,用来指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合作区域,如欧盟与亚太地区的合作论坛(ASEM)或欧盟-东盟对话。在后苏联地区,尤其是中亚,欧亚概念更多地被看作是俄罗斯的霸权地位的体现,从地缘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
目前,欧亚概念在世界西方国家被理解为纯粹的地缘政治概念,并且被排除了文化与形而上学的因素。然而,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不同,西方对欧亚概念的理解更多地集中在地缘政治层面。
尽管存在复杂的动态合作模式,如由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欧盟或印度推动的区域合作计划,大多数分析往往分别研究每个项目,忽视它们之间的互动。这导致了对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计划的孤立研究,忽略了其他动力学因素和一些假设,如参与国家对渐进整合的兴趣、长远经济利益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一致性。
此外,概念和认同要素往往被忽视,这些要素与基础设施发展和区域连通性同样重要。当讨论欧亚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欧亚是指从欧洲到亚洲的巨大大陆,包括土耳其、中国的新疆、高加索、西伯利亚和中亚,或者作为形容词用于描述欧洲与亚洲的合作区域。然而,它在后苏联地区的使用,尤其是中亚,更多地指向俄罗斯的主导地位,从地缘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
欧亚概念在西方的理解主要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不包含文化或形而上学的元素。历史上的“心腹之地”理论首次出现在1904年Halford J.麦肯德里克的文章中,后来在他的著名论断中进一步强调:“谁统治东欧,控制心腹之地,谁就能控制世界岛屿;谁控制世界岛屿,谁就能控制世界”。
欧亚概念在近年来的流行反映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在地缘经济和战略合作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欧亚区域内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