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总结
01全球精神心理疾病现状概要——疫情加剧精神心理问题,医疗支持系统尚待加强02中国精神心理疾病现状概要03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患者和医生行为洞察04数字化诊疗在精神心理领域的应用05数字化精神心理医疗发展趋势 目录CONTENTS 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沉重,新冠疫情加剧精神心理问题 •精神障碍是全球十大疾病负担之一•据推测,目前全球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1,几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精神障碍患者•1990年-2019年,全球患病人数增长48.1%1•新冠疫情后,全球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其中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增幅高达27.6%,焦虑障碍患者激增6200万,增幅达20.8%3 全球精神卫生系统及社会支持力量普遍薄弱 •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轻者影响生活,重者威胁生命。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精神心理疾病在很多国家并未受到重视 •全球范围内仅少数人可以获得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6%~85%的精神障碍患者没有接受治疗1•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照护,但许多接受治疗的人得到的照护服务质量较差•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一场心理“海啸”,也为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提升大众对精神心理健康认识,唤起各国政府重新审视现有精神心理医疗体系的绝佳机遇 01全球精神心理疾病现状概要03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患者和医生行为洞察04数字化诊疗在精神心理领域的应用05数字化精神心理医疗发展趋势02中国精神心理疾病现状概要——服务需求激增,医疗资源不足,线上诊疗加速发展 目录CONTENTS 我国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高达16.6%,精神障碍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9年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多家机构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研显示,目前我国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6.6%,这意味着我们一生中有超过六分之一的概率会患精神障碍 新冠疫情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显著的心理冲击,抑郁、焦虑症状尤为突出 新冠肺炎暴发期,对我国14592名普通民众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 虽然我国饱受精神心理问题困扰的人群众多,但公众对疾病普遍认知不足,就诊率较低 •由于认知不足和社会歧视,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例较低,约92%的精神疾病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1 •虽然焦虑障碍在我国发病率最高,但对于焦虑障碍的认识却严重不足,只有40%的患者认为焦虑障碍需要治疗,认为自己需要接受足量治疗的患者仅有9.8%2 •《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在2012年立项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结果,目前国内抑郁障碍患者就诊率仅9.5%。大部分患者未及时就诊,大大增加了抑郁障碍的管理难度3 •目前仅有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专科治疗4 1.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亚太地区精神卫生综合评价指数研究报告》,20162. AlonsoJ,et.al,Treatmentgap for anxiety disorders is global: Results of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in 21 countries. Depress Anxiety. 2018 Mar;35(3):195-208.3.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295130/tid/10264.赵靖平,施慎逊.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有限,患者及家属受到社会偏见与歧视有调查显示1: 56%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因为社会歧视导致自身社交活动降低 30%以上精神障碍患者未受到单位公正待遇、被邻居轻视以及恋爱和婚姻失败 43%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因为害怕遭到歧视而致使未进行及时治疗 85%以上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认为,社会歧视对精神障碍患者自尊心造成较大伤害 •精神障碍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的折磨,还要忍受社会歧视所造成的压力与困境,致使患者自尊心受伤,讳疾忌医,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加强精神心理疾病的科普宣传,提升国民认知,改变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将是我国精神卫生宣传教育的重点 我国精神心理领域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精神卫生专业医生数量不足 截止2020年底,中国约有4万名精神科医生,每10万人中仅有2.9名,而英国每10万人中约有15名精神科医生,美国每10万人中约为12名,日本约为10名,香港地区约为4.4名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增速远不及患者增速 •目前中国平均每百万人口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个数字还包括了不能做医学诊断,也没有处方权的心理咨询师,相比较,美国平均每百万人口有100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中国的50倍•最新公开数据,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数量1650家,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但抑郁症患者门诊量却每年至少增长20% 精神心理疾病复发率高,治疗依从性差是其主要原因 •我国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50%患者在2年内复发1•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内的复发比例达33.5%,1年再住院率18.9%,5年复发率超过80% 2 在没有医疗服务介入的情况下,接近一半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在出院后1年内复发,持续随访的情况下,复发率下降将近一半,其中依从性差是复发的主要原因3 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自知力差、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恐惧药物副作用、对治疗存在错误认知等4 1.中华医学会,等.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1).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2):1261-1268.2.赵靖平,施慎逊.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3.徐冬梅,等.出院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调查研究.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11):33-36.4.程义娥,李金丽.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16):1. 国内精神障碍管理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现象,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不能回归社会1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等人2019年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通讯文章称:国内精神医学诊疗普遍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许多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常常由于残留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耻感、大脑认知损害、家庭社会支持差等因素,导致他们无法回归病前的生活 精神心理障碍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厦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人均总花费为30968.12元1 一项纳入北京市3家三甲精神专科医院6529例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2: 人均住院总费用:22834.85元 平均住院天数:39.26天 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住院天数•医院差异•是否接受电休克疗法•是否合并心血管、糖尿病等躯体疾病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线上诊疗用户大幅增加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数据,受疫情影响,我国2020年和2021年线下医疗就诊人数相比2019年同期有明显下降1 2.98亿,同比增长38.7%2 数字化医疗在我国精神心理领域备受推崇 •与躯体疾病不同,精神类疾病大多不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检验,而是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医生观察患者的行为和表述,依托医生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进行判断,数字化医疗在精神心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拟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精神科互联网诊疗的专家建议》中明确指出1:与内、外、妇、儿等科室的病种相比,精神心理疾病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连续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而更适合互联网诊疗模式 国家高度重视后疫情时代国民的心理健康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1: •试点地区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复发率降低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提升50%,规范治疗率提升20% 2020年10月,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 •力争到2022年,精神科医师数量增加至4.5万名,提升至3.3名/十万人口;到2025年,精神科医师数量增加至5.6万名,提升至4.0名/十万人口•鼓励社会力量开设精神心理门诊,面向基层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康复等服务,补齐基层精神专科医疗资源短板等2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要职责为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理论、政策、标准、规划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行业规范等提供技术支持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2021年底前,试点地区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 新冠疫情后,国家政策密集发布,推动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发展 我国已打通精神心理疾病线上诊疗闭环,多维度融合提升服务系统性 院内治疗打通医院HIS,NIS系统实现线上数据互联 线上复诊,减少患者到院频次,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 线上预约护士或护工进行上门陪护,实现患者居家康复 院内处方院外延伸,远程药物配送,医保报销 目录CONTENTS 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就诊患者画像分析 更趋年轻化,以80后-00后为主,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经济发达地区人群使用率更高 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就诊患者平均支出逐年上升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在线医疗的平均支出正逐年递增。以好心情平台数据为例,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年均线上诊疗支出由2017年346.12元升至2021年1905.07元 抑郁症占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就诊患者首位 精神心理障碍在线医疗就诊患者中,无论男女,抑郁症超过4成,其次是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但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在女性中更为多见,而精神分裂症和强迫性障碍在男性中占比更高 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就诊患者不同疾病的年龄分布情况 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4类疾病中,就诊患者均以20-35岁的青年人群为主,这可能与平台就诊患者年龄分布有关 焦虑情绪成为疫情后,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患者主诉增长最多的不良情绪 相比2019年同期,2021年患者主诉抑郁同比增长49%,主诉焦虑同比增长64%,主诉失眠增长52%,主诉恐惧同比增长28% 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还会带来诸多躯体症状 接受调研的400名曾经或现被诊断为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主观躯体症状评分中(0分为没有,10分为及其严重无法忍受),失眠、头疼、消化不良等问题评分达到了5分以上。提示,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躯体困扰不容忽视 大众对精神心理健康认知存在较大误区 大部分用户认为打游戏、饮酒、进食高热量食物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帮助,而精神科医生认为对心理健康有用的方法包括锻炼、规律作息、放松训练等,而饮酒、吸烟、熬夜无益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大众对于心理健康认知仍存在较大误区,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任重道远 高热量食物 电子游戏 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患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及形式 用户对于抑郁、焦虑及其治疗药物和副作用等相关知识需求度较高 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医生最为关注的内容及形式 医生通过平台进行诊疗活动、学习和科普教育成为常态 超过80%的医生使用好心情医生端APP学习患教资料、观看在线直播 在线医疗服务平台精神心理科医生处方习惯:处方药TOP10 从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医生处方习惯来看,总体处方量最多的药品为艾司西酞普兰,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