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H1业绩同比高速增长,手机高阶高像素产品快速放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H1业绩同比高速增长,手机高阶高像素产品快速放量

2024-07-18邹兰兰长城证券顾***
H1业绩同比高速增长,手机高阶高像素产品快速放量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0-25.00亿元,同比增长123.73%-133.05%;实现归母净利润1.35-1.5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净利润1.38-1.58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分季度来看,预计2024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3-16.63亿元,同比增长152.70%-168.87%,环比增长86.60%-98.54%;实现归母净利润1.21-1.41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环比增长762.49%-905.08%;实现扣非净利润1.18-1.38亿元 ,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 环比增长501.31%-603.31%。 24年H1业绩同比高速增长,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改善:2024年H1公司业绩同比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在智慧安防领域,公司推出的迭代产品在性能和竞争力上再度提升,随着市场需求的回暖,公司产品销量有较大的上升,销售收入增加较为显著;2.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应用于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镜头的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带动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收显著增长。随着公司收入规模大幅增长,高速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净利润率显著提升。 技术优势赋能智慧安防高端产品,汽车电子业务成长势头强劲:公司作为全球智慧安防CIS的龙头企业,持续发力高端领域,已经成功推出Pro Series全性能升级系列、AI Series高阶成像系列、SL Series超星光级系列等安防尖端产品组合以更好迎接安防监控的智能化阶段。公司还推出了数颗升级AI系列CMOS图像传感器新品,集更优异的夜视全彩成像、高温成像、低功耗性能优势于一身,可更好赋能家用IPC、AIoT终端等智能无线摄像头和多摄像头解决方案,成功开启AI系列产品的迭代升级之路。公司产品已广泛运用于智能化的车载行车记录仪、车载环视及后视摄像头、驾驶员监测系统、乘客监测系统等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公司已针对车载影像类、感知类与舱内三大应用场景累计发布了10余款产品,涵盖了1MP~8MP分辨率的汽车感知与影像细分应用需求。公司的车载CIS产品已经在比亚迪、上汽、东风日产、长城、韩国双龙、零跑、奇瑞、广汽、江铃、吉利等主车厂量产。随着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全景环视的前装搭载率不断提升,汽车电子业务也将成为助力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 手机CIS市场前景广阔,手机高阶高像素产品快速放量:据TechInsights报告显示,虽然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同比下滑,但是在全球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市场销售额规模同比略有增长,达到了140亿美元。2023年,手机CIS整体市场规模上趋于稳定,手机终端进入存量市场,高端智能手机消费者对于相机的拍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趋势下,CIS作为核心成像器件,成为各大手机厂商视作提升使用体验的关键卖点,智能手机CIS的市场格局正在快速变化。针对高端旗舰机产品赛道,公司推出的数颗用于旗舰机主摄、辅摄(包括长焦和广角)的XS系列高端产品已经大规模出货,为公司的营收开辟了第二条增长曲线。针对主流智能手机CIS市场,公司与国内晶圆厂展开深入的技术合作,采用单芯片集成式等技术创新,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更好的适配主流智能手机需求的高分辨率产品。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用于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镜头的XS系列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带动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收显著增长;同时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全面加深,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公司不断提升产品的动态范围、降低噪声、优化功耗等性能,进一步完善差异化产品矩阵,为智能手机影像系统带来出色的成像表现,持续提升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持续发展,智能手机CIS产品已经覆盖了目前手机市场的主流需求,产品分辨率从80万像素到5000万像素均已配备。我们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不断向高端产业链转移,叠加上AI手机的加持,高阶高像素产品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看好公司在高端手机CIS上的布局,公司手机高阶高像素产品快速放量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长动能,但考虑到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4.82亿元、6.82亿元,EPS分别为0.76元、1.20元、1.71元,对应PE分别为71X、45X、32X。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技术革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