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南亚组]:2024年2月期《区域动态》东南亚地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2月期《区域动态》东南亚地区

基础化工2024-02-01-东南亚组路***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2月期《区域动态》东南亚地区

区域动态(东南亚) 本期推介《化土地为资本:湄公河地区的开发与剥夺》TurningLandintoCapital:DevelopmentandDispossessionintheMekongRegion 【编者按】近年来,东南亚多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施行的“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不断受到农业商品化、土地集中化的冲击。土地成为一种资本,小农户被挤出曾赖以生存的耕地,他们与国家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期介绍的书目《化土地为资本:湄公河地区的开发与剥夺》围绕“土地资本化”这一核心概念,以开阔的理论、历史视野和详实的国家案例呈现了对这一过程以及“土地正义”的思考。本书的四位编者分别是菲利普·赫希(PhilipHirsch),凯文·伍兹(KevinWoods),娜塔莉亚·斯库拉(NataliaScurrah),以及迈克尔·德怀尔(Michael B.Dwyer)。赫希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人文地理荣休教授,曾负责“湄公河流域研究小组 (MekongResearchGroup)”的合作研究工作近20年;伍兹任美国东西方中心(East-WestCenter)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气候政治;斯库拉是湄公河流域区域土地治理 (MekongRegionLandGovernance,MRLG)项目常任顾问,过去十年主要关注土地和水资源治理;德怀尔是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地理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政治生态学、东南亚研究及土地治理等。四位编者与其他六位撰稿人长期参与湄公河流域区域治理研究与实践,基于他们多年的经历写就了本书的各篇章。本期东南亚区域动态编译了此书的两篇书评,以飨读者。 第一篇书评发表于《人类学研究杂志》(JournalofAnthropologicalResearch),作者亚历山德罗·里帕(AlessandroRippa)系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等。这篇书评结合里帕本人的研究、生活经验,重点评议了原书的学术贡献,全文编译如下: 几年前,我在一个中国边境小镇上参加缅甸语课程。学员中有的是经营翡翠的中国商人,有的是希望在缅甸的中资公司找到好工作的年轻毕业生。其中一位王女士有着不同的兴趣:种植园。她来自云南一个富裕家庭,靠木材发家。王女士有资金和强大的人脉,她告诉我,她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土地。她说,“如果现在你想在缅甸赚钱,就得投资种植园,比如香 蕉、西瓜等等。”她的老师是一名来自仰光的男子,为当地公司做翻译工作。他证实,近年来他的大部分翻译工作与土地所有权有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试图在缅甸置地(见第一章和第七章)。在课堂外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投资与剥夺过程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缅甸移民聚集在这个边境小镇上,他们中有来自南部的缅族人,也有大量克钦族和掸族人。他们被迫迁居此地,要么因为持续的内战,要么因为他们从前的农田被开发为种植园,而且两者时常并行。他们在中国从事洗车、建筑等各种低薪零工,也时常感叹他们的土地是如何被夺走,变成了为国境两边精英赚钱的企业。 四位编者编写此书的重点是通过关于土地与资本的实证和概念视角,探讨“发展”与“剥夺”的关系。围绕土地资本化这一富有洞察力的概念(即价值在土地中、也通过土地募集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本书分为两部分,再加上由编者们共同撰写的深刻的引言和结论。第一部分呈现了理解土地治理的区域背景的四个关键视角:地缘政治、战争和社会主义遗产、意识形态以及正义。第二部分的五个章节,分别聚焦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案例。这本书在实证和概念上都做出了不少贡献,各章节立足于长期的研究及与众多当地行 动者的接触,包括政府官员和农民、投资者以及发展银行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等。在这篇书评中,我仅讨论本书中我认为格外有价值的三个方面。 首先,这本书将自己定位在国家、次国家和区域层次间充满张力和启发的交汇处,时刻提醒我们以区域为单位思考的重要性。在东南亚,尤其是在这本书中突出展示的高地区域,地区研究常与冷战和地缘政治竞争紧密相关,且根植于发达国家的特定经验,因此广受批评。作为对这种批评的反思和回应,更晚近的研究往往聚焦于本地或全球层面,也考察两者间的关系。本书并没有否认这些批评的效度,而是通过对区域动态的多尺度描绘补充了这些批评。各章表明,这种方法强调了参与土地关系的跨国行为者的复杂性,也没有抹去地方的独特性和整个过程的区域性。因此,作者们通过聚焦支撑起土地动态的“复杂的地缘政治(convolutedgeopolitics)”(斯库拉,赫希,第5页),有效地关注到土地资本化的本土过程,以及这些动态如何跨越土地治理的多个尺度:国家向跨境投资“开放”领土和资源的努力形塑了国家-社会关系的地方层面;联盟和共同的遗产持续塑造政治组织的区域层面;以及金融投资和规管监督的全球层面。 其次,本书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它如何凸显历史遗产对整个地区的持续影响。重要的是,这不仅包括殖民遗产,还包括冷战和社会主义在该地区的遗产——这些都是当代东南亚土地治理的研究中经常缺失的关键方面。例如,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历史遗产影响湄公河地区土地政治的三种方式:(1)高地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治理,(2)国家特许权的类别和技术,以 及(3)土地所有权,特别是高地和低地空间之间的差异。综合来看,土地治理的这三个领域显示了思考殖民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遗产的有用性,且是对整个湄公河地区土地政治开展类似研究的宝贵起点。 最后,这本书的形式本身是其成功的关键。正如编辑们所说,这本书是长期合作的结果,更像是“一部多作者的专著而不是一本各行其是的论文集。”在编著日益被学界看轻,且在影响力指标等方面表现不佳的当下,本书及时提醒我们编著所产生的独特贡献。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关于当今湄公河地区土地政治的可读性极强、富有深刻洞察力的书。它以详细的案例研究为特色,以坚实的政治生态视角为基础,是对该地区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学者的必读之作。此外,对于从多尺度和跨区域比较角度思考土地治理的学者而言,本书极具启发,其结论部分的讨论有助于思考本书中发展出的区域方法,如何应用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 (英文原文见Rippa,A.(2023).BookReviewof[TurningLandintoCapital:DevelopmentandDispossessionintheMekongRegion.PhilipHirsch,KevinWoods,NataliaScurrah,andMichaelB.Dwyer,eds.]. JournalofAnthropologicalResearch,Volume79,Number3,Fall2023,本文为开放获取) 第二篇书评发布于H-Environment网站。H-Environment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历史系团队创建的互联网教育、学术、知识交流平台H-Net的环境领域分支。书评作者林艾尔(AlLim)为耶鲁大学人类学与环境研究博士候选人。这篇书评对书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背景做了更细致的介绍,全文编译如下: 乍一看本书的标题,“化土地为资本”这个说法似乎指的是社会主义老挝自2006年以来尝试推行的政策(hanthidinpentheun)。这看上去不言自明,该政策正是要将土地转化为国家发展的一种资本形式。本书采用了这个短语,并将其重新呈现为一个有力的综合视角。通过将全球研究中的土地掠夺分析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本书坚持认为,要深入理解当代湄公河地区农业发展和剥夺的情况,必须以区域为方法。 《化土地为资本》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案例研究中汲取灵感,提供了深刻的跨国视角。本书的核心是土地资本化的概念,指的是参与者为了财富生产的明确目的而获得对土地控制权的土地估值过程。这一过程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的物质和话语实践来实现,包括提高土地价值、商品化以及将土地提供给金融市场。本书以详细的实证为基础,通过规范性的思辨解析了这些基于土地的动态,提供了一个框架来考量在土地斗争中被生产/再生产的正义与非正义形态。 本书的前半部分深入探讨了四个主题:地缘政治、战争和社会主义历史、现代化意识形态和土地正义。第一章通过影响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四个相关维度,突出了20世纪后期土地的地缘政治维度:越南的中南半岛投资、泰国的“战场到市场(BattlefieldstoMarketplace)”战略、国际发展金融机构的作用以及中国资本的扩张。第二章描述了在殖民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之后,这些复杂的行为者如何在一系列制度遗产下运作。在整个地区,针对高地少数民族的歧视事件屡屡出现,这种歧视是通过土地特许权和所有权的差别安排而发生的。接下来,第三章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化意识形态如何传播了一系列有关大规模农业开发必要性的神话。与20世纪50-60年代推动“耕者有其田”的早期政治意识形态相反,一场反向的土地改革正在开展,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走、用于农业开发。第四章则提出了一个框架,通过资源分配(分配性)、决策过程(程序性)和在不对称权力关系中的社会和文化认可形式(认可性)来解析土地正义。 本书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在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进行的一系列国家案例研究。每一章都深入探讨了不同的国家历史和土地资本化背景,呈现了不同类型的国家政权的行动和参与者群体,例如农业企业、小农和多边组织。此外,这些行为者同时植根于殖民主义、冷战政治和新自由主义的持久遗产中。如果不关注英国殖民和社会主义威权制度的遗产,就无法完全理解缅甸的土地治理,因为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塑造该国持续的土地斗争的种族区隔(第七章)。 这些章节体现出了本书的区域分析的力量,因为它得以探索通过和超越国家边界的土地治理。例如,区域的视角通过追踪泰国本土拥有的许多小农农场与泰国公司在邻国进行的大规模农业投资之间的矛盾关系,为研究泰国提供了更广的视野(第四章和第八章)。区域概念框架为领土、地点和网络等社会空间关系的其他维度提供了切入点。具体来说,国家领土边界的构筑作用、高地和低地群体间基于地点的区分策略以及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跨境网络与本书宽广的区域视野相互交叉。与通猜·威尼差恭(ThongchaiWinichakul)开创性的著作《图绘暹罗:一部国家地缘机体的历史》(1994)一脉相承,本书通过这些土地治理研究提供了流动和空间性的替代概念,超越并重构了国家边界主导的认识论。 正如K·西瓦拉马克里希南(K.Sivaramakrishnan)在前言中正确指出的那样,这本书是对环境人类学最近本体论转向的重要缓和剂。它清晰地突出了权力、不平等和自然商品化 (commodificationofnature)的问题。这些问题超越了人与自然的纠葛。以土地资本化的动态和正义为基础,打造一种超越人类的视角,可为这个子领域和地区的学术研究提供一种更坚实有力的方法。此外,湄公河地区的维权统治使这项任务变得更为紧迫,产生实时、实质 的后果。可以想见,在土地正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建立与水资源、空气、能源或基础设施正义等相关议题的研究,这在气候变化问题的背景下更有着关乎生存的重要性。 此外,本书是深入参与地方和区域工作的合作研究成果。2022年11月,在朱拉隆功大学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该书的编者之一菲利普·赫希提到,他愿将本书视为一部合著,而不是一本论文集。在2015年的“土地掠夺、冲突与农业环境转型”会议上,十位撰稿人(其中四位是编者)聚在一起讨论这些主题。其中许多人还组织、参与了湄公河流域区域土地治理(MekongRegionLandGovernance,MRLG)项目。MRLG组织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学术研究线上论坛,汇集了或详尽或综合的研究文章,展现出对可能的政策改革的敏锐意识。他们还通过清迈大学社会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中心(RegionalCentreforSocialScience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tChiangMaiUniversity)为该地区许多学者和实践者开展培训。这些合作是传播社会科学关键技能和训练以分析紧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