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如何理解“高附加值”出口?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如何理解“高附加值”出口?

2024-06-16陈至奕、王仲尧、孙国翔东方证券邓***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高附加值”出口?

如何理解“高附加值”出口? 研究结论 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下,国内出口结构的升级成效非常显著,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与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我国企业出口新优势,更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中国出口商品被附上了“高附加值”的标签。不过什么是高附加值商品,其定义其实较为模糊,例如2024年初新华社报道中提到“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 13.92万亿元”,总额上与2023年海关公布的机电产品一致,并未做进一步细分。从出口研究的角度,如何甄别高附加值商品?近期这些商品出口态势如何?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不妨从政策文本中捕捉何谓“高附加值”商品。以“附加值率”等宏观指标甄别“高附加值”商品存在难度,一方面,行业本身的特征才是影响附加值率最主要的 因素(如烟草附加值率很高),因此不可能按照某一特定值区分行业附加值率的高低,另一方面,即便是传统行业或者传统业态也可以产出“高附加值”商品,如保税维修服务等加工贸易,或者是具有品牌效应的服装。因此,甄别“高附加值”商品需要具体到产品或者业务,因此我们更推荐根据政策文本划分。 中国出口产品的增加值主要源于国内,不存在出口金额“虚高”的问题,但也不难发现,中国高技术行业出口商品价值源于国内的比例明显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意味着仍有提升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开启后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 加值比例有所下降,我们认为并非中国国产化率下降,而是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以及产业升级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产业转移叠加贸易方式更加复杂,例如中国贸易结构正在从原先主要依赖进口零部件和资本品来生产并出口产成品,转变为更多地进口零部件进行加工,再出口的依然是零部件。 国内制造业有部分行业已经开始出海,其中相当部分为政策文本中提到的“高附加值”商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出海可分为产品出海(出口)以及产能出海,而两种出海模式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在海外设厂增收未必增利,即便不考虑资本开 支和回报周期的明显错位,仅员工出海激励以及各项认证费用等等,也可能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另一方面两者差别最终也会体现在出口端的结构变化上,例如从终端产品变为出口中间产品。 本轮海外资本开支周期,部分重化工行业依然以出口为主。重化工往往对电力基础设施有较高要求,或者对产业一体化的要求较高,非能源出口型新兴国家一般情况下难以满足,因此中期以内仍会有一定进口需求。具体来看:(1)船舶产能出海难 度高,未来主要由出口满足外需。长期来看船舶的竞争格局依然会以中韩为主,船 舶产能出海不仅对基础设施有要求,对自然地理条件的匹配程度也较为严苛,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出海都会体现在商品而非产能。(2)PVC、钢材、机械等中期内依然依靠出口满足外需,但需关注产能出海对本土出口的长期潜在影响。不过 需注意并非所有重化工产能都难以出海,如汽车轮胎、瓶片、钛白粉、聚酯纤维等等由于上游环节较短,出海难度更低。 其他领域产能出海影响可能更显著。分项来看:(1)家电、电车中短期内产能出海对产品出口的影响较为有限,年内出口增长有望延续。对于这两种耐用消费品来 说,一大区别在于后者更需要应对贸易摩擦,未来电车增量可能主要集中在新兴国家(不是广泛的发展中国家,因为电车对基建有较高要求);而家电除了新兴国家之外,还有望更多进入欧洲市场(基于消费降级和绿色环保逻辑),实际上今年家 电对欧出口比例已经反超美国。(2)电子下游产能出海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出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6日 陈至奕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9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UK982 王仲尧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050001香港证监会牌照:BQJ932 孙国翔sunguoxiang@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9 口增量主要体现在中上游环节。 风险提示 模型计算基于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环境差异使得历史经验和当下情况或无法完全匹配。 宏观伴读系列(25):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海 外经验 宏观伴读系列(23):民营企业“反向混改”研究 东方战略周观察:特朗普在纽约案后竞选能走多远 2024-06-07 2024-06-07 2024-06-05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目录 如何辨别“高附加值”出口?4 政策文本中,哪些属于高附加值商品?4 宏观上难以区分“高附加值”制造业,需要具体到产品或者业务5 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主要源于国内,不存在出口金额“虚高”的问题6 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世界水平6 但高技术行业距离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一些差距6 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比例有所下降?7 这一现象是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以及产业升级的体现7 “高附加值”商品出海现状8 需重视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的区别8 本轮海外资本开支周期,部分重化工依然以出口终端产品为主9 船舶产能出海难度高,未来主要由商品出口满足外需9 PVC、钢材、机械等中期内依然依靠出口满足外需,但需关注产能出海对本土出口的长期潜在影响11 其他领域产能出海影响可能更显著13 家电、电车等耐用消费品出口仍有望维持增长13 电子出口增量主要在中上游15 风险提示16 附注16 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率之间亦有区别16 关于亚开行数据口径的说明16 为什么不使用国际产业链参与度的名义值?17 2017年以来各国生产长度的变化17 图表目录 图1:中法德部分行业2022年附加值率对比(%)6 图2:中国部分行业附加值率(%)6 图3: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比例(%)8 图4:2017-2022年间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中的国内增加值变化情况(百分点)8 图5:中国出口各类型商品比例(BEC口径,%)8 图6:中国进口各类型商品比例(BEC口径,%)8 图7:中国船舶出口累计同比(%)10 图8:中日韩新承接船舶订单累计占比(%)10 图9:2024年1-5月中国船舶新承接订单情况10 图10:2024年1-5月韩国船舶新承接订单情况10 图11:2017-2023年钢铁制品出口增幅(%)11 图12:部分国家发电量(太瓦时)11 图13:2020-2023年间部分机械产品出口增量12 图14:印度粗钢产量(千吨)12 图15:家电出口累计同比13 图16:家电出口(分地区)13 图17:汽车出口累计同比(%)15 图18:2023年电车出口各地区比例(%)15 图19: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15 图20:2023年中国手机出口目的地(%)15 表1:官方明确定义的“高附加值”商品5 表2:2024年104月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分布10 表3:2022世界钢铁企业基数竞争力排名(前十个)12 在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下,出口结构的升级成效非常显著。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与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我国企业出口新优势。更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中国出口商品附上了“高附加值”的标签。不过高附加值商品的定义其实较为模糊,例如2024年初新华社报道中提 到“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13.92万亿元”,从总额上与2023年海关公布的机电产品一致,并未做进一步细分。如何甄别高附加值商品?近期这些商品出口态势如何?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辨别“高附加值”出口? 首先,参考诸多国内核心刊物后,我们认为“附加值”和“增加值”至少在分析商品出口的过程中含义是一致的,其对应的英文均为ValueAdded(如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加值率或国内附加值率均为DomesticValueAddedRatio,后都简称DVAR),而也是本文后续使用的概念。而关于 利润率和附加值率的关系,可详见附注。 需注意的是,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称为EconomicValueAdded经济附加值,这一概念一般应用于微观企业层面,基本公式为税后净营业利润-资金总成本,并非本文探讨的内容。202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提到,“中央企业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五个方面的价值”,也说明两者并非同一概念。 政策文本中,哪些属于高附加值商品? 目前官方暂时未对“高附加值”商品给出明确定义,但通过商务部、海关等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以及相关文件,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一些官方明确认定的高附加值行业或商品,包括电子信息(如其中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机械设备(金属加工机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汽车当中也有部分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具体来看,海关、商务部等部门列举的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制造2025》中均有所体现(高技术产品): 电子设备,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 机械设备&交运设备,包括工程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数控机床(金属加工机床)、汽车(电车)及其零配件、船舶、航天设备等。 电气设备,风电、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设备;各类绿色家用电器。 热轧板卷、中厚板、镀层板等高附加值钢材。 以此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高附加值商品可能具备的特征,其一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设计优化、品牌塑造等手段,赋予了远超原材料成本或基础制造成本的额外价值的商品。其二是,即便是传统消费品,如果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提供了独特的使用体验、文化价值甚至是情绪价值,也可以是“高附加值”商品。 表1:官方明确定义的“高附加值”商品 对应部门&权威媒体 高附加值商品出口 海关(总署) 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金属加工机床 海关(地方) 机电产品(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新三样”) 商务部(发布会) 部分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汽车;绿色低碳产品 商务部(文件)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贸易 发改委 电动汽车、工程机械 央视 工程机械(挖掘机和装载机) 新华社 热轧板卷、中厚板、镀层板等高附加值钢材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商务部、发改委、新华社、央视、东方证券研究所 宏观上难以区分“高附加值”制造业,需要具体到产品或者业务 学术中往往以“附加值率”(“行业附加值/行业总产出”)衡量行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水平。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201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率有明显提升,2012年、2017年、2020年分别为20.1%、22.3%、22.6%(需注意只有年份的个位数为2或7的投入产出表才是统计局汇总调查数据得出的,其余年份均为估计值。此外,2022年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因此最新一期基于调查结果的投入产出表是2017年的)。 商品附加值水平的高低难以上升到宏观或行业层级进行横向比较,更多应该在同一行业内进行比较: 各行业本身的特征才是影响其附加值率的主要因素。最典型的为酒和烟草制品,2017年附加值率分别为33.9%和63.2%,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甚至大幅高于通信设备、医疗器械、仪器仪表、金属加工机械等前文提到的“高附加值”行业。此外,采掘业和服务业(除了土木工程以外)的附加值率也普遍高于制造业。 同一行业内产品附加值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高技术行业附加值会更高,但传统行业商品也不等同于低附加值。参考亚投行(ADB)的数据,2022年奢侈品大国法国的纺织制品的附加值率为36.9%,显著大于中国17.2%;同年,中国交运行业的附加值率为20.3%,明显大于法国的15.5%。且法国交运设备这种“高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