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必须担负责任,开展环境与气候合作,携手维护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并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欧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转型,将环境和气候的全球挑战视为经济发展的机遇,致力于加强欧盟经济的绿色低碳竞争力,旨在打造更为现代化、更加公平、资源节约型的共同体。 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已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欧合作的新亮点、新支柱、新引擎。中欧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理念相通、具有广泛共识,合作基础扎实,且双方在环境与气候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在全球气候危机加剧、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其战略性,具有世界性意义。 本报告在全面梳理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的成果成效,并对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行了展望。 本报告认为,绿色是中欧合作最鲜明的底色。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深入务实、成效卓著,是双边绿色合作的典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中欧双方的环境治理、贸易投资直接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而且惠及全球。 本报告呼吁,进一步加强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强化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形式,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贡献。 目录 一、中欧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1 (一)中欧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相通1 (二)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基础良好2 (三)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成效卓著4 二、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持续深化6 (一)合作主体多层次多元化7 (二)政策机制合作硕果累累8 (三)产业转型合作全面深化10 (四)适应气候变化合作稳步推进10 (五)携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11 三、中欧生态环境合作扎实推进12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富有成效12 (二)污染防治合作广泛深入15 四、推进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行稳致远18 (一)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形势与挑战18 (二)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行动与展望19 一、中欧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欧共同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拥有坚实基础,且成效卓著。 (一)中欧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相通 绿色低碳发展是中欧关系活跃的重要支撑点和深化合作的关键联结点,对于双方培育绿色发展合作新的增长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价值。长期以来,双方坚持“是伙伴不是对手,合作远大于竞争”,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范式转型,形成广泛而坚实的共识。追求绿色发展繁荣是中欧共同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不仅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国际社会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期待。中国始终坚持认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欧盟积极推动欧洲经济转型,发布《欧洲绿色协议》,强调发展应符合绿色转型需要,这与中国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逻辑共通、认识相合。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中欧共同的愿景。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 家园。欧盟倡议“给所有人一个清洁星球”的战略性长期愿景,与中国共建繁荣、清洁、美丽世界的目标愿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中欧文明殊途同归的标志。双方始终立足自身、放眼全球,致力于在兼顾社会环境效益和公平正义原则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采取务实有效行动是中欧共同的选择。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中欧积极采取务实行动,是行动队而不是清谈者。双方始终积极践行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强化自身行动的同时,不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中国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到欧方出台《欧洲绿色协议》、“Fitfor55”减排一揽子方案,充分展示了双方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务实举措,也为推动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二)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基础良好 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从中国借助欧盟发展援助开始到建立绿色伙伴关系,从最初的对话交流到多主体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具有时间久、层次高、机制化等特点,大致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前,逐步形成合作机制。中欧环境合作开始较早,几乎与欧盟成立同步,是最早纳入双方政府合作的领域之一。1995年欧盟公布《中国欧洲关系长期政策》,将环境保护作为对华援助的优先领域。除了与欧盟层面开展的合作,中 国与欧盟成员国较早开展了合作,例如,1990年之前,丹麦向中国提供3020万丹麦克朗赠款,用于河北省邯郸市污水处理工程1,1994年和1995年,中国分别与德国、芬兰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定》《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中欧领导人直接推动下,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机制和中欧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机制分别于2003年和2010年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从2013年到2020年,合作关系转型。2013年欧盟终止对华官方发展援助,援助者—受助者关系逐步淡化,但绿色增长仍然是中欧主要的战略和务实合作领域。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互惠伙伴关系得到加强。2015年中欧发表《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进一步提升了气候变化在中欧关系中的地位,增加了建立低碳城市伙伴关系等内容。2018年中欧发布了《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深化气候、清洁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确立绿色伙伴关系。2020年,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23年底,副总理级的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已举办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入更高层级、更广范围的机制性合作,也成为中欧领导人会晤核心议题。自2020年以来,中欧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 1王子强、杨朝飞主编:《中国环境年鉴1990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9页。 图1: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历程及重要里程碑 (三)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成效卓著 在理念相通、高层直接推动、机制化务实合作基础上,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成效卓著,不仅双方相互受益,而且惠及全球。丰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是中欧绿色伙伴关系是在 “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外的又一重要伙伴关系,也是在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中欧蓝色伙伴关系等基础上提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范围更广的伙伴关系,充实、丰富和发展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二是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丰富了中欧战略合作的成果。从2002年召开的第5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开始,气候变化问题都被列入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议事日程,并逐渐成为最具共识的议题之一。中欧领导人还专门就气候变化签署发布多份联合声明。三是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丰 富和扩大了合作领域。《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提出“双方同意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政策框架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中德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将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纳入合作范围。四是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是第五个双边高层对话机制,也是中欧70余个合作机制中绿色领域最高层级的合作机制。 助力中欧经贸投资增长。过去20年来,中欧贸易额增长近 9倍,欧盟对华投资增长近3倍,中国对欧盟投资从零发展到上千亿美元,中欧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2。绿色贸易占中欧贸易比重越来越高,提升了贸易质量。绿色投资等领域合作不断加速。2022年,宁德时代位于德国的动力电池工厂成功实现锂离子电池的量产,不仅助力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还为当地创造1500多个工作岗位。总投资超 过350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定址吉林长春,大众汽车的电 动汽车工厂于2023年年底在安徽合肥投产。 助益中欧环境和气候治理。从环境援助到对话合作,中国从欧盟学习了诸多先进的环境和气候政策理念,提高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例如,中国在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化学品管理、碳市场、气候投融资等环境政策制定及相关标准制定方面借鉴了许多欧盟的经验,有效提升了中国环境管理决策水 2田慧芳,碳中和背景下中欧气候合作的潜力与挑战,《欧亚经济》,2022年第5期。 平。近年来,欧盟也从与中国的环境与气候对话合作中借鉴中国经验。例如,欧盟官员在交往中多次表示希学习中方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植树造林等方面的经验。再如,2023年,中方代表团访问法国时,法国生态环境、能源等部门官员和专家纷纷表示,中国城市交通行业减污降碳实践值得法国学习。 推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进程。中欧开展环境与气候合作以来,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欧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携手推动了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进程。中欧共同发表《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巴黎协定》的达成提供政治支持。创新开展了“中欧+”合作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中国携手欧盟和其他缔约方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引领达成“♘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蒙框架”),助力全球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二、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持续深化 中国和欧盟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共同责任与使命,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搭建政府、企业、智库等多元主体参与平台和机制,不断深化气候变化重点领域政策、技术、能力建设合作,持续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作出中欧贡献。 (一)合作主体多层次多元化 全方位合作模式基本形成。中欧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政府间机制合作为指导,以区域和地方层面务实合作为支撑,以智库、企业等合作为载体,建立起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交流渠道。 ——政府层面。中欧已建成副总理级—部级—司级等涉及气候变化的多层级双边合作机制,还建立了中欧低碳城市伙伴关系。2023年11月,中国与欧盟建立的首个碳中和中心—中法碳中和中心(CNC)正式成立3。除了与欧盟合作,中国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成员国开展务实合作。例如,中德建立了环境与气候变化工作组机制,实施国际气候倡议(IKI)项目,开展气候伙伴关系、国家自主贡献、碳市场、低碳交通、气候友好型发展等数十个合作项目4。中法建立中法绿色低碳经济工作组机制。中意在适应气候变化、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碳捕集和封存等方面实施多个项目合作,2012—2019年支持中方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 ——智库层面。欧盟自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起(1997年)参与相关工作,选派多位高级别代表担任国合会委员。持续推动中德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促进中德两国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术讨论5。2021年中欧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成立,搭建更广阔的国际智库合 3中法碳中和中心启动仪式在京举办https://www.most.gov.cn/kjbgz/202312/t20231206_188929.html. 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 5中德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T2D),https://climatecooperation.cn/zh-hans.中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二轨”对话第七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https://www.ccchina.org.cn/Detail.aspx?newsId=74533&TId