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大学]:2024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 - 发现报告

2024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

建筑建材2024-08-04清华大学风***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2024年5月 课题总顾问: 韵建东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课题顾问: 董文妇副研究员,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充院张达副教投,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范永斌副税书长,中国水泥协会李副处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课题组成员: 黎菁高级研究专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鞋研究中心(课负责人)曲洋博士后,清华大学能湖环境经济研究所陈业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庆涛博士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充中心 黄昱杰若痛王名语李婧球琳王爽淳刘若华滋晨瀚郝文馨王心怡 致谢: 本课题特别感谢景顺集团及景顾长城基金公司提供的全力支持和龄助。同时感谢来自景顺集团及景顺长城基金公司专家的宝贵建议。 执行摘要 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明确企业的碳排放来源,了解企业的碳排放现状,是评估企业未来的顽减排措施是否准确、企业转型路线规划是否合理的基础。同时,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及投融资需求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能源行业和制造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第一期报告《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中,课慰组分析了煤炭并采、燃煤发电以及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现状和转型路径。 承接第一期报告,本报告进一步对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四个高碳行业进行分析。课题组整理并分析了企业和行业的碳排放现状,识别了企业的可持续活动,评估了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报告对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分别从产能、工艺、提高能效、能源替代四个方面总结了企业的转型路径。 1.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总量估算 对于石化行业,报告采用了加总企业各产品碳拌放的方法进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即通过将各产品的产量与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相乘,再将结果进行加总。由于石化企业规模庞大且产品丰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值与披露值的差异主费来源于产品范围的界定。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碳排放披露值和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等关键指标在行业内呈现较大差异。 对于化工行业,报告依据发改委的相关指南进行估算。化工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耗,当 企业提供了能源消耗信息时,应用指南进行估算的结果接近企业的披露值。然而,从行业整体情况来右,能耗信总披露和碳排放信总披露均非常有限,行业整体信总披露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产量与对应的排放因子的案积进行加总。企业估算的准确性差异主要源于对水泥熟科目身产量和外购数量的区分是否严格。行业整体来看,头部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相对较好。 对于电解铝行业,报告也采用了加总企业各产品的排放进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然而,由于电解铝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如果企业未明确说明氧化铝的生产工艺,那么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2.企业信息披露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监管机构均显著加强了对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首批可持续披露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一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总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一气候相关披露》以及一系列支持性的文件。2024年4月12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一一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这是三大交易所百次制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官方指引。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针对四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依据ISSB指引对其信息披露进行评估,以深入了解企业信总披露现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参照ISSB指引的信息披露情况,在行业间和行业内均存在差异。对于能耗等国内较为熟悉的指标,企业善避披露得较好;从指标整体来右,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披露相对较好。通过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认知,并加强对企业落实相关指引的能力培训,有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质量。 3.高碳行业的企业转型路径 随看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同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碳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并实现绿色转型,已成为高碳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引导行业高效集约发展。在工艺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来用新工艺、加强关链技术示范与推广、循环利用再生铝资源。在能效提升方面,推广氧化铝高效提取技术和电解铝低碳节能技术。在能源替代方面,用绿电替换煤电 对上述产业来说,通过相关措施推动产业低碳转型,逐步构注高效清洁的生产体系和绿色产品体系,在“十五五”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取得显著成效,也是双碳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4.金融机构支持高碳行业转型的建议 高碳行业的转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的共同推动。关注高娱行业的转型动态、把其中的投资机会,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为了更全面地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低碳转型服务,课题组在本报告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评价体系,并整理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评价体系和续色指数》中。该评价体系依托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估算、转型路径、信息披露等研究成果。在现有的评价框架上,增加了评估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等方面表现的维度,旨在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和机遇,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进一步优化可持续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CONTENTS 目录 四个行业的碳排放现状 1.1石化行业1.2化工行业1.3水泥行业1.4电解铝行业 四个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估算 2.1石化行业的上市公司碳排放估算2.2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碳排放估算162.3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碳排放估算222.4电解铝行业的上市公司碳排放估算272.5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估算总结 石化和化工行业转型路径 3.1政策指引33.2碳排放源分析343.3主要减排路径 水泥行业转型路径 4.1政策指引4.2碳排放源分析74.3主要减排路径49 电解铝行业转型路径 5.1政策背景5.2碳排放源分析585.3主要减排路径60 企业信息披露趋势 6.1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636.2ISSB关于四个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及企业表现646.3ISSB关于高碳行业可持续信总披要求总结75 七总结 参考文献 01 第一章 四个行业的碳排放现状 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在 21 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识。2020年 9 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也被称作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在21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识。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磁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势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被称作碳达蜂、碳中和“3060”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高排放、高耗能的行业是关注的重点。国家发改委界定的六大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1包括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本课题已完成的第一期报告《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中2,课题组分析了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钢铁行业等三个高碳排的行业的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及转型问题。本研究将关注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的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四个行业的相关内容。实现“双碳”目标,高排放、高耗能的行业是关注的重点。国家发改委界定的六大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本课题已完成的第一期报告(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中",课题组分析了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钢铁行业等三个高碳排的行业的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及转型问题。本研究将关注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的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四个行业的相关内容。 全球各经济部门的排放中,能源、工业和交通是排放较多的三个部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3的统计,2022 年全球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达到 413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领域,高达 91.5 亿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的统计,我国工业部门的直接碳排放占全部排放的 49.77%4。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中国范围,工业部门都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全球各经济部门的排放中,能源、工业和交通是排放较多的三个部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22年全球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达到4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领域,高达91.5亿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的统计,我国工业部门的直接碳排放占全部排放的49.77%"。无论是全球范国,还是中国范国,工业部门都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终端部门5中的电力(包括热电联产供热)、钢铁、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及交通部门、建筑部门碳排放合计占我国总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的 90% 以上6。工业重点行业中,钢铁、水泥、铝冶炼、化工(含石化化工、煤化工)等四个重点行业共占全国总排放的 35%。终端部门”中的电力(包括热电联产供热)、钢铁、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及交通部门、建筑部门碳排放合计占我国总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的90%以上“。工业重点行业中,钢铁、水泥、铝冶炼、化工(含石化化工、煤化工)等个重点行业共占全国总排放的35%。 作为国家重要部门,“十三五”期间中国工业占全国 GDP 的比例为 33%,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 65%7。由于工业各重点行业之间异质性高,增加了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研究的难度。作为国家重要部门,“十三五”期间中国工业占全国GDP的比例为33%,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65%"。由于工业各重点行业之间异质性高,增如了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研究的难度。 有关工业整体碳减排路径的研究虽较为丰富8、9,但这些研究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集中在从行业层面,缺乏企业角度的分析。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特别关注行业中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上市公司规模较大,在行业的总排放中占比较高。第二,上市公司作为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较强,较好的信息披露提供了分析的基础。第三,上市公司在碳排放、减排目标及措施方面的现状,及其在相关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示范。面,缺乏企业角度的分析。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特别关注行业中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上市公司规模较大,在行业的总排放中占比较高。第二,上市公司作为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较强,较好的信息披露提供了分析的基础。第三,上市公司在碳排放、减排目标及措施方面的现状,及其在相关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借整和示范。 1.1 石化行业1.1石化行业 石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54.1 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 56.2%,石油占 17.9%,天然气占 8.4%,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 17.5%。石油是我国除煤炭外的主要能源,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不高,天然气市场总体平稳,产业发展的弹性和灵活性较强。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结构方面,工业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