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动态跟踪: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非银行金融行业动态跟踪: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

金融2024-08-04王维逸、李冰婷、韦霁雯平安证券芥***
非银行金融行业动态跟踪: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

行业动态跟踪 非银行金融 2024年08月04日 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半年度策略报告-非银行金融-保险业2024年中期策略报告:负债端已行稳,资产端待起航-强于大市20240619 【平安证券】行业点评-非银行金融-上市险企2024 年6月保费数据:寿险量稳价增,产险保持稳健-强于大市20240717 证券分析师 王维逸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40001BQC673 WANGWEIYI059@pingan.com.cn 李冰婷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40002 LIBINGTING419@pingan.com.cn 韦霁雯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4070004 WEIJIWEN854@pingan.com.cn 事项: 根据中国证券报,8月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正式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平安观点: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通知》 明确新备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分批调整:传统险2.5%(此前3.0%),分红险2.0%(此前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1.5%(此前2.0%);明确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强调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通知》明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符合市场预期,符合监管长期以来按产品类型调整评估利率,持续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化解潜在利差损风险的工作思路。本次调整后,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2.5%将回到2013年费改之前的水平,预计此前市场主推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行,但寿险负债成本有望压降、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同时,监管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且考虑到分红险由险企和客户共担投资风险、分享经营成果,能够有效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分红险或为寿险公司险种结构调整的更优方向;但也需关注分红险的销售难度。 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控制负债成本。《通知》明确“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 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人身险产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具备较强的必要性,保险公司可以及时调整产品定价,以更快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也符合海外发达保险市场在低利率时代通过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来及时调整负债成本、从负债端定价入手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发展趋势。 《通知》强调深化“报行合一”,明确“加强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参考银保渠道经验,头部险企有望在既有优势之下率先实现平稳过渡、迎来业务质量的提升和保费增长,保费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行业报 告 行业动态跟踪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建议:预定利率下调符合预期,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控制负债成本;政策鼓励开发长期分红险、强调深化“报行合一”, 利好头部险企。保险股股息率较高、2024全年有望延续负债端改善之势,目前行业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看好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个股建议关注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 风险提示:1)权益市场波动导致利润承压、板块行情波动剧烈。2)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带来的负面影响超预期,寿险新单与NBV不及预期。3) 监管政策不断趋严,对业务发展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预期评估情况。4)利率超预期下行,到期资产再配置和新增资产配置承压、获息能力下降。 根据中国证券报,8月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正式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人身险预定利率分批下调、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并对保单利益演示等再度规范;同时,明确了在保险产品销售执行中应严格执行“报行合一”。 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通知》明确新备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和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分批调整:传统险2.5%,分红险2.0%、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1.5%。具体来看: 1)新备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批调整:2024年9月1日起,普通型产品(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此前3.0%); 2024年10月1日起,分红型产品(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0%(此前2.5%)、万能型产品(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此前2.0%)。 2)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与预定利率上限水平和调整时间一致,传统险2.5%,分红险2.0%、万能险1.5%。 3)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产品停止销售:预定利率超过2.5%的传统险,自2024年9月1日停售;预定利率超2.0%的分红 险和保证利率超1.5%的万能险,自2024年10月1日停售。 同时,《通知》明确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强调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具体来看: 1)“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 2)“对于分红型保险产品和万能型保险产品,各公司在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突出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强调账户的利率风险共担和投资收益分成机制,帮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特点。要平衡好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与浮动收益、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率的关系,根据账户的资产配置特点和预期投资收益率,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合理引导客户预期。在披露红利实现率时,应当以产品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为计算基础”。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时采用的利率,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应根据公司历史投资回报率经验和对未来的合理预期及产品特性按照审慎原则确定预定利率。尽管监管仅规定了预定利率上限,但人身险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预定利率一般都按照监管上限设置。 1)利率中枢下移背景下,险企投资收益率承压、寿险负债成本居高难下,传统险经营压力增加。《通知》明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符合市场预期,符合监管长期以来按产品类型调整评估利率,持续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化解潜在利差损风险的工作思路。本次调整后,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2.5%将回到2013年费改之前的水平,预计此前市场主推的增额 终身寿险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行,但寿险负债成本有望压降、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同时,监管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且考虑到分红险由险企和客户共担投资风险、分享经营成果,能够有效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并避免产品结构单一带来的利率风险,当前市场环境下,分红险或为寿险公司险种结构调整的更优方向;但也需关注分红险的销售难度。 根据新浪财经、证券时报,监管要求2023年8月1日起普通型和分红型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分别不高于3%、2.5%;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不高于2%。 根据中国证券报,2024年3月起监管部门要求部分公司调降万能险结算利率水平、分红险实际分红水平,大部分中小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3.3%,大型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3.1%。分红险的实际分红水平对照万能险结算利率来实行。 根据财联社,部分险企出于风控考虑,将于6月30日停售预定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险、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 的增额终身寿险。 根据券商中国7月23日报道,“券商中国记者综合多方信源获知的最新消息是,上周监管部门召集大型寿险公司相关 负责人开会,会上行业初步讨论了降成本问题。大型寿险公司被要求带头行动,降低负债成本,降低产品预定利率及保证利率。券商中国记者同时从多位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预定利率3%的增额终身寿险已无法通过监管备案。” 近年来,余额宝、理财通等偏储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商业银行连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且收益率下行,储蓄险竞品吸引力明显降低,市场具备保本储蓄属性的金融产品稀缺。而根据寿险产品定价原理,储蓄险定价严格遵循预定利率、保险责任受保险合同约束,保险产品实际具备保本属性,在市场类似金融产品稀缺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对储蓄险的需求依然旺盛。但2024年9月1日起,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将正式降至2.5%、回到2013年费改之前的水平,若费用率等定价假设不变,传统险IRR将下降、产品吸引力也将趋弱。实际上,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 自1999年降至2.5%以后持续维持这一水平直至2013年,彼时传统险预定利率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分红险为市场主流的人身险产品。与传统险由保险合同约定的“固定收益”不同,分红险的收益由“相对保证险较低的固定收益”和“取决于分红险账户经营结果的浮动红利”两部分构成,客户收益既有保底部分、也有额外弹性,这也对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提出较高要求。对于险企而言,分红险可以实现与客户共担投资风险、分享经营成果,实现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并避免产品结构单一带来的利率风险。但代理人队伍近10年间已更为熟悉传统险的销售模式,若将主力产品切换至分红险,或将对代理人队伍提出新的销售能力挑战。 此外,根据“13个精算师”公众号,其收录的46家寿险公司1844款分红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简单均值仅为48.3%;此外,各公司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也持续下降,6月末市场万能险最高结算利率仅3.5%。红利实现率以产品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为计算基础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和产品的实际情况,从另一层面缓解红利实现率下降的问题,缓解分红险销售压力。 图表1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情况梳理(2023年调整落地以前) 资料来源:原银保监会,新浪财经,《【平安证券】行业深度报告-非银行金融-险资配置系列报告(二)》,平安证券研究所 2)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将缓解寿险公司新业务负债成本行业性走高的压力、防范潜在利差损风险。 打平收益率是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率下降50bp的NBV和VIF数据进行线性外推,测算得出NBV(新业务价值)和VIF(有效业务价值)为0时的寿险投资收益率。测算NBV和VIF的打平投资收益率可以判断公司的寿险负债成本。截至2023年末,国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VIF打平投资收益率测算分别为2.45%、2.39%、2.12%、3.02%,分别实 现综合投资收益率3.09%、3.72%、2.67%、2.61%;除新华外,其他险企利差损压力均有缓解。具体来看: ①近年来,NBV和VIF打平收益率明显上升,新业务成本行业性走高,主要由于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保本储蓄需求旺盛,2021年以来储蓄险新单高增、产品NBVM较低且对投资收益率敏感性较高,而NBVM较高、对投资收益率敏感性较低的重疾险销售承压。 ②NBV打平收益率快速提升、VIF打平收益率增幅相对较缓,主要由于VIF反映存量业务,存量业务目前体量较大、负债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摊薄新业务负债成本。但随着低成本存量业务的不断到期和高成本新增业务的持续增长,主要上市险企整体负债成本或将有所上升。 图表2主要上市险企近年NBV打平收益率图表3主要上市险企近年VIF打平收益率 5.0% 4.0% 3.0% 2.0% 1.0% 0.0% -1.0% 3.5% 国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3.0% 2.5% 2.0% 1.5% 1.0% 0.5% 0.0% 国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平安2020-2022年未单独披露投资收益率假设敏感性分析结果。国寿2023年投资收益率假设变动敏感性分析结果披露为-45bp,按照线性外推计算。 二、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控制负债成本 《通知》明确,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