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识咨询是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其服务包括IPO行业咨询、商业尽职调查、战略咨询、专家网络服务等。其咨询团队长期追踪物流、互联网、消费品、大数据、高科技、能源电力、供应链、人工智能、金融服务、医疗、教育、文娱、环境和楼宇科技、化工、工业、制造业、农业等方面最新的市场趋势,并拥有上述行业最相关且有见地的市场信息。 灼识咨询通过运用各种资源进行一手研究和二手研究。一手研究包括访谈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 二手研究包括分析各种公开发布的数据资源,数据来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上市公司公告等。灼识咨询使用内部数据分析模型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使用各类研究方法收集的数据进行参考比对,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所有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并是基于截至本报告发布日的可用信息。 若您希望获取CIC灼识咨询的详细资料、与灼识建立媒体/市场合作,或加入灼识行业交流群,欢迎扫码、致电021-23560288或致函marketing@cninsights.com。 扫码添加CIC灼识小助手 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历程 企业数量 § 中国企业大航海时代 中国企业出海浪潮 中国企业扬帆起航 跨国公司的进入催生了现代产业的发展,并在无形中为这些企业日后走出国门打下了基础 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以海尔、海信、华为、万向、首钢等企业为代表的佼佼者开始远征海外 直接出口仍是这些企业 最主要的海外经营活动,其次是在海外建销售网、工程承包、合资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加快进入海外市场。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出海企业以过硬的产品和极致的性价比逐步融入当地市场,并开始注重品牌效应,通过打造独特而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吸引海外消费者的认同 发展特点 零售业,电子产品(国际品牌贴牌代工厂,义乌小商品,东莞电子产品) 医药生物,基础化工,汽车,高端科技如机器人,通信技术,信息服务,泛娱乐,餐饮 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煤炭钢铁 轻工业产品,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 跨境电商,消费行业,企业服务,物流运输,汽车,计算机 主要行业 引进外资,主要是来自中国香港,华侨,华裔的外资支持 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 覆盖全球,投资重心向东盟国家转移 美国,欧盟,日本 欧美市场收缩,重心向东盟国家转移 主要市场 日本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海外扩张,经济增长显著。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增长,但海外业务需提升;中国可借鉴日本历史经验,优化产业,加强合作,促进可持续增长 在1980年代,全球产业重心从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转移。日本企业在金融机构支持下拓展海外市场,至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达6%,人均GDP约4万美元,显示经济实力。中国加入WTO后GDP增长迅速,但海外业务对国内增长带动有限,需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海外业务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美元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亿美元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GDP GNP G D P和G N P 人均G D P 1960 2022 1960 2022 中国日本 GNP-GDP% 10 差额占GDP比例亿美元 亿美元3,000 2,000 1,000 0-1,000 % 差额及占比 1,000 0-1,000-2,000 10 5 0-5 1960 2022 -5 1960 2022 1960 2022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3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已达约400亿美元 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行业与各大洲分布(按交易金额),2023 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事件金额、数量及各大洲分布,2023 亚洲其他地区 大洋洲 在当前背景下,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重大调整,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是全球制造业的一环,而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形成内外循环相结合 疫情之后,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重大调整。发达国家为了增强自身的产业安全和自主可控能力,开始努力将高端制造业回流至本国,或者从远岸转移到近岸和友岸国家,同时将低增值产业外包至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内地企业不再仅仅是全球制造业的一环,而是开始向亚洲、中东、南美以及其他地区扩展,形成了一种内循环和外循环相结合的新经济形态。本土中国企业与海外中国企业并行发展,形成了互补的产业链和市场布局。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全球竞争力,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疫情后全球经济的新变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额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变化情况,2020Q2-2022Q4 vs 2015Q1-2020Q1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2019-2023 目的地 美国 中国 其他地区 美洲(美国除外)7.1-6.9 欧洲发达国家5.3-17.8 欧洲新兴国家 11.4-31.3 亚洲(中国除外)-3.7-44.3 亿美元1,500 +6% 其他地区中国 亚洲(中国除外)欧洲新兴国家 欧洲发达国家 美洲(美国除外)美国 28.4-22.1 -24.7 18.6-31.9 -3.2 -8.7 -11.7 -2.4 -23.7 -49.2 -4.4 1,000 来源地 -22.3 -11.5 -11.7 -0.9 -9.8 -19.7 500 34 -13.3 -40.6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中国企业正通过深化融合、本地化经营和供应链优化等全面策略,不断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制造业领域,出海企业需要深入本地市场,理解客户需求,加强品牌宣传,实现从客户接触到销售及忠诚度的全链条管理,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新兴国家的崛起为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构建本地供应链的机会,这些国家通常有优惠政策和成本优势,吸引了国内企业转移产能。 无论在新兴还是发达国家,本地供应链都有助于企业联合出海,整合产业链,挖掘更大利润空间。面对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关税等挑战,中国出口型企业需在海外建立制造和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美欧日等发达市场周边建厂,以规避高额双反税,赢得市场份额和优势。 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设立分公司、绿地投资建厂、境外合资并购等多元化方式拓展海外业务。据调研,60%的制造企业计划在海外设立营销中心,强化销售服务能力。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如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的案例,已成为出海企业的关键优势。部分企业也通过并购合资快速获取当地产业链资源,以应对绿地投资的长周期高风险。 中国企业出海机构设立情况,2023 自营模式 进入挪威、荷兰、瑞典和以色列市场 经销商合作 ~60% 海外营销服务中心 ~38% 海外投资推广 ~24% 成熟渠道 海外研发中心 进入大中华区以外市场 产能供应链资源 ~11% 海外物流中心~9% 其它海外机构 企业出海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直接进入市场、中外合资和收购品牌。其中直接进入市场相对成本较高,但可获得更高潜在利润;中外合资和收购品牌的模式,有助于企业降低风险,快速进入市场 直接进入市场 中外合资 收购品牌 直接进入市场模式 a a a 中外合资模式 直接进入市场是一种跨境商业策略,指的是企业将产品或服务直接引入目标国际市场,而不通过中间商或合作伙伴。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直接面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负责市场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直接进入市场模式包括:自有线上渠道、自有线下渠道、跨境电商平台等。 收购品牌模式 中外合资是指中外两个或多个国家的企业或组织,在经营项目上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共享风险与利润的一种合作形式。这种合资模式允许跨越国界,将中方和外方的资源、技术、市场和资本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业务活动。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技术合作等目标。 收购品牌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收购目标国家或地区已有的知名品牌或企业,以获取其品牌、市场份额、渠道资源等,并快速进入目标市场的一种商业策略。收购品牌模式一般包括:全面收购、部分收购、战略合作等。 全面收购 部分收购 战略合作 资源整合 市场拓展 技术合作 自有线上渠道 自有线下渠道 跨境电商平台 优势分析 b 优势分析 b 中外合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双方资源可以相互补充,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优势分析 通过收购已有品牌或企业,企业可以快速进入目标市场,无需从零开始建立品牌认知度和市场渠道。 b 直接进入市场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品牌形象、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确保品牌在目标市场的一致性。 合资企业可以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减少单一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研发成本、市场推广成本等。 收购已有品牌或企业可以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因为已有品牌或企业在目标市场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和用户基础。 相比于通过中间商或合作伙伴,直接进入市场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通过与外国企业合资,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外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渠道,更快速地进入国际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 收购知名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品牌控制 更高利润 快速反应 资源整合 快速进入市场 降低风险 共享风险 市场准入 提升品牌影响力 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概览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GDP表现较高,但增速放缓;新兴市场整体GDP表现较低,但增速明显。未来行业出海在新兴市场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GDP及近五年GDP年复合增速,2023 欧洲市场 4.3% 2023 2.9% 拉美市场5.80 2023 4.4% 大洋洲市场1.99 2023 4.0% 2023 4.1% GDP,万亿美元 GDP增速,%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人均GDP表现较高,人口相对较少;新兴市场人均GDP表现较低,但人口基数大。随着新兴市场人均GDP进一步的提升,对行业出海带来了较大机遇 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人均GDP及人口,2023 欧洲市场 208.1 2023 790.4 拉美市场10.9 2023 680.4 大洋洲市场62.5 2023 532.7 2023 31.9 人均GDP,千美元 人口,百万人 发达国家在整体出口金额上,领先于新兴市场;其中,东亚市场出口额较大,具备成熟出海条件。从资源分布的角度看,大洋洲市场及非洲市场的能源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中东市场的能源资源较为丰富 及东亚市场出口额占比最高,达到了71,133.5亿美元和50,240.3亿美元。 发达国家在整体城镇化率、劳动力占比中领先于新兴市场,但15-64岁人口数占比低于新兴市场;对于出海企业而言,新兴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占比显著,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大市场 劳动力占比(2023年,%) 发达国家整体在城镇化率,高于新兴市场。在新兴市场中,拉美,欧洲的城镇化率处于较高水平;非洲,东南亚的城镇化率水平较低,仅有50%左右。 55 54 51 51 50 50 41 38 从劳动力占比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劳动力占比较高,均高于50%; 在新兴市场中,东南亚市场及东亚市场劳动人口占比较高,为51%和55%。 由于发达国家存在老龄化问题,发达国家15-64岁人口占比显著低于新兴市场。 东亚市场 北美市场 欧洲市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