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30 2024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 2024年第2期(总第32期) 拉丁美洲与全球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IWEP) 本期执笔 孟思宇张尊月蔡皓宇苏ft岳 专题序言 拉丁美洲是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巴西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中国—拉共体论坛迎来十周年之际,本期《全球治理学科动态》以“拉丁美洲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探讨了主要拉美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题与理论特色,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拉美区域治理中的常规模式与危机应对,以及域外大国参与对拉美区域合作的影响。这些近期文献展示了拉丁美洲进行区域治理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学术传统和实践特征,在比较视野下深化了对影响拉美区域治理效果的相关因素的理解,为中方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强中拉论坛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本期目录 1.CintiaQuiliconiandJulissaCastroSilva,“LatinAmerican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ContributionsbeyondtheTransatlanticDivide,”InternationalAffairs,Vol.100,No.1,2024. 2.GiovanniAgostinisandDetlefNolte,“ResiliencetoCrisisandResistancetoChange: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eterminantsofCrisisOutcomesinLatinAmericanRegionalOrganisations,”InternationalRelations,Vol.37,No.1,2023. 3.Carsten-AndreasSchulzandLauraLevick,“RegionalPatternsofMultilateralTreatyCooperation:IsThereaLatinAmerican‘CommitmentGap’?”InternationalPoliticalScienceReview,Vol.44,No.3,2023. 4.BrunoTheodoroLucianoandRafaelMesquita,“IdeologyorIndifference?ComparingtheEffectsofIdeologicalCohesionandGreatPowerInvolvementinLatinAmericanRegionalism,”CanadianJournalofLatinAmericanandCaribbeanStudies,Vol.48,No.1,2023. 本期审校 陈兆源、杨嘉豪 No.1 CintiaQuiliconiandJulissaCastroSilva InternationalAffairs Vol.100,No.1,2024. “LatinAmerican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ContributionsbeyondtheTransatlanticDivide” 《拉丁美洲国际政治经济学:超越跨大西洋分歧的贡献》 本文收集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五个国家的学术出版物,分析了21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和方法。之所以选取以上五国,作者指出主要是因为其国家规模较大且其国内的国际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较为完善。通过对五国主要国际关系期刊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考察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议程。 本文认为,拉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比西方学者所认为的学科历史更加悠久。受制于语言差异以及问题独特性,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和主流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存在分裂,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奠基思想以及学术团体因而成为了“被遗忘者”。此外,作者认为尽管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和主流研究间的差异愈发模糊,但仍然存在分野。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学者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忽视”。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对议题的讨论与政策制定的关系更加密切,更愿意讨论政策实施所面临的苦难与失败,而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则更乐衷于讨论政策的成功。作者强调,由于出版物间存在不对称现状,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被视为区域国别研究,而非国际政治经济学,进而加剧了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忽视。 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自20世纪中叶开始历经了三次讨论,逐步塑造了当下的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形成了一种贴近现实并关注政治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特有学科范式。三次学术辩论都围绕拉美地区的发展和区域主义而展开,拉美学者分别围绕结构主义、依附性以及自主性展开了三场辩论。受现代化理论影响,拉美学者围绕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展开辩论,探讨为何拉美国家没有沿着与工业化国家相同的道路走向现代化。包括普雷维什(RaúlPrebisch)在内的学者认为,发展不是一个普遍过程,经济结构决定了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结构主义者不同,依附论者则从马克思主义出发,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上,拉美学者围绕区域化展开了讨论。区域一体化、自主性、发展融资等话题在20世纪被广泛探讨。 经历80年代债务危机以及新自由主义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题开始发生转变。依附和自主等概念逐渐从主流讨论中减少,拉美学者转而开始讨论国内政治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议程。“华盛顿共识”以及多边贸易协定的签订促使拉美学者转而关注经济自由化、国际合作以及多边贸易协定等问题。1991年南方共同市场的建立更是将拉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推广到了国际范围内 的讨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拉美左翼政府的不断上台,国家再度重新回到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之上。此后,随着“新地区主义”的传入以及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深入,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转向多元化,研究议题涉及区域主义、发展、债务问题、非法贸易、南南合作以及全球化等多个领域。 作者选取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五国出版的11本学术期刊,利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期刊进行编码,并对其中的1660篇学术文章进行了统计考察。作者发现2000—2021年期间,拉美学术期刊主要讨论国际—国内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国际环境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除此之外,美国等外 部大国在拉美地区的介入以及国际机构也是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逐步进入了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之中。 作者发现拉美学者围绕区域理论所发表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与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互动与争论。而在其他领域中,全球南北方之间的互动则不够明显。此外,不同国家的学术期刊关注的主题存在差异。例如,巴西、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学术期刊更加关注经济发展问题。在性别分布上,拉美学者以男性为主体,有67%的学术论文是由男性作者所发表的。阿根廷学术期刊作者的男女比例较为平等而巴西的差异更加显著,巴西学术期刊论文中有82%的论文都是男性作者。在研究方法上,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定性特色更加显著,其中有97%的学术论文都使用了定性方法,有53%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案例研究,且绝大多数研究都与特定国家/国际政策相关。 作者认为,21世纪以来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并未和主流研究渐行渐远,但仍然存在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部分拉美学者在西方发达国家完成了学术培养,致力于用英文写作并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从而试图加入国际学术网络。这类学者仅占少数部分,但在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二是拉美学界仍然存在大量使用母语写作的学者。尽管这些学者在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不太具有影响力,但其在母国往往具有强大的政策影响力,并且可以在当地学者中引起广泛的争论与辩论。作者强调,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间的“双向忽视”已经成为一种不对称的动态模式,二者应当对相互间的“被遗忘学者”提升关注,并努力克服二者间的“双向忽视”。 编译:孟思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No.2 GiovanniAgostinisandDetlefNolte InternationalRelations Vol.37,No.1,2023. “ResiliencetoCrisisandResistancetoChange: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eterminantsofCrisisOutcomesinLatinAmericanRegionalOrganisations” 《对危机的韧性和对变革的抵抗:对拉丁美洲区域组织危机结果决定因素的比较分析》 拉丁美洲的地区主义显示出悠久的危机历史,几乎所有区域组织都受到影响。本文的研究问题是:面临危机的拉丁美洲区域组织最终结果如何?在拉美地区,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受危机影响的区域组织的生存或崩溃? 文章首先给出了对区域组织危机的定义并以此确定了案例研究的范围。区域组织危机是一种决策形势,成员国政府可能面临以下问题而使区域组织的运作甚至生存受到质疑: 1)一个或多个成员国提出退出/中止的威胁; 2)在遵守区域组织的规则和程序方面出现制度性僵局; 3)一个或多个政策领域的制度化合作减少; 4)一个或多个成员国对区域组织的核心目标/规范提出质疑。 当出现两种及以上上述情况时,一个区域组织便被认为处于危机之中。 区域组织面临危机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生存或崩溃。作者认为三个内生条件 决定着处于危机中的拉美区域组织的存亡。这些条件着重关注成员国之间的互动以及区域组织的制度设计: 1)国家间冲突的性质,是分配性冲突还是规范性冲突; 2)区域组织的决策规则是基于一致投票还是多数表决; 3)是否存在支持区域组织的地区领导。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1:成员国之间的分配性冲突不会威胁到区域组织的生存;H1.2:成员国之间的规范性冲突会导致区域组织的崩溃;H2:多数表决的存在增加了区域组织在危机中生存的机会; H3:一个愿意行使其领导能力来支持区域组织的地区领导的存在增加了区域组织在危机中生存的机会。 文章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与过程追踪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QCA结果显示,国家间冲突的分配性质和多数表决的存在都是拉美区域组织在危机中生存的充分条件,分配冲突影响成员国的主要物质利益,多数表决允许成员国克服偏好分歧。地区领导则似乎并没有对拉美的区域组织面临危机的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在分析的八次危机中,只有南美国家联盟(UNASUR)最终解体,其余均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显示出拉美区域组织所具有的韧性。而UNASUR的解体也意味着区域组织协商一致的决策规则与成员国间存在规范性冲突是导致区域组织崩溃的一个组合配置。 既有研究不乏对组织面临危机乃至组织消亡的研究,但多从外部视角出发,忽视了区域组织面临的危机与其结果之间的内生逻辑,同时也缺少对拉美区域组 织的研究。本文的一大贡献便在于首次对拉美各区域组织面临危机的结果进行了跨时间比较分析,并发现了与其他地区的区域组织(欧盟)具有差异性的结果,为拉美区域主义研究及促进跨区域比较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编译:张尊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No.3 Carsten-AndreasSchulzandLauraLevick InternationalPoliticalScienceReview Vol.44,No.3,2023. “RegionalPatternsofMultilateralTreatyCooperation:IsThereaLatinAmerican‘CommitmentGap’?” 《多边条约合作的区域模式:拉丁美洲是否存在“承诺缺口”》 拉丁美洲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多边条约的制定,然而其丰富的法律行动主义历史与拉美国家对国际协议的承诺程度的争论形成了对比。本文通过分析多边条约的签署和批准情况来探究这种所谓的“承诺缺口”。与世界其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