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继续震荡整理,但左侧布局方向已初显成效 前期周报我们重点推荐两条左侧布局路线,其一是性价比大幅提升的白马(食品饮料、医药),其二是新冒头的独立景气周期(半导体、养殖)——虽然本周权重指数继续震荡整理,但科技板块表现强势,半导体为代表的“科特估”大幅领涨两市。关于A股近期较为弱势的表现,我们在5月中旬以来的周报中便持续提示:“市场交易重心或将转向“弱预期、弱现实”,风险资产或面临一定的逆风”。 交易重心由政策预期向宏观现实过渡,基本面成色到底怎样? 就实体端来看,当下国内宏观基本面(尤其是内需相关的领域)依旧处于底部修复阶段,这也符合我们近期持续强调的“宏观新范式”的内容: 1、新房高频销售数据仍在底部震荡,二手房量价端也没有明显起色,近期中资地产美元债收益率上升,也显示美元债市场对于国内地产景气依然持谨慎态度; 2、基建实物落地节奏再度放缓,受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偏慢的影响,5月全国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再度大幅下滑,2024年1-5月合计总投资额同比下降33.5%; 3、上游原料需求依然低迷,其中钢材表观消费量在续创阶段新低的基础上,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消费端整体景气在3月后回落至今仍相对疲软; 4、本周五盘后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依然偏弱,但我们认为对于A股的影响大概率有限:一方面,经济动能切换期,总量数据上下波动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四月以来的金融数据也受到了“禁止手工补息”、口径挤水分等政策的影响,因此不能用过去的框架解读社融和信贷对股市的影响; 5、唯一的亮点在于出口端,5月中国离港集装箱船载重数据经历一波快速下滑后,近期再度回到历史同期高位,并且当下海外经济景气仍保持较好的韧性。 “逆风期”还未结束,左侧继续加大“核心资产+独立景气”配置权重 对于当下市场,我们继续强调:第一,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政策真空期,分子端压力带来的“逆风期”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第二,虽然近期小微盘股波动加剧,在政策托底市场信心的大环境下,类似于2月初的微观资金负反馈情形难以重演;第三,时点上来说,接下来7月或将是市场确立新主线的关键阶段。 这种情况下,左侧配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就布局方向而言,在坚守红利底仓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推荐“食品饮料&医药+半导体&养殖”的组合,在股价与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的同时,满足了攻守兼备的配置价值(核心资产是错杀修复&中美利差修复的优先方向;独立景气周期具备宏观脱敏意义上的防御属性)。 年中震荡市,左侧布局正当时——(1)低估低配且【ROE均值-标准差】靠前的核心资产:食品饮料、医药;(2)独立景气周期:半导体、养殖。坚守红利底仓,拿好右侧趋势——(3)制造业出海+景气预期上修:工程机械、商用车、家电、航运/船舶;(4)中期维度,央国企红利资产仍是底仓配置的最优选择,当前重点关注:油气开采、公用事业;(5)全年主题方向:低空经济、设备更新。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变动;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定价模型失效。 1、指数继续震荡整理,但左侧布局方向已初显成效 虽然本周发布的5月PPI增速边际回暖,但未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加之北上资金加速流出,近期A股持续弱势震荡,行业快速轮动、主线模糊不清的状况未见扭转,热点题材的持续性同样较差。上期周报《两个左侧的布局思路》我们提出:当前在坚守红利底仓的同时,左侧布局方向需要进一步关注,结合宏观与中观视角看,我们将左侧布局方向划分为两条线路,其一是性价比大幅提升的白马:食品饮料和医药;其二是新冒头的独立景气周期:半导体、养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周权重指数继续震荡整理,但科技板块表现强势,半导体为代表的“科特估”大幅领涨两市。 关于A股乃至风险资产近期较为弱势的表现,我们在5月中旬以来的周报中便持续提示:“宏微观层面的信号指向趋势拐点尚未确立,长牛初期,心态无须急躁,当下依然不是总量强化下的全面性牛市,而是经济底线风险确认、风险偏好得到保护下的修复性行情;在重磅政策相继落地之后,接下来一个月是政策的相对真空期,市场交易重心或将由此前的“强预期、弱现实”转向“弱预期、弱现实”,风险资产或面临一定的逆风”。(详见《地产存量风险修复,重视“ROE均值-标准差”选股-2024.05.19》、《预期驱动暂止,交易重心有望回归基本面-2024.05.26》)。 对于当下,在上证指数再度跌至3000点附近之时,A股的“逆风期”是否已经结束了呢? 2、交易重心由政策预期向宏观现实过渡,基本面成色到底怎 样? 过往经验看,重磅政策落地前后一般会伴有预期向现实转换的“三段式行情”。 阶段一,强预期交易:在重磅政策落地之时,稳增长措施的出台带来复苏预期升温,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指数向上修复;阶段二,政策兑现、消化预期:从政策落地到政策效果显现之间存在时滞和不确定性,市场在交易完第一波政策预期后,行情将会有一定的消化期,伴随具体政策文件的持续落实而逐步兑现预期的利好;阶段三,回归现实基本面:在政策全面落地后,市场会重新观察政策效果,指数将回归基本面,伴随基本面企稳/持续恶化而上涨或下跌。 图1:重磅政策落地前后一般会伴有预期向现实转换的“三段式行情” 就交易节奏来看,5月下旬以来市场已经进入回归基本面现实的第三阶段,那么在“517地产新政”落地一个月之后,当下基本面成色究竟如何?从多个维度观察: (1)新房高频销售数据仍在底部震荡,二手房量价端也没有明显起色——按照我们的推演,在居民加杠杆意愿以及能力偏弱的背景下,首付比例调降、下调房贷利率对于地产销售的提振作用仍待检验;从地产链修复节奏来看,目前要观察的第一个前瞻性指标是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景气(量&价)。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5月下旬以来BBB与BB级中资地产美元债收益率开始同步上升(时点与A股房企股价下跌一致),反映出美元债市场对于国内地产景气依然持谨慎态度。 图2:5月下旬以来BBB与BB级中资地产美元债收益率同步上升 (2)基建实物落地节奏再度放缓——年初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偏慢,造成项目资金缺乏、基建开工投资额下降。一个直观的数据是,经历了4月份的上升后,5月全国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再度大幅下滑,2024年1-5月合计总投资额同比下降33.5%。 图3:5月全国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大幅下滑 (3)上游原料需求较为低迷——从高频数据来看,水泥、钢材乃至工业金属的下游需求持续低位运行,其中钢材表观消费量在续创阶段新低的基础上,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基建地产相关的钢铁产业链显然面临较大的基本面供需压力。此外,消费数据依然平淡,消费端整体景气在3月后回落至今仍相对疲软。 图4:现阶段钢材需求依然较为低迷 (4)本周五盘后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依然偏弱,但我们认为对于A股的影响大概率有限。一方面,中长期趋势的扭转,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济新旧动能切换期,基本面阶段性承压、总量数据上下波动是正常现象,无需对此过分解读;另一方面,4月以来的金融数据也受到了“禁止手工补息”、口径挤水分等政策的影响,因此不能用过去的框架解读社融和信贷对股市的影响。 (5)唯一的亮点在于出口端——5月中国离港集装箱船载重数据经历一波快速下滑后,近期再度回到历史同期高位。同时,从海外宏观景气来看,当下美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的韧性,实物需求尚未见明显下滑,5月全球以及欧元区制造业也在向上修复。 图5:近期集装箱离港数据再度回到历史同期高位 图6:美国制造业出货量增速自底部回升 就实体端来看,当下国内宏观基本面(尤其是内需相关的领域)依旧处于底部修复阶段,这也符合我们近期持续强调的“宏观新范式”的内容:第一,资产负债表调整的过程还在继续,与货币-信用传导不畅同因同果,国内经济虽然走出谷底,但正在逐步趋于平坦化;第二,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在近两年继续加速;第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质量在经济目标中将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也就是说,中长期趋势的扭转,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经济需要经历增速波动的阵痛期,基本面阶段性承压、总量增速上下波动是正常现象,无需对此过分悲观。 3、“逆风期”还未结束,左侧继续加大“核心资产+独立景气” 配置权重 落脚当下的市场,我们继续强调:第一,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政策真空期,市场交易重心将转向现实基本面,但当下宏微观数据指向趋势性拐点尚未确立,分子端压力带来的“逆风期”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第二,虽然近期小微盘股波动加剧,但在政策托底市场信心的大环境下,加之当前远未到流动性风险加速期,我们认为类似于2月初的微观资金负反馈情形难以重演,不必为此过于担忧;第三,从重大会议(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点以及中报分红预期博弈时间点来看,接下来7月或将是市场确立新主线的关键阶段。 总的来讲,当指数重新回到合理区间后,赔率思维和预期交易已经转向基本面定价,只是现阶段预期更多是边际改善,而趋势性的好转目前还没有出现,短期的现实压力仍会制约大盘上行的斜率,指数震荡、行业轮动大概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重视左侧配置的重要性,就布局方向而言,在坚守红利底仓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推荐“食品饮料&医药+半导体&养殖”的左侧组合,该组合在股价与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的同时,满足了攻守兼备的配置价值(核心资产是错杀修复&中美利差修复的优先方向;独立景气周期具备宏观脱敏意义上的防御属性)。 年中震荡市,左侧布局正当时——(1)低估低配且【ROE均值-标准差】靠前的核心资产:食品饮料、医药;(2)独立景气周期:半导体、养殖。 坚守红利底仓,拿好右侧趋势——(3)制造业出海+景气预期上修:工程机械、商用车、家电、航运/船舶;(4)中期维度,利率中枢低位、景气趋势稀缺、政策强化分红是基准情形,央国企红利资产仍是底仓配置的最优选择,重点关注:油气开采、公用事业;(5)全年主题方向:低空经济、设备更新。 4、风险提示 宏观政策超预期变动放大市场波动。 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恶化风险。 测算的定价模型基于历史数据,不能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