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湖期货]:专题 | 新湖农产(大豆)专题:一文读懂“美农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专题 | 新湖农产(大豆)专题:一文读懂“美农报告”

2024-07-25新湖期货陈***
专题 | 新湖农产(大豆)专题:一文读懂“美农报告”

在大宗农产品投研领域,美国农业部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全球所有农产品交易商都会去主动关注美国农业部(以下简称美农)定期发布的各种报告,这些报告足以撼动全球主要的农产品市场。美农报告发布前的前瞻和发布后的预期差成为了市场中最津津乐道、长盛不衰的话题,那么美国农业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各种神奇的报告又是如何炼成的,本文试图一探究竟。 美国农业部的起源及组织架构、数据统计方式 1862年5月15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签署法案,成立美国农业部(USDA)。两年半后,在林肯致国会的最后讲话中,他称美国农业部为“人民的部门”。当时,大约一半的美国人生活在农场,而今天这一比例约为2%。 美国农业部(USDA)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经济研究局(ERS)、海外农业局(FAS)、农业市场服务局(AMS)、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农场服务局(FSA)、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工作体系。美国农业部与全国44个州的农业部门合作,设立了100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并配备专职的市场报告员,负责收集、审核和发布全国农产品信息。其提供的市场信息涉及120多个国家、60多个品种,涵盖主要农产品的全球产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农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和邮寄等方式,得到完整的市场信息。全球大宗农产品交易商也在报告发布日准时守候在电脑前等待报告的发布并迅速针对持有的头寸做出反应。 正是依托美国农业部,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统计体系。其信息收集机制通过立法实现信息的共享。1946年美国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者,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换句话说,如果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数据失真,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诚信度甚至是享受的有关政府补贴,与信息报送主体的利益相挂钩更能体现出法律的约束性以及数据的权威性,这一点对我国也是有一定的启示。 权威与质疑的长期共存 当然,由于一家独大且历史悠久,从美农开始发布报告之日起,权威和质疑就是相伴相随的,面对质疑的时候美农表示数据并非美国农业部自己预测,而是邀请大量外来人士独立、封闭、集中完成。该机构发布世界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的地方,安排在戒备最森严的美国农业部的“密室”,有点像咱们国家高考命题及阅卷的场地。在每个月的第2个星期,来自农业部各部门的专家,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入一个全封闭的会议室里,先将国内各州送来的生产调查资料开封,再配合全球市场产销态势,审定各产品的预测数字,最后达成代表农业部的官方预测,以报告方式对外公告。他们试图用制度的安排摒除私利的嫌疑。实际上,美农月度供需报告提供的数据都是一些预测值,而且这些预测值是要不断进行修正的。很多市场人士因此认为USDA的报告存在一定随意性。不过他们在分析、操作的时候依然避不开这份重要参考。原因无他,行业内的权威数据“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个世界上的农业统计没有绝对精确的数字,完善的制度管控可以形成相对准确的数字,即便只是预测值,那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参考,要不然便犹如“盲人摸象”。目前不管是哪一个数据统计、资讯机构,在农业统计方面,暂无能与历史悠久的美农相匹敌。 而且美农的信息主要是公益性的,同时兼顾市场化,官方的信息服务由财政支持,通常是免费的,如农业部及其所属相关机构向社会发布的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是免费的。其他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信息绝大多数都是有偿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信息的有用性和指导性。因此,在美国存在许多农业信息和咨询公司,这些公司大多依托美农的基础数据进行拓展,并弥补美农在信息的分析及使用上的不足。比如,美农月度供需报告的局限性在于其预测的是某种农产品年末的数据(库存、库销比等),而且产量是最不确定的变量,取决于未来的天气,另外,美农预测年度内平均价格,但是不对年度内季节性价格变动进行预测。非政府性的咨询公司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去做做文章,再深度挖掘一下,另外一些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也会有每年固定的调研行程,去跟美农的数据相互印证。 美农发布的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报告-月度供需报告 我们通常所说的每月发布一次的美农月度供需报告(WASDE报告),是美农发布的最重要的定期报告。世界农业供需预测(WASDE)由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编制和发布,提供美国和世界小麦、大米、粗粮、油籽和棉花的年度供应和需求预测。该报告还涵盖了美国的糖、肉类、禽蛋和牛奶的供应和需求,以及墨西哥的糖的供应和需求。WAOB主持跨部门商品预测委员会(ICEC),该委员会包括来自美国农业部主要机构的分析师,他们汇编和解释来自美国农业部和其他国内外来源的信息以制作报告。 WASDE报告从1973年就开始发布了,迄今已有50年的历史。报告的发布时间一般是在每个月的8-12日,美国东部时间中午12点。每个月的报告具体发布时间美农会在前一年的年底公布。定期“蹲美农报告”也成为了国内农产品交易主体的一种习惯。美农供需报告提供了全球主要作物的年度供需预测数据,这里面最权威的当然是美国本土农作物的供需预测数据,而且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全球农产品的定价中心,盘面+升贴水(基差)的定价模式由美国传遍了全世界。以大豆为例,CBOT大豆价格的标的物是美国大豆的内陆港口价格,当然它体现着全球大豆的供需形势,但是最重要体现的还是美国本土大豆的供需形势。 依然以大豆为例,每个月的供需报告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从前往后看: 1月报告是所谓的定产报告,本报告显示的是上年度秋季收获的全美最终产量的终产数据,也就是说对于单产和收获面积在大豆收获之后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可靠的评估。此前的8-11月的报告会对单产进行调整,但是面积只有在收获之后才可能进行调整。 2-4月的报告基本上没有亮点,中间会穿插一份重要报告,那就是3月底的种植意向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本报告估计了旧作剩余库存、供应紧张程度以及首次官方种植意向面积预估。种植意向报告发布在实际种植之前,这份报告会给交易商带来一定的遐想,但仅此而已,毕竟仅仅是意向。 5月报告首次展示新作的供需形势,其中面积数据采用的是3月底种植意向报告中的数据,单产则采用的是趋势单产,就是根据模型来推测出的单产数字,近几年的趋势单产数字为52蒲式耳/英亩,没有变化。 6、7月报告一般比较平淡,此时美豆已经种完,逐渐进入到生长关键期,这个阶段即便是出现天气问题可能会影响产量也需要时间的累积,量变才可能转化为质变,所以6、7月供需报告一般不会对新作产量中的面积、单产进行调整。除非前期种植的非常不顺利,比如2019年美国中西部主产区在种植期出现大洪水,导致大豆播种严重推迟,部分地块已经播种不上了,这种情况很显然将影响年度最终的产量预期,所以当年没有等到8月份,在6-7月份就开始调整产量了。除了供需报告以外,6月底会公布种植面积报告及季度库存报告,面积报告是重头戏,6月面积报告与3月意向报告之前的预期差是圈内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基本上每年都会造成美豆盘面较大的日内波动,但仅此而已,后面的供需报告的着眼点基本全在单产上。 8月报告如上所述,正常情况下单产从这份报告开始每月更新一次,但是它是基于7月份的产地情况来做出决定是上调、下调、还是维持单产, 7月下旬到8月份美国大豆进入到关键生长期,假如进入到8月份之后墒情持续恶化,这部分可能的单产损失也不会计入到8月报告中,可能会在后面的报告中体现。 9、10、11、12月报告主要围绕着单产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是连贯式上调、也可能是连贯式的下调,也有可能是上蹿下跳的调整或者不调,一切皆有可能,没有规律可言。 当然每个月的供需报告对于产量的调整是重点,但是需求面也会有一些调整项,比如美豆出口是经常被调整的项,这里主要取决于目前全球大豆最大出口国巴西的情况,美国早已退居第二位,比如巴西的出口能力因为减产而下降之后,那么这个缺口只能由美国来弥补,美国的年度出口量上调从而导致期末库存下调。但正常情况下,巴西丰产或产量正常时会逐渐蚕食美豆的出口份额。至于压榨量,短线调整的驱动并不强,往往是根据产量的变化进行顺势调整,从长线来看,美国大豆形势更倾向于出口转内销。 美农对单产的预估方法 前文多次提到美农对于单产的预估,这实际上是专业性最强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质疑的一部分。 1、模型估产与实测估产 对于美国大豆单产而言,5月至7月,大豆刚刚播种完仍处于开花期,那时的WASDE单产预测数据是由USDA下属机构世界农业展望局(WAOB)提供,主要依据模型来预估单产。而8月至次年1月的WASDE单产预测则是由USDA的另一个下属机构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基于田间调查结果给出的。也就是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单产预估数据在不同的阶段是由不同的下属机构完成的,一个是模型推演,一个是实测结果。针对的正是大豆生长的两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包括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分枝等过程。这一阶段,大豆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植株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营养生长阶段不是产量决定的关键时期,此时实测估产时机未到,所以多采用模型估产。生殖生长阶段始于花芽开始分化,一直到种子成熟。在这一阶段,大豆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即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花芽的分化和现蕾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开始分化后,植株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随着复叶的出现和分枝的发生,大豆开始开花结荚,最终形成成熟的豆荚和种子。这一阶段是决定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 生殖生长阶段具体包括R1-R88个阶段。R1-R3产量损失可逆,新花对产量损失有补偿作用:R1-R5为开花期,持续新开花意味着豆荚数增加的可能,新花增速到R3显著放缓,对产量的补偿作用逐步减弱,直至R5后不再开花。此阶段天气给产量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增加豆荚数弥补。R3-R6产量积累决定期,高度依赖外部天气:干物质重量迅速积累,对异常环境敏感,任何外部胁迫都可能不利于种子发育,致使单产下降。R3后作物不具有弥补产量机制,对环境依赖性较强。R7后单产基本确定:生物量积累达到峰值,此阶段及以后不再受外部环境影响,待到水分由35%降低至15%(R8)即可收获。 2、转基因大豆品种单产阶梯式上升,近年来再度转为平缓期。 美豆单产的提高主要来自于转基因大豆释放的潜能,由于大豆营养生长阶段植株矮小,容易受到杂草遮挡影响生长,且除草剂同样也会对大豆自身产量带来损失,耐除草剂型转基因大豆能从杂草管理方面为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提供保证。1996年转基因种子进入美国市场,2000-2004年耐除草剂型(HT)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比从54%迅速提升至85%,到2010年始终保持在93%以上,2021-2023连续3年种植面积占比为95%。大量研究表明,2004年后美豆单产呈现强线性增长,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比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是美国单产的趋势上升驱动力之一。而今美国绝大部分种植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占比极少,这也就意味着单产的进一步抬升需要转基因大豆技术的升级换代,比如说增加耐旱、耐涝基因等。而今美国全境平均单产52蒲式耳/英亩几乎是一个很难逾越的水平。 3、实测估产的具体做法 每年8-11月期间,NASS会同时展开两类独立的大豆单产调查,一类可称为基于种植者(农场主)报告的单产调查,偏向主观,另一类则可称为客观单产调查,即NASS统计人员进行田间实地统计,单产结果建立在对大豆植株完全数量化的生长特征统计之上,两种调查皆于报告公布月的前一个月25号左右至报告公布月的5号内展开,大约7个工作日。同时调查皆以每月1日为时间基准,1日的大豆生长形势决定了当月报告的最终结果,NASS不考虑1日后至报告公布日这一段时间任何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同时假定后期的天气条件属于正常水准,不会考虑中长期的不良天气所导致的损失。 种植者报告单产调查 第一类基于种植者(农场主)报告的单产调查,NASS主要通过自动语音电话辅助以电子邮件、网络问卷、个人访谈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