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香港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 二〇二三年九月 業 職 升 學 銜 接 國 際 視 野 展 發 引言 隨着全球社會經濟轉型步伐加快,教育在社會的角色早已不再限於提供基礎教育,而是在匯聚人才、推動文化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皆擔當着重要的角色。發展國際教育樞紐的討論也應運而生;然而,2020年香港的教育產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1.4%,遠低於澳洲(5.2%)、英國 (6.3%)和美國(5.6%)等主要教育服務出口國。1 與此同時,香港人口持續老齡化,勞動人口更在過去兩年縮減了14萬人,2加劇了人才短缺的問題。為確保持續發展,香港應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而增加高等教育的非本地收生是重要的一步。這樣將會有效: •吸引、培養及挽留非本地人才;以及 •通過學費和其他附加服務推動經濟增長 目前是將香港定位為國際教育樞紐的絕佳時機。香港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持續高企的學位需求(持份者指出内地學生平均錄取率僅為5–10%),亦可因應地緣政治環境吸引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頂尖人才。 建議9 就業機會 建議5 學生宿舍供應 建議4 與大灣區分校協作 建議1 資歷互認 建議8 宣傳 將香港發展為教育樞紐 建議6 簽證 建議3 商校合作 建議2 非本地收生上限 建議7 獎學金 套措 措 讀 施 施 目 的 來 港 政 配 策 就 爲了把握這些機遇,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提出以下政策框架,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本研究從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的目的出發,提出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提高他們來港就讀的動機,並輔以配套措施(如住宿等)以吸引和挽留人才。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1 2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1 一、來港就讀目的 本研究的第一步是了解非本地學生的組成,以及他們來香港升學的原因。不出所料,大部分非本地學生均來自內地。3不過,研究同時也提出針對性建議,令學生群體更趨多元化。 升學銜接 香港為非本地學生提供從中學到副學士、學士乃至研究生的升學機會。例如,在內地高考和 「專升本」激烈的競爭下,中學畢業生乃至專科生都具誘因選擇來港升學。不過,升學銜接方面仍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1)香港與內地的副學位資歷並無互認安排,換言之,在香港取得的副學位資歷在內地不被認可,反之亦然;2)非本地學生的收生學額必須符合政府設定的上限(表1)。 表1.香港非本地生收生上限 (大教學資教會育)資資助助委大員學會 自資院校 副學位 20% 內地、澳門其、他台地灣區不無多限於制10–20%; # 學士 20% 內地、澳門其、他台地灣區不無多限於制10–20%; # 研究生 大部分無限制* 無限制 #在獲國副家學教位育方部面批,准院錄校取可相從關内學地生、,澳包門括、香台港灣恒錄生取大不學多、於香上港學珠年海學學生院總、數香1港0%都的會學大生學,、但香學港士樹學仁位大則學只、有東六華所學院, 20%。 以起副及學職位業和訓學練士局學轄位下收的生香上港限高獲等准教提育高科至技學院。當中香港恒生大學、香港都會大學,以及香港樹仁大學2023/24 *公資帑料資來助源研:究香生港(特授別課行式政)區設政有府新20聞%公上報限,研究型或自資院校則無限制。 職業發展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發達的金融體系,未來也將大力發展創科產業。這些機會對非本地學生在港拓展人脈和發展事業大有裨益。香港可善用未來的發展項目(例如利用北部都會區以推動商校合作),加強培養人才,配合社會人力需求。 國際視野 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有意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地學生在香港中西薈萃的環境更容易適應;內地學生則可以來香港體驗國際化的教育和工作環境。香港應通過其高等院校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分校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 3教資會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學生中,75%來自內地(教資會CDCF數據庫)2 二、政策措施 考慮到非本地學生的升學需求,基金會提出以下四項政策建議,以完善升學銜接,透過商校合作為未來工作做好準備,並拓寬國際視野。 建議1:與國家教育部緊密合作,爭取內地與香港高級文憑資歷互認 國家及特區政府在2004年簽訂的《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 只容許學士或以上程度的學歷互認,而澳門2019年所簽訂的協議則包括了副學位程度學歷。4如此一來,在內地取得副學位的學生便不能以其學歷在香港升學或工作,反之亦然。 由於內地與香港副學位的修讀年期不同(分別為三年及兩年),課程要求和教材的協調上存在障礙,令評估和編製互認課程名單需時較長。短期而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可優先處理有迫切人力需求的高級文憑課程。 “很少內地學生前往香港升讀副學位, 因為未能在未來升學和工作使用所取得的資歷。” 香港一所設有副學位課程的院校 建議2:提高教資會資助大學和自資院校的非本地收生上限 提高上限有助解決非本地學生學額不足的問題,為他們在香港深造提供更多機會。在不影響本地學生學位供應的大前提下,政府可以: •將學位及副學位程度的非本地學生佔公帑資助學額的上限由20%提高至50%5;及 •與國家教育部合作,將自資院校錄取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的上限由10–20%上調至30%6 教育局可進一步探索能否建立機制於應用教育文憑課程(DAE)和部分中學招收非本地學生,其中中學可以仿效外地寄宿學校的模式。不過,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院校應收取不少於學位成本的學費,以確保財政可持續性。 “20%非本地收生上限是教資會本科課程招收非本地生的主要障礙,這上限有擴大的空間。” 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學院院長 5該數字由教資會計算得出:非本地學生/本地學生收生目標 4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6計算方法:非本地學生/總收生數3 建議3: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強化商校合作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前景將吸引越來越多創科公司和機構落戶。然而,政府數據顯示,至2027年香港輔助專業人員的短缺將高達241,000人。7為彌補技能缺口,政府需進一步推動商校合作。 3.1.在北部都會區設立產學研基地,集中院校校舍及產業 政府可進一步推動實習計畫和體驗式學習。 3.2.建立由創科公司和職業訓練局等機構組成的輔助專業綜合培訓基地 建議4:深化香港高等院校和大灣區分校之間的協作 香港目前有三所與內地院校合作開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分校,另有數所分校正在籌建中 (表2)。理論上,大灣區分校可為學生提供接觸兩地特色產業、文化和教育經驗的機會;然而,在目前的營運模式下,兩地分校除了在財務和法律上獨立以外,合作形式大多也限於交流項目。 表2.運作中及討論中的大灣區分校 運作中#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2005)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香港科技大學(廣州)(2022)香港大學的深圳分校 討論中* 香港城市大學的東莞分校香港理工大學的佛山分校香港都會大學的肇慶分校 *資料來源:《中國日報》 #資料來源: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4.1.推動雙學位課程的擴展 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設有雙主修課程,讓學生在香港及深圳各就讀兩年並同時取得兩地畢業證書,主要主修與科學、工程及科技相關的科目。8雙學位課程是提升跨校園協同效應、擴闊學生國際視野和提升招收非本地學生的一個途徑,但目前並不常見。政府應識別對香港和大灣區校園協作發展具價值的課程,並提供教師和設施等支援。此等安排可以進一步擴展至副學位課程。 8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4 7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勞工及福利局 4.2.統籌校區之間的教師聯合聘任安排 持份者向研究團隊表示,教研人員並不能同時受聘於香港校區和大灣區分校,即他們最多只能在另一校區擔任客座教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稅務安排:在香港工作超過半年的人員均須繳納香港入息稅,反之亦然。政府可與廣東省教育廳探討相關的稅務安排和聯合聘任規定,並可參考香港大學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之間的相關安排。 三、配套措施 以上建議必須透過以下五項配套措施相配合,除增強本港院校的吸引力外,也為非本地生提供生活配套支持,並創造就業機會以挽留人才。 建議5:提升私營學生宿舍供應 香港的學生宿舍大多由大學經營。由於立法會程序和所需配對捐款等因素,學生宿舍的建設週期較長;同時,宿舍所收取的費用主要涵蓋營運成本,但不包括資本。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學生通常在校外租住私人樓宇,難免犧牲舍堂生活。加強公私營合作是打破目前局面並增加學生宿舍供應的良方,以容納逐年增長的非本地學生。政府可以考慮在土地招標和私人土地契約修訂/換地的賣地條件中加入新條款,規定所需學生宿舍比例,並推動將酒店、公寓和閒置學校等改建為宿舍。 建議6:為非本地學生來港就業或受訓擴大簽證許可 6.1.將「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擴展至高級文憑 目前,IANG允許持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非本地畢業生在畢業後留港兩年。9作為挽留人才的措施,IANG應擴展至高級文憑畢業生,以提供香港未來發展所需的輔助專業人員。 6.2.擴大受訓簽證至内地居民 目前受訓簽證針對中國内地居民有所限制(香港知名跨國公司的員工除外)。考慮到大灣區的發展所需,該安排應予取消以吸引更多內地人才。10同時,也可以考慮優化從受訓簽證到工作簽證的過渡安排以挽留人才。 建議7:提升針對東盟和「一帶一路」學生的獎學金 據持份者表示,來自東盟及一帶一路的學生雖有興趣來港升學,但其經濟能力較弱,學費負擔較重。為吸引優秀人才,政府可將「一帶一路」獎學金當中資助大學一年級全日制獎學金的名額由100個增加至300個,然而覆蓋的學生比例不應超過10%。 資料來源:入境事務處 9 10資料來源:入境事務處5 建議8:統籌宏觀層面的宣傳及院校規劃,以提升高等院校的吸引力 8.1.在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教育展、論壇、會議及到校宣傳活動 高等院校一般設有招生部門,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入學及學生資助處等。然而,個別院校 (尤其自資院校)的聲譽及市場推廣資源相對不足,因此政府透過香港貿易發展局給予支持並與院校緊密合作,這一點將至關重要。 8.2.支持自資院校發展針對非本地學生的特色課程 2018年的自資專上教育檢討專責小組報告已建議政府協助自資院校「發掘和建立具特色的專精範疇」。11由於自資院校在調整課程、招收更多非本地學生方面的靈活性較高,所以其角色在香港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的背景下尤為重要。 建議9:協調就業機會以挽留人才 總結 吸引和挽留人才同樣重要。然而,持份者指出非本地人才在畢業後移居內地或海外的其中一個根本性原因在於香港在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等方面缺乏就業機會。政府應充分利用八大中心、大灣區、北部都會區等發展契機,促進人才、企業和工作崗位之間的良性互動,包括在北部都會區引進重點企業。 現時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良機。在上述九項政策建議的推動下,基金會估算未來非本地副學位及學位學生人數將由10%增至23%,而非本地授課式研究生人數將由54%增至70%。12這些措施將有效推動香港成為非本地學生的理想升學地點、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並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資料來源: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 11 12資料來源: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6 下載詳細内容 免責聲明 本來內報源之告,所僅但有供團預參結測考香、,港意見報基或金告或內建任容議何並僅相不反構關映成機團結對構均任香不何港經會基濟就金體相截或關至行資發業料布的資日完為訊止整的分的性分或析析準。確本和報性判告作斷的出。資任團結料何申出香自述港多。基個本金報可將告靠不 會而簽就訂任。何如因英使文用版該本報與告中而文引版起本的有直任接何或不間一接致損或失不承清擔晰任之何處責,任請。以任英何文合版約本均為不準應。基於本報告的內容 網頁 關注團結香港基金 Facebook (團結香港基金) Facebook (政策‧正察) 團香港結中香環干港諾基道中金88有號南限豐公大廈司19樓 www.ourhkfo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