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通渠–2024年中宏观展望20240620全文摘要 当前中国的外部循环对于出口的促进效果逐渐显现,预计下半年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然而,内循环方面的量价传导受到了显著的阻碍,主要是由于房地产供给侧的过度调整,导致经济需求侧的传导机制受阻。面对这种情况,未来的政策应该着重于疏通传导机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地产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之间应当形成互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关注出口机会、内循环面临的困境以及政策效应的重要性,并且要针对美国制裁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和挑战,寻找相应的缓解策略。此外,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上游大宗价格的上涨对中下游产业链构成了挑战,引起了PPI的上涨和下跌现象,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盈利的压力。房地产 市场的供给过剩问题和信贷风险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政策来解决供需矛盾,增强市场信心。总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各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的增长。 章节速览 ●00:00分析外循环与内循环的经济传导及政策效应□当前外循环对出口的传导趋于通畅, 预计下半年出口将保持增长。然而,内循环的量价传导受到显著阻碍,主要因地产供给侧超调导致经济需求侧传导受阻。面对此状况,未来的政策应注重疏通传导机制,预期产业政策将优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优于地产政策,地产政策优于货币政策。特别地,探讨了出口机会、内循环困境的原因以及政策效果的重要性,并指出美国制裁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其缓解策略。 ●09:31中国对外贸易与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商品在全球出口份额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过去几年,尽管面临美国制裁,中国消费电子加工贸易份额有所回落,但自主产业出口份额提升,特别是在汽车机械、能源资源品和轻工制品领域。此外,加工贸易内部呈现提档升级趋势,整机组装环节转移到东盟,促使零部件出口增加,提高企业利润。当前美国制裁规模和力度较2018年有所减 小,主要因美国财政扩张和通胀压力,减少了对中国全面脱钩的风险。中国出口产业链正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助力新兴国家工业化,特别是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潜力巨大。面对内外部挑战,中国出口表现依然乐观,预计全年出口增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内循环量价传导受阻,表现出价格上涨难以传递至终端和信贷供应不足等问题。 ●20:27双碳政策与工业品供需关系分析□上游大宗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主因是双碳政策 导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上升而非新增产能,影响工业品供需关系。2021年与当前双碳政策下 ,钢铁产量与煤炭供给策略不同,导致市场反应各异。 ●25:02双碳策略下的原材料市场展望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未来六年内节能的重要性将超过降碳。高耗能行业产能改造和居民能源消费成为关键。大规模设备投资带动电子器件、有色材料和结构性钢材需求增长,预计铜价高位运行,而与地产关联的螺纹钢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上游大宗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产业链造成挑战。 ●29:40中国PPI传导机制研究:上游涨价难下传至中下游□近期研究显示,中国各行业普遍存在上游价格指数(PPI)上涨而中下游PPI下跌的现象,尤其在石化、煤炭冶金产业链中 尤为显著。自2022年起,尽管上游价格持续上涨,但因产能利用率下降,中下游难以将成本增加转嫁给消费者,导致PPI整体呈下降趋势。此外,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产能利用率变化,揭示了本次PPI传导受阻主要是由于中下游产能利用率的明显下滑,而非上游价格波动。预测显示,考虑到产能利用现状,PPI回升时间点可能推迟至今年11月,全年PPI中枢料将维持在-1.1左右, 对企业盈利构成压力。 ●35:35央行货币政策与CPI、PPI动态分析□随着基础货币增速的波动,央行通过调 整政策尝试稳定流动性,但银行响应迟缓导致信贷派生不足,造成实际货币供给量不足。货币乘数增速虽仍维持正数区间,但由于超储率提高,银行倾向保持负债端高超储状态,资金更多地停留在银行系统内部而非实体经济,形成了所谓的资金空转现象,推高了债券价格却未能有效促进信贷增长或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此外,CPI与PPI之间的分化反映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不同状况,其中核心商 品的CPI上涨可能部分原因是终端需求相对强劲及零售环节的供给收缩。房租和部分服务CPI的 差异化变化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调整,如更多选择旅游而非餐饮消费以应对收入压力。总体来看,当前经济环境中,尽管存在一些积极信号,内循环传导受阻,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挑战,需进一步观察政策效应与市场响应。 ●43:19探讨中国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与调控策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并非需求 不足,而是供给过剩。研究显示,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速度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主要因政府采取直接遏制供给的调控政策,如三条红线政策,而非传统的需求抑制措施。这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信贷风险,进一步加速了投资下滑,并影响了竣工量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分析认为,虽然短期内房地产投资可能已触底,但由于供给过剩和政策效应减弱,未来投资仍有下行空间。 ●47:30探讨房地产市场复苏与挑战:复工面积减少、竣工风险升高、及政策影响□当前房 地产市场面临复工面积大幅减少、竣工率下降等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21年上半年之前开工的项目正在逐步复工,但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大幅 下滑预示着未来的在建项目将减少,进而影响房地产投资和施工面积的增长。此外,尽管去年房地产竣工量较高,但由于大量未售出的现房以及期房交付问题,实际消费需求并未得到有效刺激。今年的地产竣工情况更加严峻,加之高库存和期房交付率低,使得市场信心受挫,居民对于购买新房持谨慎态度。政策方面,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如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但由于居民对未来住房供应和开发商信誉的担忧,政策效果受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因房地产市场降温而受到影响,限制了其支持经济的能力。综合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之路充满挑战,需要更有效的策略来解决供需矛盾和增强市场信心。 ●58:20地产供给侧调整及其经济影响□地产供给侧的过度调整对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下半年的投资和竣工压力增大;其次,居民购房及货币房地产政策的效果受到负面影响,表 现为居民存款增加而企业存款减少,且居民更多将存款 转向理财和股市、债市等金融产品,而非实体经济;再次,这导致财政收入面临压力,因土地收入下降和支出意愿减弱。此外,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即货币供应主要流向居民储蓄,而不是企业投资,进而使得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信用需求减弱。政策制定者需关注这一传导机制的堵塞问题,优先考虑通过产业政策来解决经济中的根本性问题,而非仅聚焦于简单的经济刺激措施。 ●01:03:11促进产能利用率提升与财政政策发力□当前产能利用下降导致价格上涨难传 导至中下游,需产业政策提振及严格淘汰落后产能。财政政策通过基建投资直接刺激GDP增长,重点关注水利工程、公用事业及数字基建领域,以对冲地产与消费下滑的影响。 ●01:08:42房地产市场分析与政策展望□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尤其体现在新 房供给减少而旧房供给相对充裕的情况。尽管如此,由于库存较多且市场需求一般,房价短期内未见显著下滑。然而,随着房地产投资和竣工面积的进一步下降,未来新房供给将进一步减少,可能促使房价企稳甚至回升。政策方面,需重视解决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问题,采取如收储政策、保交楼措施等,同时建议增加财政和准财政工具的介入,以稳定房地产市场。此外,考虑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应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要点回顾 哪些政策可能成为疏通经济传导的关键因素,并对下半年政策效果进行排序? 预计未来政策效果将呈现产业政策优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优于地产政策,地产政策优于货币政策的组合。其中,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疏通传导作用,有望取得显著成效,而财政政策和地产政策次之,货币宽松则可能处于相对较后的角色。 为何称当前宏观领域中内循环的量价传导面临挑战? 内循环的量价传导受到严重阻碍,具体表现在经济变量间传导受阻以及政策拉动效果不如预期。尤其是在地产供给侧超调的影响下,经济需求侧传导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整体经济表现,例如通胀呈现K型 复苏态势,且经济增长不如以往强劲。 如何解释上半年我国出口与国际消费之间出现背离的现象? 在过去的两年里(即2022年至2023年初),由于海外发达国家实施去库存政策,导致其进口增 速远低于消费需求增速,尽管消费旺盛,但进口受限降低了对我国出口的支持作用。但从去年Q4起 ,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库存触底反弹,进口增速逐渐接近或回归消费需求,从而推动我国出口增速跟随需求同步上升,使出口传导趋于通畅。 下半年宏观展望中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下半年出口作为宏观亮点较为明显,因为外循环中对外部市场需求的传导已经变得更加顺畅,即使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由于海外发达国家去库存进程结束带来的需求与进口增速同步回升,使得我国出口不再因外部进口下降而受到负面影响,更多地回归至外需水平。 今年各国出口状况如何,并且与中国有何关联?未来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态势如何? 今年随着欧美去库存结束,不仅是我国出口有所上升,韩国、东盟、印度等国的出口表现也更为突出。特别是韩国大幅提升了对中国进口中间品与资本品的需求,这反过来拉动了中国的出口增长。具体表现为,钢材、橡胶塑料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出口表现良好,这得益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对其他国家工业生产和工业化的支持。通过对所有商品在各个新兴国家的市占率研究发现,中国商品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目前面板和部分消费品(如纺织服装、家具、玩具、消费电子)市占率达到较高水平,而集成电路、橡胶塑料、矿物金属、机械设备和汽车船舶等领域则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它们恰好集中于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所需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因此,未来中国有很大的出口潜力可以释放 ,尤其是在这些领域。 今年出口形势的主要特点及其预测是什么? 基于外需强劲且传导通畅的前提,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但仍将维持较高增速。第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速约在5%,第四季度可能下滑至2%,全年平均增速约为3.6%。相较于 外循环,内循环中的量价传导受到明显阻碍,表现为上游大宗价格上涨难以向中下游传递,造成企业盈利压力增大;同时,由于银行信用派生不足,使得货币量传导受限。 双碳政策对上游大宗商品市场有何影响,是否会持续推高价格并传导至下游? 双碳政策通过去产量而非去产能的方式对工业品供需产生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尽管短期内可能增加对某些原材料如煤炭、钢铁的需求,但由于政策重点在于节能改造而非降低整体产能,因此总体上预计将推动上游大宗价格上涨,但由于供应链瓶颈的存在,上涨趋势可能难以为继地传导至中下游企业,导致价格难以有效向下转移。 2022年以来石化上游价格上涨为何未能有效传导至中下游? 自2022年起,尽管石化上游如石油开采业的TPI持续上涨,原本应能推动中下游石化产业(如石油加工和化学制品)的PPI同步上涨,但实际上出现了“上传递受阻”的新现象。具体表现为,虽 然上游同比仍在涨价,但中下游同比却是负增长且下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能利用率的下行,即使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但由于中下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下滑,导致难以充分传导上游的价格压力。 产能利用率如何影响PPI的趋势,并解释了哪一轮产能利用率的变化特点? 通过计算PPI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领先指标关系,发现产能利用率通常领先PPI约四个月,并对远期PPI走势具有显著影响。自去年以来,尤其是中游机械设备及下游产能利用率明显下滑,而非像 以往那样上游采选和原材料产能利用率上升。这一轮产能利用率的下滑源于中下游制造业在过去两年强劲的投资增长,形成了短期冗余产能,进而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阻碍了价格的正常传导,使PPI保持低位。 当前中国的通胀形势呈现出何种态势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前中国的通胀形势表现为通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